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60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分析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21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0例,均接受ERC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变化,记录两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为96.80%(242/250),术中出血量(16.57±1.34)ml,手术时间(46.38±5.19)min,住院时间(8.82±1.3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80%(32/250)。治疗后,患者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按照ERCP术后是否并发胰腺炎进行分组,其中26例发生胰腺炎的患者纳为并发组,未并发胰腺炎的224例纳为未并发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与胰管显影、性别、胆总管结石病史、体质量指数(BMI)、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ERCP手术时间、多次插管、胰腺炎病史、导丝进入胰管、阻塞性黄疸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D病史、性别为女、BMI≥30 kg/m2、胰腺炎病史、ERCP手术时间≥60 min、多次插管、胰管显影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但患者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主要以胰腺炎为主。且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可采取适当措施改进操作环节,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的耐药性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nA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VEGF治疗,根据患者的耐药情况将其分为耐药组(n=19)和非耐药组(n=71),统计患者资料,对比分析产生耐药性的危险因素结果:危险因素与AMD类型、PED、椭圆体带完整性、积液、出血、BCVA、眼压、CRT异常有关(P<0.05),危险因素与性别和平均年龄无关(P>0.05);Ⅰ型CNV患者在VEGF治疗前后CRT水平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II型CNV患者和混合型CNV患者治疗前后CR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终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因素即抗VEGF治疗的耐药性发生的多因素为积液、PED、出血、AMD类型。结论: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对抗VEGF治疗出现耐药性与积液、出血和AMD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83.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其中接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40例归为经腹组,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40例归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妊娠率。此外,80例患者根据出院后1年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术后失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腹腔镜组均优于经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腹组(P<0.05),两组术后妊娠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肌瘤数目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是否妊娠有关(P<0.05),而孕次、肌瘤类型、肌瘤最大直径以及穿透宫腔与否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是否妊娠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以及肌瘤多发是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未妊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程度相当,但腹腔镜术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此外,年龄较大和肌瘤数目较多会使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妊娠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84.
摘要 目的:分析1990年和2019年中国心血管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情况。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总人群、不同年龄组间1990年和2019年我国心血管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并对心血管进行危险因素归因分析。结果:2019年中国心血管发病人数为1234.1万 ,发病率为867.65/10万,较1990年分别增长了132.82%和93.75% 。2019年死亡人数458.43万 ,死亡率为322.30/10万,较1990年分别上升了89.12%和57.39%。2019年中国心血管DALY、YLD和YLL分别为9193.31万人年、1038.39万人年和8154.93万人年。较1990年分别上升了50.07%、146.82%和45.48%。2019年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最高的年龄组均为>70年龄组,分别为4646.78/10万、3057.82/10万和52696.68/10万。中国心血管归因于代谢危险导致的死亡人数、DALY和YLL最多,分别为3272924人、67112754人年和59934426人年。结论:我国心血管的疾病负担在1990-2019年间有较大增长,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轻心血管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85.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2020年1月到2022年4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慢阻肺患者88例作为慢阻肺组,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88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两组T细胞亚群含量,判定两组的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阻肺组的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慢阻肺组的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发生率为20.9 %,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2 %(P<0.05)。在慢阻肺中,Spearsman分析显示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发生率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都为影响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多伴随有T细胞亚群异常,也多伴随有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与T细胞亚群存在相关性,也表明T细胞亚群紊乱是导致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
摘要 目的:对比垂体腺瘤患者采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后的临床疗效,分析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8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手术器械的不同将178例患者分为A组(显微镜,n=91)和B组(神经内镜,n=87)。比较两组的肿瘤有效切除率、临床指标、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术中是否发生脑脊液漏分为脑脊液漏组和无脑脊液漏组。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A组、B组的肿瘤有效切除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与再次手术、肿瘤大小、年龄、肿瘤质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有关(P<0.05)。肿瘤大小为巨大腺瘤、再次手术、肿瘤质地为韧是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效果相当,但神经内镜下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肿瘤大小为巨大腺瘤、再次手术、肿瘤质地为韧是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7.
摘要 目的:研究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血清转铁蛋白(TRF)与老年髋部骨折(HF)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PWH)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252例接受手术治疗老年HF患者,根据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分为PWH组(n=27)和非PWH组(n=225)。收集患者基础资料、术前PNI和血清TR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NI和血清TRF水平对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预测价值。结果:252例老年HF患者术后出现27例PWH,其中24例切口长时间不愈合,3例切口裂开。与非PWH组比较,PWH组体质量指数(BMI)和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LC)、PNI、血清TRF水平更低,糖尿病比例和术中出血量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18.5 kg/m2(OR=0.648,95%CI:0.457~0.919)、PNI(OR=0.954,95%CI:0.932~0.976)、血清TRF(OR=0.484,95%CI:0.307~0.761)升高是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保护因素,糖尿病(OR=2.651,95%CI:1.182~5.948)、术中出血量增加(OR=1.013,95%CI:1.005~1.021)是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NI和血清TRF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770、0.871,灵敏度分别为70.37%、55.56%、92.59%,特异度分别为80.65%、85.81%、70.32%。二者联合预测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AUC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术前PNI和血清TRF水平降低是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对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8.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喘息性疾病病原学及与喘息发作有关的因素。方法:227例患儿来我院儿科住院的患儿,在有喘息发作及无喘息发作时均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和病毒检测,并对可能与喘息发作有关的因素做统计分析。结果:喘息发作时细菌感染91例(40.1%),病毒感染110例(48.5%),无喘息时72例(31.7%)检出细菌感染,59例(26%)检出病毒感染,喘息发作时细菌和病毒感染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喘息时(P〈0.05)。单因素分析过敏史、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被动吸烟史、家族史和季节等暴露因素在喘息次数超过和低于4次患儿之间存在差异(P〈O.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毒感染(OR=2.839)、细菌感染(OR=2.434)、过敏史(OR=4.412)和家族史(OR=2.158)为喘息性疾病患儿喘息发作次数增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病毒和细菌感染为小儿喘息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原,病毒和细菌感染、有过敏史与家族史是喘息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9.
冯云  刘智昱  王淑媛  洪春辉  熊伟 《生物磁学》2013,(24):4746-4751
摘要目的:掌握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讨引起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制订及完善出生缺陷预防对策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在湘潭市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出生缺陷的平均发生率为93.30/万,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无明显趋势(x2=0.114,P=0.736)乡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X2=24.638,P〈O.001),男性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XZ=6.693,P=0.010),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与季节无关(x2=3.852,P=0.278),出生缺陷的围产儿死亡率大大高于非出生缺陷)L(X2=2904.583,P〈0.001),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并指/趾、多指/趾、肢体短缩、马蹄内翻足)、唇裂及唇腭裂是高发的出生缺陷。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各个环节入手,以预防为主,加强优生优育健康教育,落实婚前及围产期保健,推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病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巴中地区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的原因,为治疗提供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对2011年4月~2012年11月巴中地区1134例上消化道出血中132例反复发作的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这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的132例患者的年龄、生理特征、生活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生活压力等多种相关因素。结果:发现饮食不当、精神紧张、腹腔感染、腹腔内压增高、输液输血过速、过量等是造成病情反复发作的主要诱因。结论:通过消除疾病的诱发因素,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指导,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反复发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