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花椒果实分泌囊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果实分泌囊是由裂生方式形成,由鞘细胞、上皮细胞和油腔构成。对分泌囊的原始细胞、油腔发生和扩大以及发育成熟3个时期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其精油是在分泌囊油腔发生时开始积累,以油滴形态存在于上皮细胞的质体内及其周围的细胞质中。根据各细胞器的变化规律分析,质体是精油合成的主要场所,内质网参与精油的合成和转运,线粒体为上述活动提供能量。上皮细胞内积累的精油可能通过两种途径排出细胞,分泌至油腔内贮存。鞘细胞内也积累精油,其主要合成场所也与质体有关,以后转运至上皮细胞内。成熟分泌囊的质体由于功能改变,其内出现蛋白质结晶和淀粉粒。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果料分泌囊发育和精油产生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茱萸果实分泌囊是通过其原始细胞群的中央细胞之间分离,以裂生方式形成。根据分泌囊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各细胞器的变化规律分析,质体变化最为明显,其体积和数量逐渐增加,基质中出现嗜锇滴和管状结构周围有油滴分布,因而认为质体是精油的合成场所。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花椒果实分泌囊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表明分泌囊上皮细胞和鞘细胞的最显著特征是具许多含嗜锇物质的质体。这些质体内膜结构不发达,周围分布大量内质网槽库、含油滴的液泡和环状油滴。在此基础上,对质体的功能以及精油合成、贮存和转运的可能场所和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贯叶金丝桃叶中分泌细胞团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叶中分泌细胞团的发育,其细胞中质体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大,但一些质体局部出现解体,大量的深色管状结构和小泡出现在退化质体的周围,有些小泡与液泡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至液泡中,导致液泡中出现大量的多泡结构,多膜结构和嗜锇滴。同时,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进入液泡。然而,当分泌细胞团发育成熟后,分泌细胞被含有灰色均匀的分泌物(金丝桃素)的大液泡所占据,嗜锇滴消失。表明嗜锇滴可能是金丝桃素的前体物,来源于退化的质体。出现于质体和嗜锇滴之间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能也参与了金丝桃素前体物的合成和细胞内的转运。  相似文献   

5.
贯叶连翘的分泌结构及其与金丝桃素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贯叶连翘(HypericumperforatumL.)地上器官分布着分泌细胞球(黑色腺点)、分泌囊(半透明腺点)和分泌道(半透明腺条)3类内部分泌结构。分泌细胞球在茎、叶和花器官中均有分布,由2层鞘细胞包围多个分泌细胞构成实心的分泌细胞团。分泌囊主要分布于叶片中,分泌道则分布于花器官中,它们都是由1~2层切向扁平细胞围绕圆形或长形腔道构成,腔道的贮存物为精油。利用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金丝桃素类物质是由分泌细胞球(黑色腺点)所合成和积累的。通过用戊二醛和锇酸固定样品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金丝桃素类物质积累在成熟腺体分泌细胞的中央大液泡中,细胞周围浓厚的细胞质中分布着大量小液泡和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在此基础上对金丝桃素类物质的积累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杭白芷根中分泌道结构及其挥发油的分泌,并重点探讨分泌道中挥发油的分泌过程。结果显示:(1)杭白芷的分泌道是由上皮细胞围绕着的伸长的胞间隙,腔道内贮存着挥发油。(2)分泌道细胞的质体、细胞基质以及线粒体参与挥发油或其前体物质的合成。(3)在分泌道发育的后期,大量小泡与分泌细胞的液泡膜和细胞质膜融合,将其内的物质释放进入空腔。研究认为,杭白芷分泌道中挥发油主要合成部位为质体及细胞基质,之后以扩散渗透或通过膜质小泡与液泡及质膜融合这两种方式分泌到空腔内,丰富的线粒体可能为这一系列过程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贯叶金丝桃( Hypericum perforatum L.)叶中分泌细胞团的发育,其细胞中质体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大,但一些质体局部出现解体,大量的深色管状结构和小泡出现在退化质体的周围,有些小泡与液泡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至液泡中,导致液泡中出现大量的多泡结构、多膜结构和嗜锇滴.同时,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进入液泡.然而,当分泌细胞团发育成熟后,分泌细胞被含有灰色均匀的分泌物(金丝桃素)的大液泡所占据,嗜锇滴消失.表明嗜锇滴可能是金丝桃素的前体物,来源于退化的质体.出现于质体和嗜锇滴之间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能也参与了金丝桃素前体物的合成和细胞内的转运.  相似文献   

