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51.
剑尾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克隆和测定剑尾鱼 (Xiphophorushelleri)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 (cytb)的全序列。方法 提取剑尾鱼肝脏的总DNA。设计合成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检测、纯化后克隆到pGEM Teasyvectorsystem中的T载体上 ,筛选转化子 ,提取质粒 ,酶切鉴定。挑取重组质粒pGEM T xhcytb 11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获得了剑尾鱼线粒体cytb基因的全序列 ,共 114 0bp。结论 用BLAST与GenBank中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比较 ,显示剑尾鱼与其他鱼类的cytb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根据剑尾鱼与其他 13种鱼的cytb基因序列同源性所建立的进化树 ,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2.
关于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酶对肝脏淀粉酶的影响在畜禽上研究较多.许梓荣研究大麦日粮中添加NSP酶对仔猪胰脏和小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时指出,添加NSP酶不影响仔猪胰脏中胰淀粉酶活性[1].  相似文献   
53.
斑鳠烂鳃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池塘患烂鳃病的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病灶中分离出一株毒力较强的致病菌-Mg2,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特征为:菌体细长,无鞭毛和荚膜,革兰氏阴性,大小0.5×(6.5-11)μm,菌落黄色,边缘不整齐呈假树根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分解酪素和明胶,硝酸盐还原阳性;不分解纤维素、几丁质、酪氨酸、七叶灵和淀粉,吲哚和葡萄糖产气阴性。对恩诺沙星、诺氟沙星、萘啶酸、红霉素、洁霉素敏感,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g2菌株与柱状黄杆菌聚类,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在97.5%以上,综合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两方面的分类鉴定结果,Mg2菌株应归类鉴定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相似文献   
54.
斗鱼属鱼类亲缘关系的Cyt b基因序列和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tDNA Cyt b基因序列分析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中国分布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圆尾斗鱼(M.chinensis)和香港斗鱼(M.hongkongensis)以及越南的红鳍斗鱼(M.erythropterus)4种鱼类之间的亲缘关系.获得4种斗鱼14条Cyt b基因全序列(1 155 bp),结合GenBank中搜索到的近缘物种同源序列进行分析.从133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到36条引物,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10个群体96个个体共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749条,构建矩阵进行分析和聚类.基于Cyt b全序列以邻接法和最小进化法构建的系统树及RAPD数据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都显示,香港斗鱼和红鳍斗鱼先聚为一分支,再与叉尾斗鱼聚类,圆尾斗鱼处于外缘.本研究结果反映了圆尾斗鱼与其他斗鱼的亲缘关系较远,种间遗传距离为0.184 5~0.225 3(Cyt b)和0.653 6~0.746 5(RAPD),两者为同一单系群中两个独立演化的自然类群;香港斗鱼与叉尾斗鱼间遗传分化明显,Cyt b碱基差异为11.00%,RAFD遗传距离达0.577 7,支持其为独立物种的观点,且香港斗鱼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大,Cyt b碱基差异为3.12%,RAPD遗传距离0.060 1;叉尾斗鱼群体间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058 2和0.086 9,而各群体内的数值分别为0.016 1~0.031 7和0.023 5~0.046 7,表明遗传差异主要来自群体间,并按分布流域分别聚类.  相似文献   
55.
目的剑尾鱼是由原良种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部公布的水生实验动物,在遗传学研究、水环境污染监测、细菌性疾病研究方面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对剑尾鱼选育系进行种质资源监测、区分选育系与非选育以及鉴定近交系纯度,本研究采用微卫星DNA进行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的指纹图谱构建。方法根据相关报道设计合成了50对微卫星引物,对几个剑尾鱼品系的种质资源进行检测,筛选品系间差异性引物;确立剑尾鱼核心引物,用EXCEL散点图绘制DNA指纹图谱模式图;并将数字化指纹数据输入珠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种质鉴定软件V1.0,形成剑尾鱼标准化指纹图谱鉴定数据库。结果共获得剑尾鱼品系间特异标记5个可用于剑尾鱼近交系鉴定,确立46个微卫星标记为核心引物,构建剑尾鱼选育系RR-B系、RW-H系和非选育的野生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微卫星标记与构建的指纹图谱,可用于剑尾鱼3个品种间的品种鉴定、纯度检测及遗传监测。  相似文献   
56.
