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白腐菌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将木质素彻底降解的微生物,而漆酶在木质素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秸秆或甘蔗渣等多种类型生物质的生物预处理和生物降解。本研究利用白腐菌产漆酶发酵培养基对30株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菌株进行筛选,得到了多株漆酶高产菌株,并研究了血红密孔菌发酵粗酶液和菌丝对烟梗的生物降解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血红密孔菌及其产生的漆酶表现出了对烟梗木质素较强的生物降解能力。在漆酶浓度为40U/mL、温度30℃、pH4.5的条件下处理24h,烟梗中木质素的降解率可达到50.4%,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7.5%和17.3%;漆酶浓度为5U/mL、温度30℃、pH4.5的条件下处理48h,木质素降解率可达到65.1%。血红密孔菌菌丝也表现出对烟梗较好的生物降解效果,接种培养7d后烟梗中木质素降解率可达30%以上,21d后木质素的降解率可达79.1%,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仅为20%和12%左右。本研究不但为生物质材料的生物预处理和生物降解提供了优质的白腐菌及漆酶资源,还为通过烟梗的生物预处理提高烟草梗丝和卷烟品质提供了重要参数,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近几年来,由于临床诊治时滥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导致各种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日渐增强,后续治疗可供选择药物愈来愈少,这类真菌感染性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有氟康唑、伏立康唑、酮康唑等。其中氟康唑常被选作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但长期使用,不但会导致耐药性大大增加,而且在耐受氟康唑类药物后真菌也会对其他抗真菌药物产生一系列交叉耐药性[1]。因此,目前有许多中药研究是在与氟康唑类药物协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抗耐药试验的[2-5]。  相似文献   
993.
报道了采自中国的12种稀见的文字衣科(厚顶盘目、子囊菌门)地衣。它们分别隶属于白唇衣属Dyplolabia、刻痕衣属Glyphis、半实衣属Hemithecium、凸唇衣属Platygramme、双实衣属Platythecium和星衣属Sarcographa,其中中国新记录6种。文中每一种地衣均有文字描述、图片和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94.
黄东林  蒋芳敏  徐波  陈军 《昆虫知识》2007,44(4):527-530
利用室内饲喂法,以高羊茅分别为对照,研究狗牙根(Cynodon dacyton)、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对淡剑纹灰翅夜蛾Spodoptera depravata(Butler)存活、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狗牙根、白三叶草饲喂淡剑纹灰翅夜蛾的化蛹率、幼虫成蛾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幼虫历期显著长于对照组。用狗牙根、白三叶草饲喂幼虫时,淡剑纹灰翅夜蛾的蛹期、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成虫寿命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但幼虫龄期明显增加。狗牙根、白三叶草饲喂的淡剑纹灰翅夜蛾种群增长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1)世代净生殖率(R0);(2)内禀增长率(rm);(3)周限增长率(λ);(4)种群数量趋势指数(I)明显降低;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明显延长。由此可见,狗牙根和白三叶草并不是淡剑纹灰翅夜蛾喜好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995.
Xa21对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具有广谱抗性, 是最早被克隆的水稻(Oryza sativa)抗白叶枯病基因。前期研究表明, OsWRKY42可能在Xa21介导的抗病反应中发挥作用。在Xa21基因遗传背景下制备了OsWRKY42的RNA干扰株系, 将经免疫印迹确认的转基因株系接种白叶枯病菌, 结果表明, 与抗病对照4021相比, 转基因株系的病斑长度增加, 说明OsWRKY42的丰度下调抑制了Xa21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反应。免疫印迹分析表明, 在OsWRKY42-RNAi转基因水稻中, OsPR6、OsPR15和OsPR16的蛋白质丰度降低, OsPR1A、OsPR1B、OsPR2和OsPR10A的蛋白质丰度升高, 表明这些病程相关蛋白质可能位于OsWRKY42基因的下游, 受OsWRKY42调控并参与Xa21介导的抗病性。研究结果表明, OsWRKY42是Xa21介导的抗白叶枯病途径新元件, 增进了对Xa21介导的水稻抗病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6.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脏代谢指数(CMI)与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20年7月期间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且被诊断为T2DM的患者55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MI不同数值将患者分为低CMI(L-CMI)组(n=185)、中CMI(M-CMI)组(n=185)和高CMI(H-CMI)组(n=185),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294)、微量白蛋白尿组(n=209)和大量白蛋白尿组(n=52),然后对CMI与T2DM患者发生异常白蛋白尿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MI对T2DM患者发生异常白蛋白尿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UACR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C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素氮(BUN)、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CMI组、M-CMI组、H-CMI组异常白蛋白尿发生比例分别为21.08%、42.70%、77.30%,异常白蛋白尿发生比例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UACR与FINS、BUN、 CMI、Scr、SUA、SBP、DBP、BMI、TG、TC、HbA1c、FPG、FC-P、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eGFR、HDL-C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MI对UACR的影响强度最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BP、CMI、TC、LDL-C及HbA1c是T2DM患者发生异常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MI预测异常白蛋白尿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01,预测异常白蛋白尿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8.60%、76.90%。结论:T2DM患者异常白蛋白尿发生风险与CMI密切相关,提示CMI有望成为临床上糖尿病肾病(DKD)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研究了不同物质对白鬼笔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平板培养法,以白鬼笔菌株Phallus impudicus-1为供试菌株,分析了5种物质对白鬼笔菌丝生长的影响。供试碳源中,当以红糖为碳源时,白鬼笔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为1.445mm/d,蔗糖和葡萄糖次之;供试氮源中,当以酵母膏为氮源时,白鬼笔菌丝浓密,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为1.413mm/d,牛肉蛋白胨、胰蛋白胨次之;供试无机盐中,磷酸二氢钾、氯化钾、氯化钙对白鬼笔菌丝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而硫酸镁、氯化钠的添加不利于菌丝生长。当氯化钾质量浓度为0.5g/L时,白鬼笔菌丝生长速率最大,为1.034mm/d;供试维生素中,VB1、VB2、VB6、Vc对菌丝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当VB6质量浓度为2mg/L时,白鬼笔菌丝生长速率最大,为1.673mm/d。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中,6-BA对菌丝生长促进作用最强,其次为NAA。适宜的培养基配方是促进白鬼笔菌丝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98.
白念珠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也是引起真菌血症和播散性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体[1]。白念珠菌定植于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部位,当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受损时,如创伤、营养失调、免疫功能缺陷、激素和抗生素的应用导致菌群失调等[2],白念珠菌会过度生长,从口腔、咽喉和生殖道等浅表黏膜感染转变为循环系统、骨骼和大脑的全身性侵袭性念珠菌病[3]。白念珠菌常以生物被膜的形式生长在植入体内的生物材料上,比如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心脏起搏器和其他与器官直接接触的材料。  相似文献   
999.
白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为了在宿主体内复杂的铁离子微环境中定居、生长和繁殖,该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一系列复杂的铁离子稳态调控网络,包括位于细胞膜表面的铁离子吸收系统和位于细胞内的铁离子储存、转运及利用系统。本文结合课题组研究工作,简要综述近几年关于铁离子吸收、储存及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关注细胞内铁离子的储存、转运,尤其是线粒体在胞内铁离子代谢及稳态维持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白念珠菌为主的真菌感染病例日渐增多,新型抗真菌药物研发成为热点。在原有抗真菌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诱导凋亡抗真菌成为目前探寻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的一个新趋向。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药物诱导白念珠菌凋亡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