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蚜小蜂和粉虱座壳孢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烟粉虱两种寄生性天敌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sp.)和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时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独进行控制时,在一个世代内按5×10^6个孢子·ml^-1喷施粉虱座壳孢2次,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达95.74%,按每株植株3头雌蜂的密度释放桨角蚜小蜂2次,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达57.58%。在两者联合控制时,一个世代内喷施粉虱座壳孢2次,再释放桨角蚜小蜂1次或2次,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达97.02%~97.91%,烟粉虱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低于1,种群数量逐渐下降,联合使用时,桨角蚜小蜂和粉虱座壳孢间无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2.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对种植于黔中的来自以色列15个野生二粒小麦群体110个基因型籽粒含硒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5个群体含硒量差异极显著(P≤0.001);110个基因型籽粒硒含量和单粒硒含量分别为0.043~0.409 mg kg-1和0.008~0.125 mg seed-1,平均值分别为0.180 mg kg-1和0.046 mg seed-1.籽粒硒含量和单粒硒含量最低的基因型分别是Gamla群体的TZ120和Mt.Hermon群体的TZ8,最高的基因型分别为Bat-Shelomo群体的TZ36和TZ34.在群体水平上硒浓度差异明显,变异系数CV为9%~74%;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表明,籽粒硒含量分别与该群体起源地海拔、年平均降雨量、平均干旱天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8月均温、1月均温呈显著正相关.单粒硒含量的相关分析与籽粒硒含量的相似.野生二粒小麦籽粒含硒量的差异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其遗传多样性将为小麦硒营养机理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3.
摘要:【目的】结合纳米技术建立检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57︰H7高灵敏检测技术。【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核心粒径约为10 nm的免疫纳米磁颗粒,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粒径约为20 nm的免疫胶体金。压电免疫传感器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Protein A from Staphylococcus aureus SPA)法将抗体固定于石英晶振上,两种免疫纳米颗粒借助不同的抗体连接于传感器上对检测频率信号进行放大。【结果】SPA在石英晶振上的最佳固定浓度和时间为1.2 mg/mL和40 min,抗体的最佳固定浓度和时间为1.0 mg/mL和60 min。压电免疫传感器通过两种免疫纳米颗粒的放大作用,使其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限从104 cfu/mL提高到101 cfu/mL。【结论】免疫纳米颗粒强化对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检测频率信号具有很好的放大效应,可以明显提高其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74.
目的:为了解和分析我国医院图书馆的现状,为医院图书馆进一步向规范化、合理化、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统一编制的"中国医院(学)图书馆情况调查表"对上海市医院图书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回收的数据做了总体情况、文献资源、设备、年度经费、信息资源利用、数字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块享和信息素质教育八个方面汇总分析和归纳总结.结论:图书馆工作人员中54.90%具有中高级职称,由于资源共享医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较大程度的拓展,但经费不能适应资源价格上涨幅度,有的图书馆硬件设备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75.
实验根据脑型一氧化氮合酶氨基酸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和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脑型一氧化氮合酶cDNA片段。西伯利亚鲟cD-NA片段为356 bp,鲫鱼cDNA片段为377 bp。氨基酸序列同源分析发现,西伯利亚鲟与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的脑型一氧化氮合酶同源性为70%,鲫鱼与斑马鱼的同源性为97.6%。  相似文献   
76.
以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公益林杉木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受灾区域,自海拔700 m至900 m设置样地,共10块样地,总面积4 000 m2。分析其受2008年初严重冰雪灾害破坏及灾后萌生情况与胸径、树高、尖削度、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林损害严重,其中断冠、断干植株比例较高,而掘根和冻死植株相对较少;杉木具有极强的萌生能力,以断冠杉木的萌生能力最强。2)不同胸径、树高、尖削度的杉木对于冰雪灾害的抵御能力及萌生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小径级矮小的个体受灾较重,易被冻死和掘根,大径级的较高个体受灾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断冠和断干危害,且不同径级下的受灾杉木上部萌生均占较大比例。3)杉木的抵御能力和萌生能力与海拔存在一定的关系,高海拔地区杉木受灾较重,而中海拔地区的杉木萌生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77.
微循环产孢是真菌遭遇逆境时发生的一种产孢机制,具有繁殖快速及抗逆性强等诸多优点。研究绿僵菌的微循环产孢机制并加以利用,对增强该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绿僵菌基因组数据库与NCBI数据库中同源蛋白比对获得Pyk基因DNA序列;分析Pyk基因结构并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克隆Pyk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cDNA全长1 934 bp,开放阅读框长为1 752 bp(GenBank登录号:HQ153828),编码产物为583个氨基酸的丙酮酸激酶,该酶与子囊菌门中其他真菌具有较高的相似性(57%-77%)。构建Pyk基因的RNAi载体,基因枪转化野生型绿僵菌获得3个突变菌株,RT-PCR证实3个干扰突变菌株中Pyk基因的干扰效率分别为:51%、56%、33%。对突变菌株的微循环产孢模式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菌株相比,突变菌株产生更多的孢子形态类型,菌落周边的白色菌丝也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8.
目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精神心理因素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一个主要病因。本文通过观察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学及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探讨睡眠剥夺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睡眠剥夺1d组、5d组、9d组、正常对照组和大平台对照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modified multiple plat—formmethod,MMPM)建立大鼠SD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及咀嚼肌肌电图的变化。结果:睡眠剥夺1d组和5d组在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上均高于对照组,而睡眠剥夺9d组均低于对照组;睡眠剥夺1d、5d和9d组在松弛状态和紧咬状态时颞肌前后束及咬肌的电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侧无明显差别,同时,睡眠剥夺组双侧颞肌和咬肌的肌电图静息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结论:睡眠剥夺可使大鼠行为学发生改变并对咀嚼肌肌电图造成影响,这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之一,为我们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对传统的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合成中间体羟甲基磺酸钠使得反应由固-液反应改进到了液-液反应,提高了分子利用率,便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0.
东亚飞蝗中肠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RACE方法,克隆了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几丁质酶基因 (LmChi)cDNA全序列 (GenBank 登录号:EF092841)。获得的cDNA全长1 604 bp,其中可读框1 452 bp, 编码483个氨基酸。推测其氨基酸序列与18家族昆虫几丁质酶有较高的相似性。与其他几丁质酶一样,东亚飞蝗几丁质酶序列也包含一个信号肽、一个几丁质酶活性位点、一个碳端丝氨酸富集区和一个几丁质结合域。半定量RT-PCR研究表明,LmChi基因只在东亚飞蝗不同发育阶段的中肠组织中表达,而在东亚飞蝗体壁、前肠和后肠均没有发现LmChi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