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目的:观察氧化酶体激活物增殖受体(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Z)在体外激活PPARγ后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MTT法检测ROZ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实验观察ROZ对MCF-7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不同浓度ROZ作用72h,Hoechst33342染色观察MCF-7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光度分析术(FCM)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以及ROZ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OZ对MCF-7细胞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ROZ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及集落形成。ROZ浓度为6×10-5M和3×10-4M时则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S期相应减少。Hoechst33342染色经ROZ处理的肿瘤细胞染色质呈颗粒状,且有凋亡小体出现。FCM检测结果显示,ROZ作用72h凋亡细胞数达22.05%。Western blot提示ROZ可抑制Bcl-2表达,促进Caspase3表达。结论:ROZ在体外可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这可能与其抑制Bcl-2表达、促进caspase3表达有关。提示ROZ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药或肿瘤治疗的辅助用药,PPARγ有潜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利用人αD型干扰素基因信号多肽编码区内自身的TGATG序列,在大肠杆菌中有效地表达非融合的人αD型干扰素。其根据是:第一,纯化干扰素的分子量为19.5k,而不是27k的融合蛋白;第二,干扰素活性峰的分布集中在19.5k附近;第三,干扰素抗体的吸收峰与其活性峰相一致;第四,纯化干扰素N端序列分析证明DNA水平设计的准确性。同时,还证明大肠杆菌能够识别并加工人αD型干扰素信号多肽。 在探讨TGATG序列对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时发现,“翻译联结”(ATG-TGATG)方式起始的基因表达水平比一般ATG起始方式高约10倍;而在ATG-TGATG起始方式中,第一和第二种读码框架之间的距离,即使相差27个氨基酸编码序列,后一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3.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既然WHO已经将幽门螺杆菌归类为I类致癌物,那么根除幽门螺杆菌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抗生素耐药、抗生素在胃低pH环境中活性降低以及在胃内停留时间不足,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正在逐年降低。本文通过回顾幽门螺杆菌的多重耐药情况,总结了有效的非抗生素抑制或者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和策略,如益生菌、抗菌肽、纳米技术及中药等,并探讨相关的杀菌抑菌机制,为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减少胃癌发生风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4.
上皮-间质转型在纤维化及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因子作用于核转录因子Snail诱导细胞通路改变,以实现对上皮-间质转型进行调控。因此对Snail调控上皮-间质转化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为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5.
目的应用CT技术对成年猕猴进行断层扫描,建立猕猴腹部及盆腔CT断层扫描图谱。方法选择普通级实验猕猴6只,雌雄各半,年龄5~8岁,取头前尾后仰卧位,采用增强扫描CT技术,对其腹部及盆腔进行断层扫描,采集容积数据及对原始数据重建。通过观察、确认,精选具有解剖意义的扫描图像:腹部7张、盆腔10张(雌雄各5张),对其每个层面的主要脏器进行标注。结果 CT影像能分辨出大部分组织器官的细微变化,较大器官、大血管界面清晰,但较小器官和细小血管、神经、肌肉组织等界面尚不清晰。结论获得了健康成年猕猴腹部及盆腔的影像学图谱,为CT技术在猕猴影像学研究、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科学实验方面的应用,提供影像学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6.
以口蹄疫病毒株OA/58 RNA为模板, 反转录并扩增目的cDNA。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前导蛋白编码序列Lab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BPSTR1连接, 将构建正确的重组载体命名为pBPSTR1-Lab。通过分别利用不同浓度的嘌呤霉素和四环素来确定最佳筛选浓度和最佳调控浓度, 结果显示嘌呤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为3 mg/mL, 四环素的最佳调控浓度为1 mg/mL。利用pBPSTR1-Lab和包装质粒pVSV-G双质粒瞬时转染Gp2-293包装细胞来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利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来感染牛肾细胞, 并连续筛选12天来获得阳性克隆。通过除去四环素来诱导目的基因在牛肾细胞中表达, 发现牛肾细胞病变死亡。经过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证实稳定表达前导蛋白的牛肾细胞系已经建立, 为今后研究前导蛋白致病机理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67.
