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正2019年4月8日,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境内海拔2150m亚东河岸边的沟谷常绿阔叶林中(N27°18′37″,E89°00′27″)拍摄到1只咬鹃目(Trogoniformes)咬鹃科(Trogonidae)鸟类。此鸟前额两侧及眉纹为橙黄色,眼周蓝灰色,头至背部橄榄褐色,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具白斑,初级飞羽黑褐色具白色外缘,初级覆羽黑色,次级覆羽褐色有细碎的黑色斑纹,喉至胸部灰褐色,腹部柠檬黄色(封面及图1)。经鉴定,此鸟为红腹咬鹃(Harpactes wardi)的雌鸟。  相似文献   
52.
黑土坡耕地有机碳变化及固碳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国庆  韩明钊  李永江  王恩姮 《生态学报》2020,40(16):5751-5760
东北黑土区自开垦以来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有机碳库长期处于亏缺状态,理论上也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以典型黑土区长期传统作业的坡耕地(30—60 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坡位(坡上侵蚀区和坡下沉积区)、不同土层(表土和底土)有机碳分布特征,估算不同开垦年限黑土固碳潜力及其恢复至固碳潜力所需的时间。结果表明:(1)总有机碳、有机碳密度以及碳饱和水平均表现为沉积区显著大于侵蚀区,表土显著大于底土,且均在开垦30a坡耕地达到最大值;(2)固碳潜力表现为侵蚀区(1.24—2.89 kg/m~2)显著大于沉积区(0.79—1.04 kg/m~2),底土(0.83—3.59 kg/m~2)显著大于表土(0.6—2.53 kg/m~2),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表现为开垦30 a显著小于开垦40 a、60 a;(3)黑土坡耕地(30—60 a)侵蚀区和沉积区土壤(0—50 cm)达到固碳潜力分别需要20—181 a和13—66 a。黑土坡耕地固碳潜力的时空变异性在农业经营以及修复管理过程中需引起重视,以实现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3.
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稳定分泌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禽流感诊断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纯化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在聚乙二醇作用下融合,用选择性培养、有限稀释法克隆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筛选,对获得阳性克隆株用ELISA方法进行亚型鉴定,并用37株H5、H7、H9亚型AIV测定其特异性、覆盖性。结果最后获得了3株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1E5、4A4、4B1,经长期体外培养和冻存后复苏能稳定地分泌抗体。经鉴定,其亚型均为IgG1、kappa链。腹水HI效价1∶210~1∶216,细胞培养上清HI效价1∶26~1∶28。3株杂交瘤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能与本中心保存的全部20株H5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发生反应,而与15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2株H7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以及H1H4、H6H15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毒株均不反应,与鸡新城疫病毒、鹅新城疫病毒、鹅腺病毒和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等均无交叉反应。结论所获3株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禽流感病毒特异性诊断试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54.
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NS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NS1蛋白,用于AIV感染与注射灭活疫苗鸡的鉴别诊断和NS1蛋白功能研究。方法采用RT_PCR方法对H5N1亚型AIVNS1基因进行扩增,将PCR产物克隆于pGEM_T_easy载体,将该基因插入pGEX_4T_1中构建NS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大肠杆菌后,在IPTG诱导下表达NS1蛋白,Westernblot鉴定表达NS1蛋白。结果成功克隆H5N1亚型AIV的NS1基因,其核苷酸序列长度为690bp,编码230个氨基酸残基。构建NS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内表达出约51×103的NS1融合蛋白。Westernblot鉴定表明表达NS1蛋白与H7N2AIV感染鸡血清有反应性。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H5N1亚型AIVNS1基因蛋白,具有与感染H7N2亚型AIV阳性血清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55.
龙舌兰麻种质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3份龙舌兰麻种质的嫩叶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分析它们的过氧化物(POD)同工酶酶谱特征,为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3份材料显示出3~10条不等的酶带,有22种不同的酶谱类型,说明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可鉴定除'粤西117'和'东292'之外的21份龙舌兰麻种质;Rf为0.37的酶带为所有供试材料的共有谱带.DP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3份材料根据亲缘关系远近可分为3大类:第一类为包括'金边弧叶龙舌兰'、'弧叶龙舌兰'等在内的9份种质;第二类为包括'多叶普通剑麻'、'南亚2号'等在内的5份种质;第三类为包括'假菠萝麻'、'银边假菠萝麻'等在内的9份种质.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和产值不断增加,在保障居民食物供给、促进就业率提升和增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菌渣,这些菌渣具有营养成分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化、循环化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针对食用菌菌渣的堆肥化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开发利用方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7.
巨大芽孢杆菌BP931胞外青霉素G酰化酶的产生条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P 931胞外青霉素G酰化酶的产生条件。菌在由葡萄糖0.7%,氮源1号0.5%,酵母膏1.0%和苯乙酸0.8%组成的液体培养基(灭菌前pH9.0,灭菌后pH8.0)中,28℃振荡培养44h。以6-硝基-3-苯乙酰胺基苯甲酸为底物,培养滤液酶活力为9.0IU/ml。诱导物苯乙酸于培养6h后加入,酶活力可以提高到11.0IU/ml。Ca2+、Al3+、Sn3+、Mn2+和Fe2+离子降低酶的形成;Cu+和C02+离子显著抑制菌生长,降低酶的形成;Zn2+,Cd2+和Hg2+离子完全抑制菌生长和酶形成。  相似文献   
58.
多花黑麦草对啤酒废水净化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1 引言 利用水生高等植物净化污水,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1992年丁树荣等首先利用人工基质无土栽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净化缫丝废水获得成功,是利用陆生植物于高等水生植物净化塘中以净化有机污水的首例,并提出了解决在亚热带和温带冬季低温地区,利用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时冬季不能有效运转难题的新途径,而作者于1987—  相似文献   
59.
本文报告了用液氮冻结法保藏毛霉目菌种的效果。对14属26种32株进行了液氮保藏试验,其结果慢速冻结孢子成活率高于快速冻结。用10%的甘油、10%的二甲基亚砜和蒸馏水作保护剂制成的孢子悬液,经慢速冻结后储存在液氮罐气态中二年,以甘油作保护剂的孢子成活率为90%,二甲基亚砜的为85%,蒸馏水的为79%。并检测了某些菌株的反丁烯二酸、蛋白酶、α-半乳糖苷酶、脂肪酶、果胶酶、葡萄糖苷酶等生理活性,结果冻结后的活性与冻结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对比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和不放置引流管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7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初次膝关节双间室置换的患者107例(107膝),其中术后放置引流管组(实验组)54例,术后不放置引流管组(对照组)53例。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天数。术前和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膝关节屈曲度数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发热、伤口问题、24 h内辅料渗透、输血情况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体重、身高、手术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之间以及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膝关节屈曲度数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膝关节屈曲度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上,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天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第3天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输血患者的数量低于对照组,而发热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不放置引流管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并减少患者术后输血率,而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