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利用乳酸菌降解嘌呤类物质是辅助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新方法。【目的】筛选高效降解嘌呤核苷的乳酸菌并对其益生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HPLC法评价乳酸菌对肌苷、鸟苷的降解效果。通过药敏性试验、体外耐受性试验及细胞黏附试验研究目标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筛选出一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SR2-6,对肌苷和鸟苷的降解率分别为99.26%和98.85%。该菌株对青霉素、氯霉素等5种常见抗生素不具备耐药性,在pH 2.0环境下处理4 h后菌株的存活率为76.51%,在饱腹状态下的人工肠液模拟消化4 h后活菌数仍能达到6.85 lg (CFU/mL),对Caco-2细胞的黏附数为(52.29±15.14) CFU/cell。【结论】发酵乳杆菌SR2-6能够高效降解肌苷和鸟苷且具有优良的益生特性,是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潜在优势菌株,可作为优势菌种资源应用于相关功能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分别对河南省27个果园的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品种‘金桃’果实的5项采收生理指标及果实软熟时的8项品质性状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软熟时的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并对果实的采收生理指标、果实软熟品质指标及综合分值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采收时的生理指标(干物质、色度角、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均与果实软熟品质综合分值间呈极显著相关,其中干物质相关系数最高,为0.437。干物质与体现果实软熟品质的关键指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糖酸比)均呈极显著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金桃’果实采收时,干物质含量是果实软熟时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而可溶性固形物和色度角是评判采收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品种果实性状特征和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猕猴桃不同品种(系)的果实性状与其倍性的相关性,本研究对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保存的44个栽培品种(系)进行了果实性状分析,结果表明,44个栽培品种(系)的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果实重量、果面毛被、果肉颜色和质地、果实维生素C含量、果实后熟天数和软熟果硬度、果实成熟期等与品种(系)倍性呈显著相关。对相关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成熟时间、果肉质地、果面毛被和果实后熟天数、果肉颜色是区分品种(系)的主要特征。由于品种(系)的倍性与主要性状特征关联,品种(系)按倍性相对聚类,且二倍体品种(系)群和六倍体品种(系)群间无重叠,而四倍体品种(系)群与相邻的二倍体和六倍体品种(系)群均有一定重叠。  相似文献   
4.
以山梨猕猴桃(Actinidia rufa(Siebold and Zuccarini)Planchon ex Miquel)品种‘63101’和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 C. F. Liang)品种‘磨山雄7号’杂交产生的400余株F1代个体为材料,连续2~3年对其果实品质和外观特点的9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它们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 ,子代群体单果质量连续3年低于双亲中值,遗传传递力连续3年低于100%,优势率连续3年均为负值;可溶性固形物子代中值除2015年略低外,其余2年均高于亲中值12.3%;优势率均为正值,遗传传递力均大于100%;子代果实形状出现分离,与母本圆柱形相同的比例占82%;果皮毛被中,偏离母本的有毛比例为60%;果皮颜色出现绿色、绿褐色、褐色的分离,比例为1∶1.5∶1;果实肩部形状多与母本的方形相似,占比为63%;果肉颜色也多与母本的绿色相似,占比为 86%;果实风味中,与父本和母本相似的表型占比均为32%,口感酸的占比18%,超低亲极酸占比1%,超高亲浓甜占比9%。说明杂交子代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表现为趋小和趋高的遗传倾向;果实形状、果实肩部形状和果肉颜色的遗传倾向于母本性状,而果皮毛被的遗传倾向偏离母本性状;果实风味具有广泛的性状分离现象,存在远高于高亲值和远低于低亲值的极端单株。研究结果说明这些子代材料有选育成为优良猕猴桃单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PP333、B9和CCC对脱毒马铃薯试管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MS0为增殖培养基,1/2MS(大量元素减半) 6-BA 0.1 mg*L-1 NAA 0.1 mg*L-1为生根培养基,分别附加不同浓度PP333、B9和CCC,结果表明:20 mg*L-1 B9或20~50 mg*L-1 CCC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兼有促进增殖和复壮的双重效果;0.05~0.5 mg*L-1 PP333及50 ~100 mg*L-1CCC适合于试管苗的保存;而0.05~0.1 mg*L-1 PP333及20~100 mg*L-1CCC有利于根的发生及移栽,其中尤以0.1 mg*L-1 PP333效果最佳,其试管苗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均为100%,且移栽后缓苗期短,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6.
