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水盐度对两种红树植物胚轴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广西海岸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胚轴进行品质检测,相关数据可作为该地区胚轴评价的参考指标。不同盐度海水水培和淡水沙培试验的结果表明:较之海水盐度为20‰和30‰的高盐度海水,10‰以下的低盐度海水对木榄胚轴萌根和发芽有明显促进作用,使始萌根日缩短一半时日(6d),平均萌根日数快7.1~4.8d,萌根率提高20%~30%,并且较早开始发芽。红海榄胚轴萌根的最佳盐度条件为20‰左右的高盐度,此时的萌根率和平均萌根率分别达到90%和68%,淡水条件下红海榄的萌根率只有40%。试验还发现木榄胚轴连续萌根率具有双峰值现象,红海榄胚轴顶端的发芽可能会受下胚轴曝光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广西西端海岸四种红树植物天然种群生境高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亮  范航清  李春干 《生态学报》2012,32(3):690-698
在广西防城港市东湾渔洲坪、石角、交东3个样地平行海面方向共设置18条剖面对4种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在沿海滩涂生长带高程测量和群落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东湾渔洲坪和交东两个样地的坡度变化较大,分别从-0.37变化为-0.05和-0.72变化为-0.10,而地处北仑河口保护区内的石角样地受到保护,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坡度从-0.23变化为-0.10变化不大。石角和交东两个样地中的桐花树集中出现在高程15至40 cm和33至36 cm范围内;秋茄集中出现在高程43至60 cm和37至51cm范围内;木榄集中出现在高程94至106 cm和111至119 cm范围内。所有样地中的白骨壤在高程60至80 cm范围内,树高最高达到220 cm,且分布密集;桐花树在高程20至40 cm范围内,树高最高达到200 cm,且分布密集;秋茄在高程40至80 cm范围内,树高最高达到200 cm,且分布密集;木榄在高程60至100 cm范围内,且分布密集,树高最高达280 cm。通过对各样地剖面上红树植物种类出现频度的分析和林木高度的测量,4种红树植物天然林临界滩涂高程分别为:桐花树为-7 cm;秋茄为+33 cm;白骨壤为+23和+26 cm;木榄为+44 cm。对应的浸淹时间分别为8.5、7.0、7.0、6.0h。在石角和交东分别有30.0%和56.7%的桐花树分布于平均海平面以下,秋茄也能分布在此高程下,平均株高也达1.75 m。根据现场实际调查结果,桐花树、秋茄可以大量生存在平均海平面以下的滩涂上。  相似文献   
3.
海堤对广西沿海红树林的数量,群落特征和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广西大陆海岸线的 63%为海堤 ,海堤数量达 498个 .海堤建立毁灭了原生红树林 ,现余 5654hm2 ,其中约 85%为堤前红树林 .海堤阻截了红树林滩涂的自然海岸地貌 ,结果是红海榄和木榄已很少 ,榄李濒危 ,角果木已消失 ,海漆和陆岸种类只能沿海堤坡面生长 ,而先锋红树植物白骨壤和桐花树成为现有红树林的优势种 .堤前红树林的恢复受到海堤维护时强烈的人为干扰 .堤前滩涂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高程较低 ,不是红树林繁盛的理想滩涂 .红树林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和次生林恢复的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境的沉积率 .  相似文献   
4.
李春干  刘素青  范航清  代华兵 《生态学报》2012,32(14):4329-4342
现有红树林空间动态分析多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其面积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着重于面积变化的定量分析和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对其变化的发生途径缺乏深入分析,也不研究其斑块数量的变化动态。由于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红树林由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空间上相互分离的斑块组成,各斑块边界和面积变化动态构成了区域红树林整体的空间分布变化动态,因此,只有深入摸清各个斑块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才能对区域红树林整体变化情况作出全面、详细和准确的分析评估。提出了基于斑块的红树林空间演变机理分析方法,首先通过两期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提取红树林空间分布信息,在GIS支持下采用叠置分析方法,根据前、后两期各个斑块的空间位置、形状和面积变化情况以及图像表征,逐一分析确定每个斑块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即变化原因,包括自然过程、围垦、养殖塘和盐田建设、工程建设和人工造林5种)和变化途径(即变化类型,包括稳定、扩张、萎缩、碎化、消失和新增6种),在此基础上构建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变化途径状态矩阵,通过总驱动量、总驱动率、净驱动量、净驱动率、趋势驱动率、总流量、总流率、净流量、净流率、趋势净流率和作用力等系列指标定量地评估红树林斑块数量和面积的变化动态。该方法不但能够定量地表达了各个驱动因子对红树林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的影响程度,而且能够准确地阐明了红树林斑块数量和面积发生变化的途径,并且还能够准确地反映了每个驱动因子通过何种途径影响斑块数量和面积的变化,实现了红树林空间动态变化分析的定位化、定量化和精确化。  相似文献   
5.
