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第六次全国植物与环境保护学术会议之后成立的水生植物净化污水专题协作组于1988年10月10~12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了首届全国水生植物净化污水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29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就高等永生植物净化城市富营养化污水效应及其抑藻机理,制浆废水的水生植物净化处理扩利用藻类洽理医药工业废水,高等水生植物对  相似文献   

2.
酚、氰在凤眼莲-水体系统中的迁移、积累及净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具有成本低、花工少、简单易行等特点,便于在工厂中应用和推广。国内,在实验条件下,利用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已见有报道,但具体应用于生产条件下尚少见有关报道。本研究着重于在工厂生产条件下,了解高等水生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对钢铁厂焦化车间直接排放出的含酚、氰污水的净化效应,以及酚、氰在植物——水体系统中的吸收、运转和积累情况。  相似文献   

3.
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对灌溉重金属污水净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污染物是生物治理工业污水的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试验旨在探索高等水生植物对沈阳西部及南部灌溉重金属污水的吸收能力,并用凤眼莲对单一重金属镉、铅和砷的净化功能与生态效应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锋  吴振斌 《植物学报》2003,20(6):641-647
介绍了水生植物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通过与其他方法的比较,说明了水生植物净化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分别阐述了低等植物藻类及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应用类型、方式,应用范围及净化机理,还对高等水生植物的选取标准作了描述。指出了该方法使用的可行性,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中的应用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贺锋  吴振斌 《植物学通报》2003,20(6):641-647
介绍了水生植物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通过与其他方法的比较,说明了水生植物净化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分别阐述了低等植物藻类及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应用类型、方式,应用范围及净化机理.还对高等水生植物的选取标准作了描述。指出了该方法使用的可行性,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污染的不断加剧,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成了热门研究课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文基于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试验进行探索。通过试验大薸、芦竹等七种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对污水中氨氮、总磷、铁、锰的净化能力,最后得出以种植浮水植物为主或者两类植物组合应用的方式能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凤眼莲、芦苇、蒲草、杏菜、黑藻等高等水生植物对含砷、汞、镉污水的监测作用和净化能力以及温度、pH值等因子对植物的影响。初步认为凤眼莲是含砷污水的监测植物,同时又是含砷、汞,镉污水的净化植物。芦苇,蒲草是抗污能力较强的植物,并能吸收积累污水中的砷、汞、镉。水生植物对砷、汞、镉的忍耐力大小是因其植物生活型不同而异,一般为挺水植物>飘浮、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积累量为沉水植物>飘浮、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受温度和pH值等生态因子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磷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18,自引:0,他引:118  
建立以亚热带湿生、水生植物为主的十二套下流行一上流-上行流人工湿地系统作为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对策。以其中四套研究其在不同的水力负荷及气候条件下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系统随处理运行时间的推移趋于稳定,对污水中的总磷、无机磷显示较好的净化效率,平均去除率在冬季达到40%以上,夏季达到60%以上,出水达到国家地面水Ⅲ级标准。水生植物在系统中起到明显作用,有植物系统的除磷效率及稳定性均高于无植物对照,其中2号茭白-石菖蒲系统的效果最好,总磷平均去除率为65%。4号9蔗-苔草系统在高水力负荷下的净效果优于2号。水力负荷的增加对系统的净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近年来,水生植物对水体水质的净化作用的研究需求越来越急切。水生植物对水体水质起主要净化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水生植物的概念,水生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作用的应用,以及水生植物对水体水质的净化原理三个方面的阐述,从而对水生植物对水体水质的净化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阐述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特性与生态修复原理,以及近年来水生植物在渔业生态养殖中作为水产动物绿色饲料与病害生态防治环境友好药物的来源、有害有毒藻类控制的化感解毒生物资源、污水生物净化与渔业水域生态修复的开发应用。同时就水生植物在水产生态养殖与渔业水域环境修复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杭州稻麦菜轮作地区大气氮湿沉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义  唐旭  杨生茂  吴春艳  王家玉 《生态学报》2009,29(11):6102-6109
通过雨水中NH+4-N/NO-3-N比率和铵态氮自然丰度值(δ15NH+4)的变化探讨大气氮湿沉降与农作施肥活动的关联性. 2003年6月至2005年7月,采用自行设计定制的雨水收集器在浙江杭州稻-麦-蔬菜轮作地区进行了为期2a的全天候连续雨水采样分析.结果显示,杭州稻-麦-蔬菜轮作地区雨水中NH+4-N/NO-3-N比率和δ15NH+4值呈现相似的季节性变化,雨水中NH+4-N/NO-3-N的峰值出现在6月底~9月上旬,而后逐渐下降,秋冬季(10~11月份)降到最低;来春麦菜集中施肥期(2~3月份),又呈现多个小高峰;5~6月份为单季稻和蔬菜基肥和追肥集中施用期,故而峰值也达4以上;入冬后仅在麦田施肥期出现一个小高峰而后明显下降,大都降到1以下;频繁施肥期雨水中的NH+4-N/NO-3-N比率值是农闲期的2~4倍,显示雨水NH+4-N/NO-3-N比率与农田施肥活动有密切关联与同步性,但与气温无直接关联(R2=0.0129).雨水中δ15NH+4值的变化,与雨水中NH+4-N/NO-3-N比率相似,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稻麦生育后期与种前空闲期为正值,麦稻蔬菜集中施肥期转为负值.雨水中NH+4-N/NO-3-N比率与δ15NH+4值对大气湿沉降中氮的来源、形态及地面NH3排放源的强度有一定的表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2种氮源并分别加入选择性微生物抑制剂进行室内培养,通过测定样品中NH4+-N和NO3--N及土壤中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含量,研究土壤微生物氮素固持时间特征及其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加入青链霉素明显地降低了NH4+-N的转化速率,且影响远大于真菌抑制剂放线菌酮;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的相对比例急剧增加,而后趋于平衡;加入放线菌酮后NO3-N转化速率持续下降,氨基葡萄糖的合成受到抑制,但加入细菌抑制剂青链霉素对其转化无显著影响.培养初期,细菌在葡萄糖存在下能快速固持NH4+-N和NO3--N,并以NH4+-N为首选氮源;培养后期,氮转化主要为真菌所推动,且真菌对NO3--N的利用能力显著大于细菌.  相似文献   