[目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弱毒疫苗致弱机制和免疫保护机理的研究可以为慢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模型.为探讨IFN-γ表达水平与疫苗保护性免疫的关系,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准确、有效地检测EIAV感染马不同T细胞亚型表达IFN-γ水平的方法.[方法]我们将分离的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FDDV)、强毒感染马(LV)和健康马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体外分别经病毒(FDDV)和PMA/Inomycin激活、 BFA 阻断蛋白分泌、荧光标记马的特异性表面抗体和IFN-γ抗体等过程后,进行流式检测.[结果]疫苗免疫马产生的特异性IFN-γ水平为CD4 1.7(0.9%/CD8 6.1(1.2%,而强毒组则为CD4 0.6(0.1%/CD8 2.4(0.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荧光参数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细胞内IFN-γ染色和淋巴细胞亚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为研究EIAV弱毒疫苗免疫保护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以口蹄疫病毒株OA/58 RNA为模板, 反转录并扩增目的cDNA。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前导蛋白编码序列Lab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BPSTR1连接, 将构建正确的重组载体命名为pBPSTR1-Lab。通过分别利用不同浓度的嘌呤霉素和四环素来确定最佳筛选浓度和最佳调控浓度, 结果显示嘌呤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为3 mg/mL, 四环素的最佳调控浓度为1 mg/mL。利用pBPSTR1-Lab和包装质粒pVSV-G双质粒瞬时转染Gp2-293包装细胞来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利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来感染牛肾细胞, 并连续筛选12天来获得阳性克隆。通过除去四环素来诱导目的基因在牛肾细胞中表达, 发现牛肾细胞病变死亡。经过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证实稳定表达前导蛋白的牛肾细胞系已经建立, 为今后研究前导蛋白致病机理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69.
肺鳞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肺鳞癌的血清标志物,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I期肺鳞癌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蛋白质,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识别差异蛋白质点,电喷雾串联质谱(ESI-Q-TOF MS/MS)鉴定差异蛋白,然后应用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差异蛋白——结合珠蛋白-2(haptoglobin-2,HP-2)在肺鳞癌患者血清和健康人血清以及肺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建立了肺鳞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的2-DE图谱,图像分析软件识别了1O个差异蛋白质点,质谱鉴定了4种差异蛋白;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HP-2在肺鳞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但其表达水平与肺鳞癌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P-2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P<0.05).研究结果提示:HP-2是候选的肺鳞癌血清分子标志物,血清中HP-2水平对肺鳞癌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肺鳞癌组织中HP-2表达上调可能是患者血清中HP-2表达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0.
小反刍兽疫(PPR)是羊、骆驼等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A类传染病,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目前,PPR在全球仍呈现区域性流行和多地散发势态.为探讨PPRV及N蛋白体外诱导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不同时间对PBMCs免疫应答效应的影响.本研究将PPRVNigeria75/1疫苗毒(1 MOI)、重组N蛋白(10μg/mL)和RPMI 1640(阴性对照)体外刺激PBMCs 48h、72h、96h.采用CCK-8法检测PBMCs细胞增殖情况;qRT-PCR及ELISA检测炎症因子包括IL-1β、IL-6、IL-10、TNF-a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及分泌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CD4+和CD8+的表达、及单核来源树突状细胞(DCs)表面分子CD40、CD86、CD80的表达、以及检测PPRV感染PBMCs引起的细胞凋亡.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PPRV能够抑制PBMCs的体外增殖,显著促进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IFN-γ的表达(P<0.05).并且PPRV感染PBMCs产生细胞凋亡,促进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另外PPRV体外刺激DCs,CD40、CD86、CD80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提示PPRV具有刺激DCs细胞成熟与分化的功能.进一步研究发现PPRV N蛋白体外刺激PBMCs能引起与PPRV作用相同的免疫效应.本研究表明PPRV Nigeria75/1疫苗毒体外感染PBMCs主要引起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促进单核来源DCs成熟与分化,并且N蛋白参与PPRV引起的各项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