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吴茱萸叶中分泌囊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三个新2,2—二甲基苯并二氢吡喃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药三叉苦(Evodia lepta(Spreng.)Merr.)的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和结构沟通的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依次命名为leptin A(Ⅰ)、leptin B(Ⅱ)和leptin C(Ⅲ)。另外一个已知化合物为异吴茱萸酮酚(Ⅳ)。  相似文献   
3.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西汉中、贵州、福建、江西4个产地的吴茱萸和汉中产小花吴茱萸的果实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共鉴定出154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酯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其中陕西汉中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相对含量为75.05%,下同)、顺式-罗勒烯(8.10%)、β-香叶烯(6.14%)等;贵州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3种,其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67.04%)、β-香叶烯(9.66%)、顺式-罗勒烯(7.98%)等;福建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73.14%)、顺式-罗勒烯(8.41%)、β-香叶烯(3.82%)等;江西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主要种类有β-香叶烯(33.49%)、反式-罗勒烯(30.27%)、β-水芹烯(18.86%)、顺式-罗勒烯(5.23%)等;陕西汉中产小花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化学成分83种,未知成分3个,其主要成分为反式-罗勒烯(40.21%)、顺式-罗勒烯(8.99%)、β-香叶烯(6.74%)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吴茱萸及小花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但各自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又都含有其特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
鼎湖山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灌木桃金娘和三叉苦叶片气孔导度的日进程多为单峰形。一天中出现气孔导度高值的时间随季节而异,从3月到10月逐渐提前。夏季气孔导度最大,冬季最小。8月份生长于坡顶群落中的两种灌木叶片气孔出现“午睡”现象。不同生长地点中,桃金娘的气孔导度均明显高于三叉苦。叶片水势从早晨起逐渐降低,中午达最低值,随后有所回升。 3月和8月的水势较高,12月水势最低。水势与气孔导度间呈双曲线关系。压力—体积曲线的测定表明叶片水势低值时仍能维持正膨压。  相似文献   
5.
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果实分泌囊是通过其原始细胞群的中央细胞之间分离,以裂生方式形成。根据分泌囊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各细胞器的变化规律分析,质体变化最为明显,其体积和数量逐渐增加,基质中出现嗜锇滴和管状结构,周围有油滴分布,因而认为质体是精油的合成场所。精油合成后,通过质体膜转运到质体周围的光滑内质网或液泡中,然后由内质网膜或液泡膜所包被。最后这些含油的小泡直接与质膜融合,将精油释放至油腔中。  相似文献   
6.
疏毛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疏毛吴茱萸干燥近成熟果实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谱学数据分析并与文献报道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其分别为:吴茱萸次碱(1),吴茱萸碱(2),7β-羟基吴茱萸次碱(3),N^14 -甲酰二氢吴茱萸次碱(4),去氢吴茱萸碱(5),吴茱萸果酰胺-I(6),胡萝卜苷(7)和金丝桃苷(8)。其中,化合物3,4,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吴茱萸的AFLP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贵萍  黄海  黄金宝 《植物研究》2008,28(6):720-725
首次报道中草药植物吴茱萸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的研究。吴茱萸是贵州省内经济价值极高的中草药之一,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来分析来自不同地区的石虎、疏毛、大花吴茱萸3个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从18对引物中筛选出3对引物对19份材料的DNA检测,共得到93条带,其中多态性片段57条(平均61.3%)。3对引物组合从DNA指纹图谱上将19份材料完全区分开,结果表明AFLP技术是鉴别吴茱萸相近品种的有效方法,是形态学鉴定方法的有益补充;UPGMA方法聚类分析显示19份种质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为0.235~0.941,表明吴茱萸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余庆地区种植基地的石虎和疏毛样本聚为一类,提示人工栽培影响到吴茱萸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8.
The secretory cavity in fruits of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developed schizogenously through a separation of the walls of the central initial cells. Electron micrographs revealed that in the early stages of cavity development there was an appare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and volume of the plastids in which esmiophilic droplets and tubular dements were observed. This suggested that the essential oils might be synthesized in the plastids.. The essential oils were then transport ed through the plastid membrane to the surrounding endoplasmic reticulum or into the vacuoles, becoming vesicles approaching the plasmalemma, and finally releasing their contents into the oil chamber by plasmalemma invaginations.  相似文献   
9.
10.
吴茱萸果实的一种新吲哚喹唑啉生物碱--丙酮基吴茱萸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吴茱英[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果实分离得到6种吲哚喹哇唑啉生物碱,吴茱英次碱(rutaccarpine,1),吴茱英碱(evodiamine,2)、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evodiamine,3)、丙酮基吴茱英碱(actonylevdiamine,4)、14-甲酰基二氢吴茱英次碱(14-formyldihydrontaecarpine,5)和吴茱英酰胺(evodiamide,6),其中,4为新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标准品对照鉴定了化合物1-6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