13.
【背景】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很难达标处理,多级A/O工艺、生物强化技术及生物膜技术的有机结合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的】开发出一种泥膜共生多级A/O工艺并进行中试研究,驯化出高效脱氮除磷菌剂并对系统进行生物强化。【方法】通过测定中试设备出水及污水处理厂出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NH_4~+-N)、硝氮(NO_3~--N)、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对比分析两种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效能,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生物强化技术对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中试设备对COD、NH_4~+-N、NO_3~--N、TN、TP的去除效果均优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驯化的低温好氧反硝化菌TN去除率最大值可达84.21%,驯化的低温反硝化聚磷菌群对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5.75%;利用驯化菌群对中试设备进行生物强化后较好地改善了系统NH_4~+-N、NO_3~--N、TN、TP的去除效果;经生物强化后,具有好氧反硝化和反硝化聚磷功能的Pseudomonas菌群明显增多。【结论】泥膜共生多级A/O工艺对于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很好的效果,利用生物强化技术可有效提高低温条件下系统污染物去除效能。  相似文献   

14.
重庆典型地区大气湿沉降氮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袁玲  周鑫斌  辜夕容  黄建国 《生态学报》2009,29(11):6095-6101
验连续3a采集雨样研究了重庆市郊区和林区大气湿沉降氮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重庆市近郊区、远郊区和林区3个采样点雨水总氮浓度范围为(3.94±0.50)~(4.56±1.01)mg L-1,平均(4.27±0.73)mg L-1.NH+4-N、NO-3-N和DON占TN百分比例分别为44.9%、27.4%和27.5%.降雨中NH+4-N对氮沉降量的贡献率最大.在时间尺度上,不同季节降雨中氮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以冬季最高,依次是夏季、春季和秋季.在空间分布上,近郊区、远郊区和林区的TN平均浓度分别为4.56 mg L-1、4.32 mg L-1和3.94 mg L-1,从近郊区到林区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降雨中的NH+4-N、NO-3-N、DON和TN浓度与降雨量无显著相关性.但是,降雨量与氮沉降量呈显著正相关.大气氮湿沉降时空差异与降雨量和氮排放直接相关.重庆市随降雨到达地面的氮沉降量较高,远远超过了水体负荷的临界值,可能对三峡库区的水资源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凤眼莲对无锡电影胶片厂含银废水的净化生产性应用试验结果:(1)污水停留时间为49h时,氧化沟出水中的银净化率为98.0%到100%(未检出);(2)COD的去除率为54.58%;(3)混浊度的去除率为68.9%;(4)NH4+–N和PO43–的去除率分别为45.55%和34.3%。该法已被该厂采纳应用,并取代了原来的活性炭吸附和O3氧化三级处理,年节约运转费用12.5万元。  相似文献   

