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7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集胞藻的随机插入诱变和光激活异养突变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4-碱基限制性内切酶部分酶切集胞藻PCC6803基因文库总质粒DNA,并插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标记,构建了二级随机插入诱变文库。以该诱变文库总DNA转化集胞藻PCC6803,得到大量有抗性标记基因随机插入的转化子,利用这一方法获得了不能进行光激活异养生长的突变株,并克隆了抗性标记基因插入部位DNA片段,在持续光照但加DCMU抑制光合作用的情况下,这些突变株仍然能够利用葡萄糖异养生长,推测突变基因与短时光信号的感应有关。  相似文献   
92.
^60Co—γ射线对唐菖蒲染色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组各16枚唐菖蒲种球分别经4Kγ、8kγ和15kγ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培养根尖,组织学制片,盐酸地衣红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过照射的样本细胞内具有染色体桥、核空泡化、落后染色体等染色体畸变现象,其中4kγ-8kγ剂量的^60Co-γ射线是较为适宜的唐菖蒲育种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93.
雨生红球藻的紫外、激光复合诱变育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用紫外线和激光复合诱变生产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以适宜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亚适宜条件下的虾青素累积能力为筛选指标。结果表明,与原始出发株比,紫外线诱变后,色青累积速率提高37.8%,但生长速率有所下降,紫外线,激光复合诱变结果,生长速率提高11.1%,培养1个月时虾青素累积量提高52.2%。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激光可刺激叶绿体发育,从而改善了紫外线诱变后的生长抑制状况,展示复合诱变是筛选高产虾青素藻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4.
以灰黄霉素产生菌D-756为出发菌株,经过三代紫外线+氯化锂诱变处理,获得耐氯变株F-1012,该变株在形态特征及产量、耐氯性等方面均发生变化,当发酵培养基中的氯化物浓度由1.5%提高到2.0%,F-1012的大米孢子效价提高了34.5%;当固体平板培养基中氯化物浓度提高到11%时,F-1012的孢子存活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5.5%。  相似文献   
95.
木聚糖酶产生菌株的初筛方法主要分为平板法和液体发酵法。它们都有一定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适宜于离子束诱变育种的初筛方法,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本文就木聚糖酶产生菌的几种初筛方法做了比较研究,以便找出适宜于离子束诱变高产木聚糖酶菌株育种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96.
产适冷木聚糖酶的海洋产青霉的筛选和诱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黄海深层海底泥样中分离到1株产低温木聚糖酶的青霉,经EMS诱变得到11株酶活性提高的菌株,对其中1株产低温木聚糖酶活力最高的菌株产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所产木聚糖酶在pH4.6,45℃时酶活可达25.8u/ml,比出发菌株提高126%。诱变后菌株所产木聚糖酶在0℃仍有显著酶活性,达8.2u/ml。  相似文献   
97.
通过诱变获得突变体是研究稻瘟病菌变异机制的基础。本文用微波炉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进行低强度短时间处理获得了一批形态发育和致病性突变体,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突变体1-40-271菌落呈白色,产孢与萌发均正常,但萌发后即便在人工疏水表面上也不能形成附着胞,且丧失了致病性;突变体2-20-6菌落呈黄色,孢子萌发率为1%,萌发的孢子其附着胞形成率仅为0.01%,致病性减弱;突变体2-30-3菌落呈黄色,形成的附着胞大部分不正常,但致病性正常。Rep-PCR指纹分析发现,突变体2-20-6和2-30-3比其相应野生型少1条带,而突变体1-40-271与其野生型比较没有变化,说明微波可能造成稻瘟病菌基因组DNA缺失或点突变而发生变异。继代分析表明微波处理获得的稻瘟病菌形态和致病性突变体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8.
D-苯丙氨酸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后使用紫外与5-FU复合处理及Nd:YAG倍频脉冲激光辐照等方法对D-苯丙氨酸产生菌Pseudomonas putida JS-01进行诱变,筛选到一株稳定高产的D-苯丙氨酸产生菌1003。对底物5-苄基海因的转化率由55.3%上升到85.5%,提高率为54.6%。较高的底物浓度亦能保持较高的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亚硝基胍(NTG)的诱变剂量、处理时间以及氯化钠浓度对野生型荧光假单胞菌M18存活率的影响,NTG的诱变剂量25~200mg/L,处理时间10~30min范围内,随着诱变剂剂量增加和时间的延长,M18的存活率不断下降。NTG的作用剂量25mg/L,处理时间10min时,细菌存活率为55%左右。利用细菌存活率为55%时的诱变条件,经生物测定,初筛获得20株抑菌效果明显的诱变株。经摇瓶发酵复筛,从这20株诱变株中,获得PCA高产诱变株M18N07。并对此菌株发酵条件进行调整,较理想的培养条件为:蛋白胨18g/L,葡萄糖16g/L,氯化钠1g/L,硝酸钾10g/L。小瓶培养时间17h,大瓶5%接种量,28℃培养54h。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激光诱变的方法已经成功的培育出无核(少核)沙田柚,我们采用德国产Leica DMLB生物显微镜MPS60照相系统对采摘回的花蕊(经生物技术处理)进行拍照,与未经激光处理的对照组做比较,分析了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对无核果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