海草床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森  范航清  邱广龙  石雅君 《生态学报》2010,30(9):2443-2453
海草床是热带和温带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洋动物的栖息地、生存场所和食物来源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世纪以来,全世界的海草床衰退严重,仅1993年到2003年间约有2.6×104km2消失,达到15%,开展海草床的生态恢复已迫在眉睫。总结了海草床衰退的原因及恢复的主要方法。海草床衰退的原因包括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海草床恢复的方法包括生境恢复法、种子法和移植法。移植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可分为草皮法、草块法和根状茎法。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即(1)生境恢复法投入少、代价低,但周期长;(2)种子法破坏小,但种子难收集、易丧失、萌发率低;(3)草块法成活率高,但对原海草床有破坏作用;(4)根状茎法节约种源,但固定困难。因此,海草床恢复的具体方法取决于种源地、移植地及恢复的目标。我国的海草研究与恢复尚处在起始阶段,移植法应是目前我国海草床恢复的首选方法。就未来我国海草恢复的关键技术和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养殖排放农药和抗生素在红树林区中残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北海大冠沙红树林区是养殖废水的排放地,该文报道2008年10月农药和抗生素在该林区红树林滩、沙滩和潮沟三类生境的残留水、沉积物和底栖动物中的分布与含量。通过对103种农药和22种抗生素检测,发现该林区有16种农药,4种抗生素,其中甲氰菊酯、仲丁威和醚菌酯是主要的污染农药。在残留水中检出12种农药,它们在红树林滩、沙滩和潮沟中的总浓度分别是42.70、29.63和27.41ng/L。在沉积物中检出10种农药,它们在红树林滩、沙滩和潮沟中的总浓度分别是7.90、6.70和7.29μg/kg.DW。在底栖动物体内检出4种农药和3种抗生素。分析表明,红树林滩(残留水和沉积物)比底栖动物更易受到养殖废水的污染,底栖动物对抗生素的富集能力似乎高于对农药的富集能力,生境间污染相似度高于样品间的污染相似度。  相似文献   
7.
沿海群众为了增加收入挖掘林下滩涂海洋经济动物可口革囊星虫,这是导致中国红树林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研究了挖掘深度、弧度和频率3个因素对1年生白骨壤幼苗的苗高、基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生物量和死根干质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了解挖掘活动对红树林生长的影响机理,并筛选出红树林健康状况的评估指标.结果表明:挖掘活动使白骨壤幼苗的苗高和基径增长量、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和生物量显著减少,而死根干质量显著增加;挖掘深度和弧度对幼苗生长具有明显影响,但频率的影响不显著;当挖掘深度<5 cm、弧度<240°、每月2次以下时,对幼苗的伤害较轻,而挖掘深度>5 cm则会对幼苗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秋茄红树植物落叶分解的碎屑能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 (L.) Druce)落叶在不同季节分解过程中碎屑的热值和富能有机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季节间落叶的热值差别不大,平均为19.63 kJ/g干重或21.55 kJ/g 去灰分干重。各季节的落叶在其分解后的碎屑的热值均明显提高,且夏秋季快于冬春季,但它们与分解程度有相应的相关关系:分解初期上升,后期稍降,最大值出现在半分解期(失重50% )附近。碎屑的最大热值平均比落叶的热值提高17.67% (干重热值)或14.35% (失灰分干重热值)。分解中总能量的耗散稍慢于干物质的损失。随分解的进行,碎屑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的能量增大,而无氮浸出物的能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保存完整的红树林地区的总的纯现值至少为每公顷1 000美元(甚至可能高达每公顷36000美元),而当红树林被开垦为养虾场后,其纯现值仅约为每公顷200美元。此处所指的保存完整的湿地总的纯现值,即包括鱼类等上市交易产品的经济价值,也包括湿地所提供的抵御风暴侵袭和吸收碳等未上市交易的服务功能的价值。一旦红树林系统遭到围垦,原红树林覆被所产生的大量社会效益(木材、木炭、非木材林产品、海洋渔业以及抵御风暴等产生的效益)就会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10.
赖廷和  何斌源  范航清  周如琼  杨艳 《生态学报》2011,31(11):3044-3053
摘要: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观测不同Cd胁迫处理(时间和水平)对红树蚬(Geloina coaxans (Gmelin))的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3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高浓度组(4.00 mg?L-1和8.00 mg?L-1)在较短的暴露时间即出现SOD 活性显著诱导,而低浓度组则需要更长的暴露时间。所有处理组的CAT活性均先受诱导而后抑制,但去除胁迫后低浓度组活性上升,高浓度组则持续下降。低浓度处理组在胁迫初期MDA含量上升,但随后下降至较低水平;高浓度处理组MDA含量上升稍为滞后,但随后上升至较高水平。在消化酶方面,Cd对红树蚬胃组织淀粉酶的影响基本上表现为抑制;在胁迫初期脂肪酶活性受到显著诱导,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酶活性则下降,同时胁迫解除后不同程度恢复;对蛋白酶的影响效应规律性不明显。显著的效应-剂量间相关关系存在于特定时间的SOD活性(1d),CAT、淀粉酶活性和MDA含量(7d和恢复6d)。本文还探讨了这些指标作为生物标记物应用于监测海洋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 关键词:红树林;红树蚬;Cd胁迫;消化酶;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