16.
不同植物构成的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氮的去除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由不同植物构成的人工湿地的氨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对比不同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氮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与不种植物的人工湿地相比,由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L. ssp. flabelliformis (Rottb.) Kiikenth.]、香根草[Vertiveria zizanioides (Linn.) Nash]、芦苇(Phragmitas communis Trin.)和美人蕉(Canna indica Linn.)构成的人工湿地对氨态氮去除率分别提高6%、8%、11%和14%;对硝态氮去除率分别提高5%、6%、13%和9%;对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提高5%、7%、10%和7%,说明种植芦苇和美人蕉的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的氮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氮素形态配比对菜用大豆籽粒膨大过程中氮碳同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菜用大豆品种‘理想95-1'为试材,通过蛭石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素不同形态配比对菜用大豆籽粒膨大过程中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液中增加适当的铵态氮比例(25%~50%)有利于菜用大豆的生长发育,菜用大豆植株和荚果干鲜重、干物率显著增加,尤以硝铵比为75∶25最为显著.在高比例的硝态氮(100%)或铵态氮(75%)处理下,菜用大豆籽粒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分别显著升高,氮代谢显著增强,可溶性蛋白含量迅速增加,但同期的籽粒淀粉酶活性较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下降,碳代谢受到显著抑制.在硝铵比为75∶25时,菜用大豆籽粒氮代谢强度适中,同期碳代谢显著增强,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升高,能维持籽粒正常的生理代谢,有利于菜用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积累.可见,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能显著影响菜用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的碳氮代谢,籽粒碳氮代谢与其产量密切相关,可通过调节硝铵比来获得理想菜用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8.
从养殖场污泥中筛选出菌株YP4,经16S rDNA分子发育树的同源序列比对,确定为克雷伯什菌属(Klebsiella sp.)。由NCBI数据库查编码亚硝酸还原酶(Nir)的基因nirS序列,设计引物,以铜绿假单胞菌PAOI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nirS,经过双酶切、克隆和转化,得到重组质粒pYP4S,然后转化野生菌株YP4,构建反硝化基因工程菌YP4S。菌株生长曲线测定表明,工程菌株YP4S与YP4的生长特性基本一致。工程菌株YP4S对模拟污水COD、TN、NH_4^+-N和NO_3^--N具有较高的去除率,YP4S与YP4相比,对NO_2^--N积累的减少量为(32.44±3.96)%,明显减少了NO_2^--N的积累。通过正交试验获得工程菌株YP4S在C/N=10、T=30℃、r=200 r/min和pH=7.0的最佳组合条件下,对模拟污水TN去除率较高。应用工程菌株YP4S处理猪场沉淀池的实际污水,COD、TN、TP、NH_4^+-N和NO_3^--N去除率分别为(95.87±0.82)%、(76.38±3.84)%、(97.13±0.54)%和(75.35±2.57)%,NO_2^--N积累量为(3.31±1.24) mg/L,表明工程菌株YP4S具有较好反硝化作用,对含氮量高的实际污水修复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太湖入湖河道污染物控制生态工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于1993年采用水培经济植物对太湖入湖河道污染物的控制作了生态工程动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生态工程对TN、TP、NH4^+-N,COD和浊度的平均除率分别为84.17、83.75、87.99、86和86.53%,这为有效地控制太湖入湖河道污染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小球藻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pH等因素对其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35 mg/L和7 mg/L以下时去除率接近100%;氮磷比为5∶1和10∶1,小球藻第4 d基本完全去除了污水中的氨态氮,而氮磷比对小球藻的除磷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在初始氨态氮或总磷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光照条件(L/D为24 h∶0 h和12 h∶12 h)对氮磷去除效果的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随着氮磷浓度的增加,连续光照条件逐渐展现出去除氮磷的优势;小球藻在pH 7~8范围内对氨态氮的去除率最佳,pH 5~7范围内,对总磷的去除率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