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人类活动对外来入侵植物黄花刺茄在新疆潜在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植物的潜在分布格局及入侵风险区对入侵种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 Dunal)为研究对象,以其扩散蔓延的新疆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生物气候、土壤、地形等60个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强度因子,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别构建了现代气候情景及人类活动干扰下的黄花刺茄适宜生境预测模型,分析探讨了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因子对黄花刺茄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干扰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均大于无人类活动干扰的AUC值,无人类活动干扰下黄花刺茄在新疆的总适生面积为327784.36 km~2,人类活动干扰下总适生面积为445619.96 km~2;阿勒泰地区北部、塔城中部和南部、博州中部和东部、伊犁州中部、克州西部、五家渠市、阜康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为高危入侵风险区;影响黄花刺茄潜在分布的主导变量为年降雨量、人类活动强度、海拔、下层土沙含量、降雨量的季节性变化和年平均温,黄花刺茄在新疆的扩散与人类活动强度呈正相关;黄花刺茄在新疆的分布未达到饱和且处于逐步扩散态势,呈现以昌吉州和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向天山以北和新疆以西的区域辐射状扩散。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入路与传统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评价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 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 年10 月-2013 年3 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73 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以腰痛 为主,无神经压迫症状,死骨和脓肿范围不大。其中43 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30 例采用微创手术,于围术期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1、3、6 和12 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 效评估,末次随访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融合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痛明显减轻,发热患者体温在2 周内恢复正常。微创手 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40± 30 min、520± 50 mL 和630± 110 mL,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的180± 35 min、350± 50 mL和320± 80 mL (P<0.05)。在术前、术后1 月、3 月、6 月、12 月和末次随访时,微创手术组腰痛VAS评分分别 为8.7± 1.2 分、4.5± 1.1 分、3.5± 1.1 分、2.0± 1.4 分、1.3± 0.5 分和1.2± 0.5 分,ODI 评分分别为(77± 6)%、(31± 5)%、(23± 8)%、(14± 6)%、(8± 4)%和(7± 3)%;传统手术组VAS评分分别为8.5± 1.1 分、2.7± 0.7 分、2.1± 0.6 分、1.9± 0.7 分、1.1± 0.4 分 和1.1± 0.4 分,ODI 评分分别为(78± 5)%、(23± 6)%、(14± 7)%、(12± 5)%、(7± 2)%和(7± 2)%。其中,术后1 个月和3个月, 微创组腰痛VAS 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6 个月、12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VAS 评分和 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单节段腰骶椎结 核,可获得与传统后路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获得高纯度培养原代小胶质细胞的方法并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取胎鼠利用反复机械振摇纯化分离小胶质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根据CD11b及MHCII的表达水平对分离的小胶质细胞纯度进行鉴定;利用q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小胶质细胞中Notch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利用5只胎鼠采取反复机械振摇的方法可较稳定的获得1.1×106个的小胶质细胞,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细胞纯度高达97.77%,并在小胶质细胞中检测到Notch相关分子的表达。结论:利用胎鼠反复机械振摇法可以获得较高纯度及产量的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表达Notch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4.
新疆杏树吐伦球坚蚧的防治指标与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吐伦球坚蚧Rhodococcus turanicus Arch.种群密度与杏树产量的调查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得出:40%毒死蜱·机油乳剂对其防治效果较好,7d后的防治效果可达83.99%;初步探明了吐伦球坚蚧的为害损失率,建立了杏树损失率与吐伦球坚蚧种群密度的回归模型为y=24.671Ln (x)-16.56(y为...  相似文献   
55.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新疆天山一号冰川地区生长的10种藓类植物的叶尖(毛尖)的形态、齿(刺毛)、疣、角质层纹饰等微结构进行观察,其中电镜观察结果均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10种藓类植物叶尖的顶尖细胞和边缘细胞大部分都是透明的,并且细胞壁厚,细胞腔大;而叶尖边缘内卷、粗糙,细胞壁厚,干时细胞壁上下或侧面凹陷,其上有较多的小孔,这些都是明显耐旱特征,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及抵御长期寒冷、反射太阳辐射对其伤害,叶尖的类型对苔藓植物科、属级的分类意义不大,但其微形态如叶尖细胞及边缘细胞的形状、数目、细胞壁的凹陷程度以及其上角质层纹饰、乳突的微形态在同属的不同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属下种间的鉴定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地宝兰属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该研究对狭域濒危种贵州地宝兰(Geodorum eulophioides)及广布种地宝兰(G.densiflorum)、大花地宝兰(G.attenuatum)的叶片解剖结构、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3种地宝兰属植物的叶肉细胞没有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分化,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与地宝兰和贵州地宝兰相比,大花地宝兰具有更大的叶片厚度和较小的气孔密度,表现出更适应弱光环境的结构特征。(2)3种地宝兰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其光合“午休”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引起;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均值大小均表现为大花地宝兰>地宝兰>贵州地宝兰,表明贵州地宝兰积累光合产物的能力更弱,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可能更差。(3)3种地宝兰属植物均为阴生植物,地宝兰的光补偿点(LCP)最小、光饱和点(LSP)最大,对光强适应范围较宽;大花地宝兰具有较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表观量子效率...  相似文献   
57.