利用微卫星多重PCR技术鉴定剑尾鱼RR-B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多重PCR技术鉴定选育剑尾鱼RR-B系的方法。方法根据可明显鉴定剑尾鱼RR-B系的6对特异性微卫星引物Msa012、Msa014、Msa033、Msb025、Msd003、Msd051,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对RR-B系剑尾鱼和红眼红体的非选育剑尾鱼进行多重PCR扩增。结果引物组合1(Msa014、Msb025、Msd003)和组合2(Msa012、Msa033、Msd051)两个三重PCR反应体系能清楚的扩增各个微卫星座位,且各目的片段之间无干扰,易于识别,引物组合1的排除概率为99.98%,引物组合2的排除概率为99.96%,能准确鉴定剑尾鱼RR-B系。结论本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快速准确鉴定剑尾鱼RR-B系。  相似文献   
57.
军曹鱼淋巴囊肿病毒主衣壳蛋白基因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亦称海鲡,是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的重要海水网箱养殖对象。2005年8月,广东省海水网箱养殖的军曹鱼首次暴发类似的淋巴囊肿病,病鱼的口唇、鳃、鳍、尾及体表等处,可看到大小不一的单个或成群的肿瘤,个别网箱的感染率在80%以上,死亡率近30%。病鱼形象丑陋,严重影响其市场价值,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淋巴囊肿病(Lymphocystis disease)发现于1874年,1965年正式确认该病病原为淋巴囊肿病毒[1],现已知可感染9目34科140种以上鱼类。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陆续在养殖石斑鱼、鲈鱼、牙鲆中发现淋巴囊肿病[2-5],随后对其病原…  相似文献   
58.
三氯异氰尿酸和环丙沙星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翔  聂湘平  李凯彬 《生态科学》2006,25(2):155-157,161
研究了三氯异氰尿酸(TCCA)和盐酸环丙沙星(CPFX)对小球藻、大型溞和稀有鮈鲫的急性毒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TCCA和CPFX对小球藻的96hEC50分别为0.31mg·L-1和20.61mg·L-1、对大型溞48hLC50分别为0.19mg·L-1和135.15mg·L-1,TCCA对稀有鮈鲫96hLC50为1.76为mg·L-1,CPFX对稀有鮈鲫不产生急性毒性。对于TCCA,大型溞最敏感,小球藻次之,稀有鮈鲫最不敏感;对于CPFX,小球藻最敏感,大型溞次之,稀有鮈鲫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59.
温度对黄喉拟水龟性别决定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不同孵育温度对黄喉拟水龟(MauremysmuticaCantor)性别决定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孵育温度对胚胎发育及成活率的影响。实验设置的3个孵化温度为(25±0.5)℃,(29±0.5)℃和(33±0.5)℃。每一温度指标下设置40枚受精卵。在实验温度内,胚胎的发育速度随着孵化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所用的孵育时间也越来越短。孵化累积温度CTUs在25℃时最高,在29℃时最低,而33℃时则居中,在25℃和29℃时,孵化成活率较高,均达到97.5%。在33℃时孵化成活率只有67.5%,而在孵出的稚龟中亦有一定数量的畸形龟,累积孵化温度也高于29℃时的CTUs,说明33℃的孵育温度对胚胎发育有不利影响,预示33℃已临近其胚胎发育的存活阈(Survivalthreshold)。在25℃时,雄性子代占优势,雌性率为23.7%;在33℃时,雌性子代占绝对优势,雌性率为94.7%;在29℃时,性比达到平衡,雌性率为50%。经X2检验,在25℃及33℃时的性比与依赖概率估计的性比(1∶1)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5),这种显著的偏离说明黄喉拟水龟的性别决定属于TSD机制,而且可能属于其中的TSDⅠ型,即高温产生雌性子代,低温产生雄性子代。而29℃可能是黄喉拟水龟性别决定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60.
[背景] 江苏省扬州市某乌鳢养殖场发生疾病,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的] 确定病因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乌鳢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从患病乌鳢体内分离致病菌,并从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及特异性PCR检测等方面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分析其致病性,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 从患病乌鳢体内分离获得优势菌株SHL,经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及特异性PCR检测鉴定为杀鱼爱德华菌。进一步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乌鳢有较强的致病性,LD50为1.6×105 CFU/g,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28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中度敏感,对苯唑西啉、克拉霉素、万古霉素等6种药物耐药。[结论] 引起江苏省扬州市某养殖场的乌鳢体表溃烂及死亡的病原菌为杀鱼爱德华菌,这是我国首次从淡水鱼类中检出致病性杀鱼爱德华菌,表明该菌的感染谱在扩大,需引起水产养殖领域的重视,在养殖过程中可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合适的国标渔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