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黄肉新品种‘金圆’果实为材料,通过低温贮藏实验(1℃±0.5℃,相对湿度90%~95%),系统研究武汉和六盘水所产‘金圆’果实的生理指标及贮藏性。结果显示,两地‘金圆’果实硬度和色彩角(h值)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硬度在前20 d下降幅度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和干物质在贮藏期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六盘水产果实的SSC和干物质含量高于武汉。武汉产果实VC、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含量仅在80 d时高于六盘水,其他时间均低于六盘水。两地果实的固酸比和糖酸比变化一致,六盘水产果实固酸比(SSC/TA)和糖酸比(SS/TA)在80 d时均达到峰值,而武汉产果实只有糖酸比达到峰值。随贮藏时间延长,两地果实的失重率均缓慢上升,160 d时武汉和六盘水果实的失重率分别为2.82%和2.55%;在贮藏前60 d两地果实腐烂率较低,之后上升较快,160 d时六盘水产果实腐烂率是武汉的1.77倍。本研究结果表明六盘水产‘金圆’果实的风味品质优于武汉,而武汉产果实贮藏性更好些。  相似文献   
7.
花卉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花卉育种技术及成果。常规育种仍是花卉育种的主要方法,但日益成熟的生物技术为花卉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尤其是基因工程在改良花卉的色、香、形及延缓衰老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胡黄连为特产中国-喜马拉雅特有高山植物,作为常用中、藏药材,受到灭绝性采挖,作为濒危和二级保护植物亟待科学的保护。该研究以云南和西藏7个野生居群91个个体为材料,基于 cpDNA trnL-F 非编码序列测序分析胡黄连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显著进化单元,确立优先保护居群并提出科学的保护策略。结果表明:胡黄连 trnL-F 序列长度为871~876 bp,根据序列的核苷酸变异共鉴定出5个单倍型,西藏占有2个单倍型,云南占有3个单倍型,西藏和云南2个地区的所有单倍型均不共享。胡黄连具有较低的单倍型多样性(Hd =0.43419)和核苷酸多样性(Dij =0.00466)。种群间分化度(Fst =0.864520)和基因流(Nm =0.04)、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GST =0.916)、AMOVA 分析(0.78%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内,60.97%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地区内居群间,38.2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地区间)均表明,胡黄连居群间存在明显遗传分化。多数一致性树将胡黄连划分为3个进化分支(Ⅰ、Ⅱ、Ⅲ),这3个分支均与地理相关,分支Ⅰ分布于横断山区的4个居群,分支Ⅱ是分布于东喜马拉雅的一个居群,分支Ⅲ是分布于喜马拉雅中段的2个居群。3个分支分属于3个“进化显著单元(ESU)”。这3个 ESU 中白马雪山、茨中、定日、波密、聂拉木五个居群都需要保护,建议现阶段应优先保护的居群是云南白马雪山和西藏波密居群,以就地保护为主。  相似文献   
10.
刘小莉  张洪荣  傅华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2):2507-2513
采用上下桶分根法,通过下桶施肥研究施肥对沙打旺根系提水作用能力及上桶土壤养分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沙打旺根系提水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上桶不浇水的情况下,高肥处理组上桶伴生的浅根植物早熟禾在干旱胁迫时间较短时较对照组生长正常;根系提水量最大时,高肥和低肥处理的上桶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4.9%和51.4%,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17.8%、19.6%,速效磷分别增加13.9%、33.2%,速效钾分别增加20.4%和22.8%.研究表明,施肥促进了沙打旺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了下桶根系吸水和上桶释水量,有效地缓解了上桶土壤的旱情,显著提高了上桶土壤养分的活化程度和有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