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一类含氧的化学活性物质。近些年来,随着ROS相关信号通路逐渐被发现,其作为体内重要的代谢产物在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和维持体内平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目前认为,肿瘤细胞由于其旺盛的代谢活动,其细胞内往往具有较高水平的ROS。因此,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内的ROS水平来探索抗肿瘤新途径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为全面了解ROS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本文拟从ROS来源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ROS抗肿瘤作用机制、ROS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ROS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2.
鼻咽癌的发生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密切相关,当前临床主要运用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对鼻咽癌开展治疗。虽然该方法对放化疗敏感的患者有效,但是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预后仍然不佳。随着近年来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过继性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以及多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鼻咽癌临床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鼻咽癌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两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鼻咽癌治疗手段和药物的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海洋肉食性软体动物芋螺的毒液是生物活性多肽的一个宝贵来源。这些活性多肽大多是富含二硫键的神经毒素,通常称为芋螺毒素。在本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全新的O2超家族芋螺毒素Tx7.29,通过对其进行功能研究,期望发现新的镇痛药候选物。方法 从织锦芋螺毒管c DNA文库中克隆得到Tx7.29的c DNA序列。通过化学合成,制得了Tx7.29的成熟肽,并通过质谱鉴定了其分子质量。通过膜片钳实验和动物实验确定Tx7.29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Tx7.29的c DNA序列编码了一个包含68个氨基酸残基的芋螺毒素前体,由19个残基的信号肽、28个残基的前片段和22个残基的成熟肽组成。圆二色谱分析表明,β转角和反平行片层是Tx7.29二级结构中的主要组分。通过膜片钳实验发现,Tx7.29可以显著抑制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的钙通道电流,但对钠电流和钾电流没有明显作用。在小鼠热板疼痛试验中,从0.5到4小时,Tx7.29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增加了试验小鼠的热板潜伏时间。Tx7.29对ND7/23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Tx7.29有望成为一种镇痛药物先导化合物,同时它的发现也扩大了O2-芋螺毒素的作用范围。  相似文献   
94.
为了解我国特有药用乌头种紫草乌(Aconitum episcopale)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对大鼠心脏细胞H9c2的细胞毒性,从紫草乌中分离出10个C19-二萜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滇乌碱(1)、粗茎乌头碱甲(2)、黄草乌碱丙(3)、黄草乌碱甲(4)、丽乌亭(5)、猎鹰乌头碱(6)、14-O-乙酰萨卡可尼亭(7)、萨卡可尼亭(8)、查斯曼宁(9)和展毛黄草乌碱A (10)。化合物5、6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7和9~10对大鼠心脏细胞H9c2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63.8~341.6μg/m L,表明紫草乌中的生物碱对H9c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抗菌肽HI-3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氨基酸代谢的影响,以丰富对其抑癌机理的认识。【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80, 160和320 μg/mL)抗菌肽HI-3对HCT-8细胞的抑制率;利用GC-MS进行HCT-8细胞代谢物测定,通过基于R软件的通路分析找出氨基酸含量差异最显著的氨基酸代谢通路并筛选出该通路靶标酶。320 μg/mL HI-3处理HCT-8细胞后,利用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靶标酶谷氨酰胺酶(GLS)活性;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HCT-8细胞的GLS基因进行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利用生化试剂盒和ELISA试剂盒检测HCT-8细胞内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通路涉及的重要代谢物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谷胱甘肽(GSH)、α-酮戊二酸(α-KG)和ATP含量的变化。【结果】浓度为80, 160和20 μg/mLHI-3对HCT-8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3.85%±3.50%, 46.26%±0.90%和55.53%±1.70%,且抑制率随HI 3浓度升高而增大。320 μg/mL HI-3处理对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通路的影响最大,其中氨基酸代谢物含量与阴性对照组(0 μg/mL HI-3)相比差异最为显著;这一通路中的靶标酶GLS活性及其GL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另外与此通路相关的重要代谢物Gln, Glu, GSH, α-KG和ATP含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亦显著减少。【结论】浓度为320 μg/mL黑水虻抗菌肽HI-3对HCT-8细胞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通路影响最为显著,并能通过阻碍该通路来显著抑制HCT-8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chb.f.)的IRA1多拷贝抑制子(multicopy suppressor of IRA1,MSI1)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根据其核苷酸序列设计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引物,进一步验证其在多个白及地方种中高度的保守性.运用Protparam、SOPMA、SWISS-MODEL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白及MSI1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域;DNAMAN、MEGA软件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分析序列中的SSR位点并对多个白及品系进行PAGE检测和验证.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BSMSI1基因全长为3 700 bp,共编码了 60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65 309.75 kg/moL,等电点为5.95,表现出高度的保守性,而且发现不同地区的白及BSMSI1基因在遗传上具有多样性.本研究拓展了对BSMSI1序列的认识,新开发标记能有效应用于MSI1基因的检测和育种鉴定,同时也可为其他物种的MSI1基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98.
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能够调控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及效应功能。结核抗原特异性诱导的白介素的表达水平能够表征结核杆菌感染后的机体状态。在机体的抗结核免疫应答中,白介素可以直接调控吞噬细胞对胞内感染结核杆菌的杀菌活性;也能够调控效应性T细胞的增殖,并进一步激活吞噬细胞的杀菌功能。目前,部分白介素已被证明有望用于结核病的免疫辅助治疗,正在进行相关临床实验。本文对白介素调控免疫细胞抗结核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结核病的白介素免疫辅助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高糖毒性对大鼠胰岛细胞系INS-1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的损害作用,并研究信号分子刺激下细胞损伤的自我保护机制.方法:分别采用不同葡萄糖浓度孵育或葡萄糖代谢物葡萄糖胺持续孵育培养INS-1细胞,造成高糖毒性损伤,进而采用胰岛素以及核转录因子Nrf2激动剂莱芜硫烷刺激细胞保护信号机制改善损伤,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情况.结果: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中(25 mM)孵育INS-1细胞48小时,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情况显著下降(P<0.05).高浓度葡萄糖与葡萄糖胺共刺激对实验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下调具有协同作用.胰岛素对实验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具有上调作用,但上调作用强度随培养环境中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降低.核转录因子Nrf2激动剂莱芜硫烷孵育处理实验细胞后,胞内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水平在葡萄糖胺刺激下上调,且与培养环境中葡萄糖浓度水平无关(P<0.05).结论:高糖毒性可损害胰岛β细胞内抗氧化酶-血红素氧合酶Ⅰ的表达,而胰岛素可激活下游通路尤其是Nrf2信号通路,对抗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保护胰岛细胞.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口炎清组分玄参对于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灌胃的方法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利用观察称量等方法观察小鼠临床表征的变化,以及盲肠指数和脾指数的变化.利用活菌计数法分析肠道优势菌群的变化趋势.结果 (1)菌群失衡组盲肠指数增高(P<0.05);自然恢复组盲肠指数变化不明显;玄参流膏与大豆低聚糖回灌组盲肠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呈恢复趋势.(2)菌群失衡组脾脏指数有下降趋势,自然恢复组脾脏指数无明显变化;玄参流膏组与大豆低聚糖回灌组脾脏指数均有所上升,呈恢复趋势.(3)菌群失衡组厌氧菌被抑制,需氧球菌大量繁殖.自然恢复组菌群种类和数量变化不明显,玄参组厌氧菌重新出现,尤其是双歧杆菌、乳杆菌、韦荣球菌和类杆菌的出现预示着菌群正在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玄参流膏可以促进菌群失衡小鼠盲肠和脾脏大小的恢复,可以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衡,具有类似大豆低聚糖的益生元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