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研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VIKET Compact 2 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3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高达78.1%和71.9%,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31.3%,多粘菌素B抗菌活性最好,耐药率0%。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耐药基因,未检出金属β-内酰胺酶(MBLs)耐药基因。3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TEM基因均阳性,17株检出PER基因,29株检出ADC基因。有16株菌同时携带TEM、PER、ADC基因。结果表明,同时携带TEM、PER、ADC基因是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174临床学院鲍曼不动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2.
63.
用构建的HJ-1株牛副流感病毒3型HN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QE30-HN,在E.coli XL1Blue中表达了重组HN蛋白,并用电洗脱方法从电泳凝胶中纯化了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该病毒抗体的ELISA方法。建立的ELISA最佳工作条件分别是:抗原浓度为6μg/mL,血清稀释度为1∶50,封闭液为5%脱脂奶粉,封闭条件为37℃60min,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10 000;阳性临界值为OD450≥0.30。该方法与病毒中和试验符合率高达96%,板内和板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重复性较好。该方法与牛冠状病毒、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呼吸道合包体病毒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应用该方法检测黑龙江省部分地区323份奶牛血清样本,对牛副流感病毒3型抗体血清阳性率为57.89%。该ELISA方法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发ELISA试剂盒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4.
采用收获法和改进的Zieman标记法,测定了2007年11月广西北海竹林海草床二药藻(Halodule uninervis)、矮人叶藻(Zostera japonica)和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三个种群的生物量和叶片生产力.结果表明:(1)总生物量是二药藻(198.99±22.19 g DW m-2)>矮大叶藻(184.89±21.24gDW m-2)>喜盐草(110.71 ±12.23 g DW m-2);(2)二药藻、矮大叶藻、喜盐草地下部分生物量占各自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69.68%,47.59%,56.33%;(3)幼叶、成熟叶、衰老叶的生物量分别是矮大叶藻9.99 ±0.33 g DW m-2,26.24 ±2.34g DW m-2,38.02±1.94g DW m-2;喜盐草7.31±1.50g DW m-2,21.19±6.25 g DW m-2,19.85±3.05 g DW m-2:(4)矮大叶藻的叶片生产力(2.05±0.15 g DW m-2·d-1)大于二药藻(0.34±0.37 g DW m2·d-1).提出了根据幼叶和衰老叶生物量比值预测种群消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65.
对东莞市东部工业园水系的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水质物理化学指标进行调查和评价.3个断面共监测到浮游藻类6门56属71种;浮游动物3个门共14种;底栖动物5种.利用叶绿素a、藻类数量单项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数和水质的理化指标对水系各断面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东引运河横沥断面和企石排污口断面水体属于中度污染,而常平排污口断面污染严重且存在较强的非营养型污染:河流沉积物污染较水体污染严重;对水体的理化污染监测分析结果与生态评价相吻合,生态评价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因此,工业园区的建设与运营应严格做好废水的处理工作,有效保护工业园区水系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6.
海草床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森  范航清  邱广龙  石雅君 《生态学报》2010,30(9):2443-2453
海草床是热带和温带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洋动物的栖息地、生存场所和食物来源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世纪以来,全世界的海草床衰退严重,仅1993年到2003年间约有2.6×104km2消失,达到15%,开展海草床的生态恢复已迫在眉睫。总结了海草床衰退的原因及恢复的主要方法。海草床衰退的原因包括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海草床恢复的方法包括生境恢复法、种子法和移植法。移植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可分为草皮法、草块法和根状茎法。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即(1)生境恢复法投入少、代价低,但周期长;(2)种子法破坏小,但种子难收集、易丧失、萌发率低;(3)草块法成活率高,但对原海草床有破坏作用;(4)根状茎法节约种源,但固定困难。因此,海草床恢复的具体方法取决于种源地、移植地及恢复的目标。我国的海草研究与恢复尚处在起始阶段,移植法应是目前我国海草床恢复的首选方法。就未来我国海草恢复的关键技术和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7.
雌性荷尔蒙已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可以导致鸡受精卵雌性化,为了明确环境荷尔蒙疑似物邻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Butyl benzyl phthalate,B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双酚A(Bisphenol A,BPA)、壬基酚(Nonyl Phenol,NP)是否和DES一样具有雌性荷尔蒙的作用,本研究以不同浓发的BBP、DBP、BPA、NP注射到鸡的受精卵内,观察生殖腺的发育及其受到的影响.结果 表明:BBP导致雌性雏鸡的生殖腺重量显著增加;DBP、BPA、NP对鸟类生殖腺的发育没有显著影响;BBP、DBP、BPA、NP没有出现与DES类似的雌化现象;不能引起雄性个体的雌性化.  相似文献   
68.
本文描述的头足类化石,系韩乃仁于1968年,采自甘肃省宕昌县,位于Stringocephalus层位之上,经研究后定为一新属——甘肃角石Gansuceras gen. nov.;同层位的有腕足类Indospirifer sp.;珊瑚Pseudomicroplasma sp., Temnophyllum sp.,从生物群的面貌来看,时代应为中泥盆世.陈向安帮助鉴定薄片,在此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69.
用PCR方法从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基因组DNA扩增甲酸脱氢酶(FDH)基因,通过定点突变密码子TAG(649-651位碱基)为GAG,突变后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22b( )构建质粒pET-FDH,转化E.coli BL21(DE3)。基因工程菌在IPTG诱导下高效表达可溶性的FDH融合蛋白,蛋白的表达量占基因工程菌株总蛋白的30%。工程菌破壁上清液采用一步亲和层析分离,得到比活力为6.45U/mg的重组FDH。  相似文献   
70.
The no-load state and zero-stress state of the normal rat trachea were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exist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ains in the inner wall region of the rat trachea and tensile residual strains in the outer wall region. The fact that the opening angle of the rat trachea cut at the cartilaginous region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cut at the muscular portion shows that residual strains exist mainly in the muscular region in the rat trachea. It wa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opening angles and residual strains expressed by cutting at the muscular portion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along longitudinal location and those expressed by cutting in the cartilaginous region tend to increase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in the normal rat, and that there exists quantitative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pening angles and residual strains in rat trachea. The results will help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opening angles and residual strains in the trachea and study tracheal remodeling in response to mechan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