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4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度嗜盐菌相容性溶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生活在高盐环境中的中度嗜盐菌不仅能抗衡外界的高渗透压胁迫,而且还能迅速适应短时间内的渗透冲击。为适应该环境,中度嗜盐菌依赖于一种被称为相容性溶质的物质,以执行渗透保护功能。这类物质属于极性的、易溶的和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包括糖类、氨基酸类、甜菜碱类和四氢嘧啶类等。中度嗜盐菌主要采用相容性溶质机制来适应盐环境。在此,就中度嗜盐菌的盐适应机理、相容性溶质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2.
含有甲烷氧化菌的混合菌群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高效甲烷氧化微生物体系,从农业土壤中采样,以甲烷作为唯一碳源进行好氧选择性传代培养,得到生长性能稳定、生长优于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OB3b纯培养的具有甲烷单加氧酶(Methane Monooxygenase,MMO)活性甲烷氧化混合菌。利用MMO的共代谢特性,分别以苯酚和环氧丙烷作为目标对象,考察该混合菌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用于生产有用化学物质的催化特性。结果表明,所得混合菌具有高效降解苯酚能力,对初始浓度为600mg/L的苯酚,经过11h培养,苯酚降解率可达99%。另外,以该混合菌为催化剂可以实现丙烯氧化生产环氧丙烷。通过降低磷酸盐浓度可以有效提高环氧丙烷的积累浓度,最大可至5mmol/L。此外,采用纯种分离方法结合PCR扩增、16SrRNA和MMO功能基因分析技术对混合菌群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该混合菌群由Ⅱ型甲烷氧化菌及其它至少4种非甲烷氧化菌组成,它们分别属于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和Acinetobacter junii、Cupriavidusme tallidurans、Comamonas testosteroni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采用PCR方法从混合菌及纯化菌株M.trichosporiums Y9总DNA中都能扩增得到mmoB、mmoX和pmoA基因片段,表明该甲烷氧化菌同时具有sMMO和pMMO两种形式的MMO。通过对从甲烷氧化混合菌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甲烷氧化菌进行PCR产物测序,结果发现其与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的同源性为99.9%。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实验和理论化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这种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与传统“有机化学实验”相辅相成的研究策略,正在成为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本论文利用荧光光谱分析法来研究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与蛋白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先进的分子模拟软件,结合分子力学、量子力学和神经网络等方法与分子对接等理论化学手段,建立和优化相互作用的分子间形成复合物的空间构象,并且预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稳定性.用荧光光谱分析法对12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与DC-SIGN(DC-specific ICAM-3 grabbing nonintegrin)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与理论分子模型计算十分吻合.在这12种化合物中,1-脲基氨基甘露糖与DC-SIGN络合的效果最好.这一发现可能对研究新一代抗艾滋病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张静  蔡军  李衍达 《中国科学C辑》2007,37(2):198-203
可变翻译事件是基因翻译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机制, 它可以增加基因产物的多样性. 虽然目前报道了一些可变翻译基因, 但是这些研究提供的信息还十分有限, 并不足以推广到整个基因组水平. 已知的可变翻译的基因数目很少, 因此对可变翻译机制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 这就需要发现更多的可变翻译基因. 然而, 依靠传统的实验方法去发现可变翻译基因十分费时费力, 因此通过系统地研究公共数据库中的大量已测序的蛋白质序列, 并且预测了1237个蛋白质簇作为可变翻译基因. 计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8%~10% 的基因会发生可变翻译现象. 这个结果大大地提高了可变翻译基因的数量级, 意味着可变翻译在基因的翻译过程中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5.
河岸美人蕉和香根草的生长繁育及其腐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岸带中的美人蕉、香根草为对象,研究了河岸带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的生长及其作用。结果表明:美人蕉和香根草二者对水深的耐受性均不强,不适合在深水中生长与繁殖;与美人蕉相比,香根草对水深的耐受性更强;美人蕉不适合在水深>20cm的水域生长;美人蕉地上的生物量比地下高27.5%,香根草地上的生物量比地下高79%;通过收割美人蕉分别带走美人蕉所固定的全部氮、磷的59%和55%,收割香根草带走香根草所固定的全部氮和磷的57%;经过130d的浸泡,美人蕉、香根草质量损失率分别为31.89%和19.8%,全氮、全磷的损失美人蕉分别为49.43%和77.30%,香根草分别为47.54%和86.06%;植物浸泡释放有机物、氮和磷,但水中COD、NH4 -N和TP浓度并不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996.
