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2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7 毫秒
81.
目的:评估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在我院泌尿科治疗的65例晚期上皮癌患者。每隔3周为患者注射培美曲塞500 mg·m-2,顺铂70 mg·m-2。试验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为无疾病进展期(PFS)、总生存期(OS)和毒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患者客观响应率为65.4%(95%CI:50.3%-78.1%),42例患者有部分缓解,11例患者疾病稳定。PFS和OS分别为7.1(95%CI:6.3-8.7)个月与15.5个月(95%CI:11.5-19.5)个月。29.2%的患者出现3级或4级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无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出现。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用于晚期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十分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2.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幼苗出现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次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林隙内种子的天然萌发情况进行观测,分析了林隙内幼苗的萌发数量、存活率及幼苗出现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林隙中大多数萌发的幼苗存活率均较高,平均存活率达50%以上,林隙的形成,不但提高了喀斯特森林树种的萌发率,也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林隙中心、近中心、林隙边缘各区域幼苗的密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山拐枣(Poliothyrsis sinensis)、多脉榆(Ulmus castaneifolia)等树种在林隙中心幼苗密度最大,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翅荚香槐(Cladrastis platycarpa)、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和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等树种在林隙近中心幼苗密度最大,而樟叶槭(Acercinnamomifolium)、球核荚蒾(Viburnumpropinquum)、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轮叶木姜子(Litsea verticillata)等则在林隙边缘光照较弱的地方生长良好。幼苗出现的时间分布特征明显,整个观察期幼苗都持续萌发,但大多数树种幼苗出现在第2观测期(3月),幼苗出现数目从第2次到后面的几次观察期显著下降。林隙3个区域幼苗出现不是同步的,林隙中心的幼苗出现最快,与其它两个部位相比,林隙边缘的幼苗出现有滞后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林隙中心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种子萌发,但林隙近中心却更利于幼苗存活。  相似文献   
83.
糖原:Lugol氏碘染色诊断食管疾病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类是人体内的主要生命物质之一,其中糖原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器官中,以肝脏和肌肉中含量较多,素有“动物淀粉”之称。近年来人们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1]和组织的过碘酸Schiff染色(PAS)以及淀粉酶的阴性对照实验[2],发现人体正常食管粘膜细胞中也含有丰富的糖原。当食管发生病变时,粘膜内糖原的含量发生变化,这是由于粘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所致。而对于癌变的组织除上述原因外,还由于癌组织内糖原的代谢主要以非常浪费的无氧酵解方式供能,且糖原合成酶活性降低,糖原分解酶的活性升高,加之癌瘤组织代谢异常旺盛,糖…  相似文献   
84.
85.
Endothelin(ET)is the most potent mammalian vasoconstrictor identified to data. As a pathogenic factor,ET is involved in the genesis of many diseases. In this study, a pair of primers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ccording to the human ETB receptor gene (hETBR)sequence. A 394bp of DNA fragment was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and labeled with a-32p-CTP using Random Primer-Labeling method. With this probe, rabbit lung cDNA library was screene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11 positive clones were identified. Sequencing result showed that a complete reading frame of rabbit ETB receptor(rETBR)cDNA could be produced from three positive clones of eleven. By a series of subcloning,a recombinant plasmid including the 1326 bp of rETBR coding sequences, named pBlu Script-rETBR, was constructed.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indicated that the rETBR is 441 residues in length, with an expected molecular mass of approximately 49.44 kD. N-terminal 18 residues is the potential signal peptide (Score=11.11)and therefore the molecular mass of mature rETBR is 47.65 kD with 423 amino acid residues. Analysis of the rETBR hydropathy profile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seven hydrophobic regions, putative transmembrane domains. Potential N-glycosylation sites are the 60th and the 118 th. The structure exhibits a significant sequence and topographical similarity with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相似文献   
86.
为明确协同提高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表油菜素内酯喷施时期,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可通过提高小麦穗粒数或(和)千粒重提高产量,通过促进地上部氮素积累提高氮素吸收效率,进而提高氮素利用率,但不同时期喷施效果存在差异。起身期+灌浆期、拔节期+灌浆期、起身期+拔节期+灌浆期、起身期+开花期+灌浆期喷施处理在所有处理中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幅最大,产量增幅最高(12.8%~14.0%);同时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增幅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增幅最高(16.4%~18.8%),从而氮素利用率增幅最高。综合施用成本等因素,生产上可采用起身期+灌浆期或拔节期+灌浆期2次间隔喷施模式,实现宽幅播种小麦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87.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会引起糖脂代谢紊乱,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了防治这一流行病,急需寻找安全和无副作用的抗糖尿病的方法,其中,基于微生物方法治疗T2D最常见的策略是补充益生菌,其可通过对不同组织和代谢通路的调节来实现抗糖尿病的功效。益生菌摄入可通过降低慢性低度炎症,减少氧化应激,调节肠道菌群,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来达到调控血糖的目的;通过增加胆固醇与胆盐的共沉淀作用,胆固醇在胃肠道内转化为粪甾醇,降低肝脏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降低胆固醇转运体的表达及对脂肪细胞的调节来达到降脂的目的。本综述系统总结了益生菌抗糖尿病现状和基于肠道微生态的抗糖尿病分子机制,以期为益生菌作为降糖降脂等保健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系统发生分析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新基因亚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我国首次分离获得的牛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毒株Changchun 184(CC-184)和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ZM-95进行了遗传衍化关系研究.选择主要抗原E2基因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RT-PCR及套式PCR克隆得到CC-184和ZM-95的E2片段,通过序列测定发现CC-184和ZM-95 E2基因长度分别为1,122bp和1,125bp,各自编码374和375个氨基酸残基.核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生分析表明2株病毒均属于BVDV-1,CC-184与Osloss亲缘关系最近,都属于已有的b基因亚型,其E2基因同源性达91.8%.而ZM-95的E2基因有一个特征性的变异区,包含一个密码子序列插入,这一变异区编码了一段有别于其他瘟病毒的五肽氨基酸序列HYKKK.结果还表明ZM-95与BVDV-1现有的5个基因亚型的亲缘关系均较远,E2基因同源性最高(与Oregonc24v)只有72.4%.而BVDV 1亚型内毒株间的同源性大于85%,亚型间的同源性在69%~75%之间,充分说明ZM-95是BVDV-1中一个新发现的基因亚型.通常认为猪源BVDV来源于牛,应该与牛源BVDV有十分近的遗传关系,但是本研究发现ZM-95与其他已知牛源BVDV较低的基因同源性说明猪源BVDV还具有独立的遗传衍化与传播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9.
CRED—RA—检测DNA甲基化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首次用RT-PCR技术分两段扩增了我国猪瘟病毒(HCV)标准强毒石门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E2基因,并将其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将这两个片段连接成完全的E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和pET-28a( )中,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诱导的受体菌经Western印迹和直接ELISA检测能够表达E2抗原。 用RT-PCR技术对从我国多个地区收集的猪瘟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从吉林、长春、南京、重庆、昆明、佛山病料中扩增出了HCV E2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