8.
锦橙汁囊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电镜方法观察了锦橙[Citrussinensis (L.) Osb.]汁囊从原始细胞到发育为一个具柄的成熟汁囊的过程中,汁囊构成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锦橙汁囊原始细胞及发育为球状体时的构成细胞以及柱状结构顶端的细胞都是一种典型的分生组织细胞。在细胞质中有包括线粒体、质体、内质网、核糖体等丰富的细胞器,但没有观察到高尔基体。这些分生细胞分裂一段时期后就停止活动,逐渐分化为适应贮藏功能的液泡化薄壁细胞。分生细胞开始分化时,在细胞中出现许多小液泡和高尔基体。这些小液泡逐渐地融合,同时细胞质变少,最后形成一个有中央大液泡的薄壁细胞,在紧贴细胞膜的薄薄的一层细胞质中有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以及含有许多脂滴的杂色体。但成熟果实中汁囊的薄壁细胞中几乎没有任何细胞器。  相似文献   

9.
小麦体细胞胚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胚培养中体细胞胚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原体细胞中大液泡消失,存在大量小液泡,细胞质的电子密度加强,核大,核仁明显,出现多核仁;(2)细胞器数量和种类,如质体、核糖体和线粒体增加;(3)细胞壁加厚,胞间连丝逐渐消失,细胞器数量丰富,胚性细胞中积累淀粉;(4)细胞壁加厚的胚性细胞中存在核仁液泡、自体吞噬泡和分泌泡;(5)多细胞原胚、球形胚和梨形胚被一层外壁包围,但胚体内细胞间广泛存在胞间连丝;(6)成熟胚生长点部位的细胞内质体中出现膜系结构,已向叶绿体转变,类囊体已形成  相似文献   

10.
荞麦子叶发育过程中聚合的粗糙内质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起  王秀玲 《植物研究》2002,22(1):30-32,T001
在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子叶的发育过程中观察到粗糙内质网的聚合现象,是一些粗糙内质网平行或成环形排列形成的。这些聚合的粗糙内质网附近通常有蛋白质团块存在,其形状不规则,无膜包被,与周围细胞质的界限不清。推测这些蛋白质团块不是在液泡或膨大的粗糙内质网囊泡中积累形成的,而是由聚合的粗糙内质网直接将合成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质中形成的。这种形式提高了子叶中贮存蛋白质的积累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热胁迫下羽叶薰衣草腺毛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40℃热胁48h后,腺毛细胞中参与合成与分泌的主要细胞器受到严重破坏。质体变形,缺少基质和嗜锇物质;线粒体缺少嵴,液泡化严重;小泡不正常地融合在一起,并靠细胞壁分布;内质网呈链条状,片层似球形,核糖体显著地附在内质网片层上;细胞核出现大量的纤维状颗粒物质;分泌时期的质膜和细胞器膜等扭曲变形。说明热胁迫影响腺毛的发育与精油的分泌,从而进一步影响精油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黄瓜雌花发育过程中柱头的腺特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黄瓜(Cucumis sativus L.)雌花柱头发育过程中传递组织、分泌组织和乳突细胞的超微结构。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乳突细胞和分泌组织细胞的细胞质内密布很多管状及槽库膨大的内质网,产生很多分泌囊泡;在成熟柱头的传递组织和分泌组织细胞间观察到大量的胞间连丝;乳突细胞和分泌细胞高度液泡化,质膜内折;在柱头发育过程中分泌组织细胞的核周腔扩大形成裂瓣状核,到柱头成熟阶段裂瓣状核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成熟柱头的不同组织细胞中, ATPase的活性呈现在质膜和液泡膜上,随着柱头的发育,PM-H+-ATPase的比活性明显增强。结果表明,黄瓜雌花柱头的腺特征随发育进程而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西瓜柱头乳突细胞ATP酶活性的超微结构定位。分泌活动旺盛的细胞中,质膜、内质网、质体的内部片层、胞间连丝以及多数大液泡的膜上面都有大量ATP 酶活性反应产物,线粒体和小泡上只有少量酶活性反应产物。分泌活动停止后处于解体状态的细胞内,反应产物主要定位于液泡膜上。分泌旺盛的乳突细胞质膜具有高的ATP酶活性表明分泌物运出需要大量能量,内质网 ATP 酶活性强可能意味着该细胞器参与分泌物合成。  相似文献   

14.
西瓜柱头乳突细胞分泌活动期间ATP酶活性超微结构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西瓜柱头乳突细胞ATP酶活性的超微结构定位。分泌活动旺盛的细胞中,质膜、内质网、质体的内部片层、胞间连丝以及多数大液泡的膜上面都有大量ATP酶活性反应产物,线粒体和小泡上只有少量酶活性反应产物。分泌活动停止后处于解体状态的细胞内,反应产物主要定位于液泡膜上。分泌旺盛的乳突细胞质膜具有高的ATP酶活性表明分泌物运出需要大量能量,内质网ATP酶活性强可能意味着该细胞参与分泌物合成。  相似文献   