目前人们公认synaptotagmin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作为钙离子感受器而发挥作用。以前的研究发现,synaptotagmin存在两种形式的寡聚化,一种是通过跨膜区以及随后的中间链部分介导的寡聚化;另一种是通过胞质部分(C2AB)介导的寡聚化。对于后者有很多争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方法,在尽可能接近生理的条件下,证明了C2AB在有细胞膜和游离的钙离子的条件下能够寡聚化。而且,抽提细胞膜上的胆固醇或者封闭膜上的磷酸肌醇二磷酸能抑制C2AB在膜上的寡聚。  相似文献   
997.
救心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柱色谱方法,从救心草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为β-谷甾醇(1)、没食子酸(2)、没食子酸乙酯(3)、槲皮素(4)、山奈酚(5)、杨梅素(6)、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7)、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8)。其中化合物3、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98.
用原位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方法制备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支架;在支架上接种MC3T3-E1细胞,瑞氏染色检测细胞形态,MTT法检测其增殖情况;在诱导培养基中培养30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比较其分化水平;定量检测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MC3T3-E1细胞在纳米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支架上粘附铺展良好,其增殖率显著高于培养于纯壳聚糖支架上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表明复合支架上的细胞有较高水平的碱性磷酸酶表达。进一步定量检测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说明在复合支架上细胞比纯壳聚糖支架上培养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约8倍。此外,骨分化相关特征基因骨桥蛋白OPN在复合支架上培养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纯壳聚糖上培养的细胞。分化成熟标志基因骨钙素OC在复合支架上培养的细胞中有表达,但是纯壳聚糖支架上培养的细胞中却未检测到。支架中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前成骨细胞在复合支架上的增殖,而且还促进了它的分化。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支架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是极具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99.
中国产业生态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磊  陈伟强 《生态学报》2016,36(22):7158-7167
作为一门探讨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产业生态学需要对我国生态化转型重大战略选择做出贡献。本文回顾与评述了产业生态学在我国的发展,指出产业生态学在我国的起源具有多源性,既有着中国传统哲学的传承,也有着多种工程学科的经验升华,还有着前苏联经验的烙印。在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产业生态学的发展开始深受西方学术的影响,逐渐建立起较为系统的教育、研究和组织体系。这些成果体现在课程开设、学科建设、机构成立和研究发表等方面。本专栏评述了其中的代表性领域并收录了相关成果,例如生命周期评价和产业共生等。在探讨产业生态学学科发展的现实性、理论性及政治性基础上,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观察、总结和提炼过去的发展实践,需要关注中国根本性和战略性的核心问题,需要建构产业生态学的中国学派,需要加速建设产业生态学的教育和学科发展体系,并接受生态文明转型这一历史使命的挑战,为中国乃至世界产业生态学发展以及产业生态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国内外产业共生网络研究比较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秋叶  施晓清  石磊 《生态学报》2016,36(22):7288-7301
产业共生网络是指基于物质及能量交换以及知识及基础设施共享而形成的在不同产业主体之间的合作共赢网络,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作为产业共生的运作方式,产业共生网络的研究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概念到实例就展开了一系列探讨,国内自2002年也开始在网络结构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尤其在2008年以后,产业共生网络的研究方向不断拓宽,研究成果丰富多样。为明晰国内外产业共生网络研究的发展态势,促进产业共生网络理论体系的发展并使其得到有效应用。本文从共生网络内涵、结构、功能及评价、演化、管理调控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产业共生网络的研究进展,并对产业共生网络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未来产业共生网络研究在不同尺度的比较及推演、数据信息平台的搭建以及产业共生网络演化模拟及管理调控的耦合等方面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