为提高贵州木霉NJAU4742固体发酵产孢能力,本研究拟用稻草秸秆和氨基酸水解液为原料进行固体发酵获得高分生孢子含量的固体菌种,将该固体菌种添加到含有不同比例氨基酸水解液的有机肥中进行二次发酵研制新型生物有机肥,并利用盆栽试验研究该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 在利用稀释30倍的氨基酸水解液浸泡秸秆过夜后调节秸秆为初始pH 3.5、75%含水量、30%玉米粉添加量的条件下,贵州木霉NJAU4742所产分生孢子数量高达2.40×1010 CFU·g-1.接种2%固体木霉菌种于含有20%氨基酸水解液的腐熟有机肥后,该处理中木霉活菌数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40×109 CFU·g-1和38.66 mg·kg-1,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142.30和1.42倍.盆栽试验表明,木霉氨基酸生物有机肥(AT)与氨基酸有机肥(AA)处理跟对照(CK)相比株高分别增加了98.8%和23.8%,茎粗分别增加了58.9%和10.3%,叶绿素、叶长、叶宽等指标也显著增加.利用稻草秸秆和氨基酸水解液进行浅盘固体发酵生产木霉分生孢子,克服了工厂化生产固体木霉菌种的瓶颈,以此制备的新型木霉氨基酸有机肥(AT)与等养分的氨基酸有机肥(AA)和对照(CK)处理相比,对番茄的促生效果显著,在集约化农业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警戒行为是动物对环境中潜在危险做出的反应。为探究影响警戒行为的因素,作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进行了集群数量和采食距离对储草期自由生活状态下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警戒频次影响的实验。通过标志重捕法和人工去除法设定3个集群数量梯度(11只、6只和3只),利用人工食物站设置4个采食距离梯度(5 m、10 m、20 m、30 m),共12个梯度组合,每个组合分别观察60次采食过程,共计观察720次,并记录采食过程中的警戒频次。对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集群规模和采食距离对布氏田鼠警戒行为频次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集群数量减小,布氏田鼠单次采食的警戒频次显著增加;采食距离越远,单次采食的警戒频次越高;集群数量和采食距离之间还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集群数量增大意味着采食距离的增加,为保证储草效率,布氏田鼠种群会在增加集群数量和减小采食距离之间权衡,最终集群数量维持在中等水平,支持了最优集群理论。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粪便中检出念珠菌孢子或假菌丝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8年4月住院患者送检的粪便标本,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定念珠菌菌种,并记录患者粪便常规及临床资料。结果其间共检测1011份粪便,有86份(8.51%)有真菌生长;其中念珠菌阳性76份(7.52%)。60岁以上老年人阳性者33份(占43.42%)。基础疾病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三者为著(占31.58%)。有21例患者(27.63%)粪便性状有异常,以糊状便为主。结论粪便中检出芽生孢子和(或)假菌丝对诊断念珠菌性胃肠道感染有重要价值,尤其要关注抗生素应用患者。  相似文献   
60.
目的为了降低"腌菜"等高盐食品中食盐的含量并防止食品发霉腐烂,探讨生姜、食盐、乳酸协同对空气中落下杂菌和易引起食品发霉腐烂的主要真菌的抗菌作用以及对"腌菜"的协同防腐效果。方法采用把空气中落下的杂菌培养后生长的杂菌总数计数、斜面接种真菌发育抑制和在试管内对黄瓜的防腐实验,检测生姜、食盐、乳酸的协同抗菌防腐作用。结果10%生姜、低浓度的食盐和乳酸对空中杂菌和供试易引起食品发霉腐烂的主要纯培养真菌仅有较弱的抗菌作用,但把三者组合后,对空气中杂菌和供试的大多数易引起食品发霉腐烂的真菌有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能发育的空中杂菌总数明显少于各种单独应用的对照,对大多数纯培养真菌的发育阻止天数也明显多于各自单独应用的对照;三者对黄瓜也有协同防腐效果。结论生姜、食盐、乳酸能协同抑制引起食品发霉腐烂微生物的繁殖以及对"腌菜"(黄瓜)有协同防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