15.
牵牛花受精前后卵细胞质体和线粒体及其细胞质DN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圆叶牵牛(Pharbitispurpurea (L.) Voyght)和大花牵牛(P. lim bata Lindl.)卵细胞在受精前和受精后质体和线粒体的变化。观察到卵细胞在受精前高度液泡化,在核周及卵细胞周围的薄层细胞质中有质体和线粒体。质体含1~2 个较大淀粉粒。线粒体多呈环形或杯状。卵细胞受精后,细胞质增多,质体的数量也明显增加。质体基质变得更加浓厚,并且普遍含有嗜锇的球体。合子中线粒体丰富,但缺乏卵细胞中那种环形或杯状线粒体,多呈圆形。细胞质DNA检测的结果表明,卵细胞质DNA荧光有大小和形状不同的两类,它们在细胞中随机分布。一类较大,呈环状,可能是线粒体中的DNA显示的荧光;另一类小的点状荧光,可能大多是质体DNA荧光,前者比后者多。卵细胞受精后,细胞质类核发生变化,表现在数量上明显地比受精前少。研究揭示了牵牛花合子中细胞质DNA 减少的现象,说明了母系质体DNA 在受精后可能被降解,提供了母系质体不传递到后代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西瓜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几种细胞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西瓜(Citrullus vulgaris Schrad.)小孢子发育过程中核糖体、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变化。核糖体和线粒体变化都有明显的规律性:核糖体密度在四分体时期高,液泡化时期降低,液泡化结束后再回升;线粒体经历一个脱分化与再分化周期,液泡化时期该细胞器数量及其内嵴数目减少而脱分化,液泡化结束后形状多样化、内嵴重新增多而再分化;质体结构不变,但体积变  相似文献   

17.
木立芦荟叶内芦荟素的超微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醋酸铅溶液对木立芦荟叶的药用成分芦荟素进行细胞化学定位,在透射电镜下探讨芦荟素产生、转运和贮藏的过程。结果表明:芦荟素由同化薄壁组织产生,质体的类囊体为其合成部位。通过质体膜形成的小泡转移到周围的内质网,以后内质网小泡与质膜融合:或质体小泡直接与质膜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芦荟素释放到质膜外,经质外体途径到达维管束的鞘细胞。在鞘细胞中, 芦荟素经内质网小泡转移至内切向壁,由胞间连丝运输到芦荟素细胞的细胞质,最终贮藏在芦荟素细胞的液泡中。  相似文献   

18.
牡丹苗端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过程中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镜观察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发育埋藏的牡丹(Paenia suffruticosa.)苗端。结果如下:(1)营养生长期,原套和原体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多有胞间连丝分布。两者细胞核内均在较多异染色质。细胞质内含许多质体、嗜锇细胞主少量的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质体无片层结构,部分质体有淀粉粒和脂滴。原体细胞的液泡化过程比原套细胞略高。原体下方扁平细胞的大部分空间被大量的淀粉质体和液泡占据,淀粉粒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高等植物细胞中花色苷被液泡摄取的机制。花色苷通过细胞质中定位于粗糙内质网细胞质面的多酶复合体合成后被膜包裹形成囊泡。这些囊泡主要向液泡移动,在移动中相互融合形成更大囊泡,最终将花色苷带到液泡膜的表面。在大多数情况下,花色苷经过液泡膜上的各种载体被迅速运进液泡。另外两种较少的是:(1)囊泡直接与液泡融合;(2)液泡膜自主形成大的管状内陷,使囊泡在内陷处指向液泡内腔"发芽"。在上述种种可能的具体过程中,花色苷以非修饰或修饰两种形式被摄入液泡。花色苷跨液泡膜运送可能通过4种模型实现,即由ATP结合盒型的载体介导、由依赖pH梯度的载体介导、由24-kD液泡蛋白前体衍生的蛋白质介导和由多重药物和有毒化合物排出家族的载体介导。据推测,不同植物利用不同的摄取机制将花色苷积累在液泡中,而多重机制也可能被单个植物种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20.
菜豆下胚轴质膜微囊和液泡膜微囊体外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抗热潜势较高的“85CT-49762”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的下胚轴分离出微粒体、质膜微囊和液泡膜微囊。通过比较正常细胞的膜微囊、热锻炼细胞的膜微囊以及热锻炼过程中放线菌酮抑制了蛋白质合成的细胞膜微囊的质子泵在体外的热稳定性,发现热锻炼可使细胞膜微囊质子泵体外热稳定性提高,热锻炼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与此效应有关。进一步分析膜外周蛋白对质子泵体外热稳定性的影响,证明热激蛋白HSP70 和小分子量热激蛋白(LMW HSP)对质子泵有热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