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4篇
  免费   626篇
  国内免费   117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成武  崔彪  汪宙峰  谢亮  陈雅靓 《生态学报》2022,42(9):3794-3805
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濒危动植物而划分的特定区域,在涵养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省有自然保护区166处,类型丰富多样,是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对象涵盖珍稀动植物,保护功能涉及物种、水源和生态环境,与国家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共同维系着中国西南地区,乃至青藏高原东缘的生态系统。因此,研究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1963-2018年间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①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以集聚为主,呈现集聚-随机-集聚的变化特征,且前期变化幅度大,后期变化幅度小,总体发展明显分为1963-1998年的单核形成与发展阶段和1998-2018年的双核阶段;②四川省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区域,其均衡度类型在时间上表现出由"差距悬殊"到"差距较大"的演变特征;③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重心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基本稳定在阿坝州南部。标准差椭圆的长短半轴和面积均变化强烈,总体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空间分布由南-北向演变为东北-西南向;④自然保护区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高密度区域分布在地势适中、气候温和、河流众多、土壤肥沃、人口稀少的阿坝州南部与东部地区。未来,四川省生态功能建设应该立足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的特点、分布状况,对自然保护区分布较少的川西北、川东北和川南部分地区进行优化布局,以加强这些地区的生态功能建设。同时,探索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模式,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苯二酚显色法测定唾液酸含量的影响因素,保证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三部)规定的唾液酸含量测定方法,分析单糖和二糖、载体蛋白质、不同溶液及化学试剂对该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比较加热时间、加入有机相后的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选用的不同单糖和二糖中,蔗糖对试验的影响最大,低中高浓度时吸光值分别为0.065、0.196、0.420;其次是核糖,3种浓度的吸光值分别为0.037、0.113、0.187;高浓度的半乳糖、葡萄糖和乳糖的吸光值在0.02左右,对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低浓度时对试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N-乙酰甘露糖胺在低中高浓度时对结果均无影响。破伤风类毒素、重组绿脓杆菌外毒素A、小牛血清白蛋白、白喉类毒素对检测结果无影响,在500μg/m L质量浓度时吸光值均在0.008以下。选用的不同溶液对试验均无影响。选用的化学试剂中乙醇、低浓度的碳二亚胺以及己二酰肼对试验结果均无干扰,丙酮和脱氧胆酸钠均会对试验造成较大影响。反应液的吸光值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吸光值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第一小时内吸光值下降9%左右。结论在质控过程中,这些外源物质及操作过程对唾液酸含量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应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执行操作。  相似文献   
3.
云南呈贡梁王山现代花粉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通过对云南呈贡梁王山5块表土分析,初步研究了主要植物花粉的百分含量与其植物覆盖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校正系数R值表示。按照R值的大小,分为两组:R>1属于超代表性,包括有松、桤木、马桑、蒿和部分蕨类植物;R<1属于低代表性,包括有油杉、栲和石栎、滇青冈、栎、铁仔。在分析松粉分布特征基础上,认为昆明地区西风急流对松粉的传播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黑河林区驼鹿冬季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1988年在黑龙江省黑河林区,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结合野外啃食调查,对驼鹿冬季食物组成、食物选择性和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驼鹿共采食31种(属)植物,其中柳、榛、桦、红松、杨和紫椴是主要的冬季食物(19.9%、18.0%、16.7%、14.9%、7.3%和6.7%)。驼鹿对杨、柳、红松和紫椴有正选择性,对榛、桦和毛赤杨有负选择性。选择性的强弱顺序为:杨>柳>红松>紫椴>榛>桦>毛赤杨。驼鹿对柳的选用率最高(32.1%),对桦的利用率最低(12.1%)。  相似文献   
5.
培养抗性植物的细胞/组织培养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性育种在作物品种改良中已日益显得重要。近10多年来,随着细胞/组织培养、遗传操作等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由于植物具有全能性,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从单细胞原生质体可以再生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成功以来,人们试图利用细胞/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将野生种的抗性基因引入到作物中来,或是人工诱发抗性变异,从而筛选出抗性愈  相似文献   
6.
7.
泥鳅精子入卵的动力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扫描电镜下,泥鳅成熟卵卵膜孔外围呈现完整的左涡旋状结构,受精时精子是顺着涡旋的流线进入卵膜孔。涡旋纹理接近对数螺线。本文分析了真骨鱼类的受精因素,除已知的化学因素外,还存在物理因素。也讨论了泥鳅成熟卵卵膜孔形态形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9.
大兴安岭呼中林区狍冬季卧息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兆文  徐利 《动物学研究》1996,17(2):108-108,128,138
大兴安岭呼中林区狍冬季卧息生境的选择关键词狍子,卧息点选择,大兴安岭WINTERRESTINGSITESELECTIONBYROEDEERATHUZHONG,DAXINGANLINGMOUNTAINSNORTHEASTERNCHINA¥JiangZh...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标记基因选配褐壳蛋鸡配套杂交亲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本实验室研制的抗鸡红细胞抗原单价血清(4个位点, 14个等位基因)和DNA指纹技术,对我们组配成功的一个褐壳蛋鸡配套系统的5个亲本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由标记基因测定所提供的亲本品系遗传差异的大小, 与这些品系实际杂交效果的优劣相一致,证实了标记辅助选种方法有的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