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鱼的身世     
金鱼,被誉为水中的活宝石。或许你会认为金鱼的价值与宝石相去甚远,誉为活宝石有点夸张。但是,如果不是受"物以稀为贵"的价值观的影响,单纯地从审美角度来看,我倒认为把金鱼比作宝石是贬低了它。没有生命的石头哪能比得上这活生生的画卷呢?更何况,想当年,金鱼初入时尚的时候,只有王侯将相之家才养得起,它的身价真是堪比宝石。  相似文献   
2.
文鱼属文族常眼平头系列金鱼,是脱胎于金鲫鱼培育出来的双尾鳍金鱼的基本形态和典型代表,形成于明朝,历史悠久。文鱼体形为浑圆三角形或蛋形,体高约为体长的1/2,尾鳍发达,几乎全分开为二叶,背鳍高度为体高的1/3-1/2,胸腹鳍成对且圆滑短小,臀鳍不张扬。  相似文献   
3.
斗鱼属鱼类亲缘关系的Cyt b基因序列和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tDNA Cyt b基因序列分析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中国分布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圆尾斗鱼(M.chinensis)和香港斗鱼(M.hongkongensis)以及越南的红鳍斗鱼(M.erythropterus)4种鱼类之间的亲缘关系.获得4种斗鱼14条Cyt b基因全序列(1 155 bp),结合GenBank中搜索到的近缘物种同源序列进行分析.从133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到36条引物,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10个群体96个个体共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749条,构建矩阵进行分析和聚类.基于Cyt b全序列以邻接法和最小进化法构建的系统树及RAPD数据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都显示,香港斗鱼和红鳍斗鱼先聚为一分支,再与叉尾斗鱼聚类,圆尾斗鱼处于外缘.本研究结果反映了圆尾斗鱼与其他斗鱼的亲缘关系较远,种间遗传距离为0.184 5~0.225 3(Cyt b)和0.653 6~0.746 5(RAPD),两者为同一单系群中两个独立演化的自然类群;香港斗鱼与叉尾斗鱼间遗传分化明显,Cyt b碱基差异为11.00%,RAFD遗传距离达0.577 7,支持其为独立物种的观点,且香港斗鱼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大,Cyt b碱基差异为3.12%,RAPD遗传距离0.060 1;叉尾斗鱼群体间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058 2和0.086 9,而各群体内的数值分别为0.016 1~0.031 7和0.023 5~0.046 7,表明遗传差异主要来自群体间,并按分布流域分别聚类.  相似文献   
4.
金鱼以绚丽的色彩、婀娜的身姿闻名于世。金鱼有红、白、黑、蓝、紫、黄等多种颜色及色彩组合,有狮头、蝶尾、水泡、绒球等多种器官特化产生的特殊形态,有丰满圆润的躯体、飘逸潇洒的尾鳍,它们的泳姿雍容优雅或憨态笨拙,看着它们安静悠闲的样子,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丹青水墨画,为何?写意呀!  相似文献   
5.
巧识金鱼     
金鱼的祖先为鲫,属于鲤形目鲤科鲫属,是野生鲫经过近1000年的人工养殖和选择,培育出的观赏鱼品种,因此金鱼的主要习性和遗传基础都与鲫相似。  相似文献   
6.
巧识金鱼     
金鱼的祖先为鲫,属于鲤形目鲤科鲫属,是野生鲫经过近1000年的人工养殖和选择,培育出的观赏鱼品种,因此金鱼的主要习性和遗传基础都与鲫相似。金鱼为亚热带及温带淡水硬骨鱼类,底栖生活,偏植物性的杂食性,摄食植物籽实、底栖生物、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等,最喜食枝角类(一类浮游动物,俗称鱼虫、红虫、水滋等),对人工颗粒饲料接受度高,适应生存水温  相似文献   
7.
福寿螺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序列测定及分类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国内6个地区共29个福寿螺(Apple Snails)个体mtDNA COⅠ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报道的福寿螺6个种Pomacea canaliculata、P.insularum、P.diffusa、P.haustrum、P.paludosa、P.camena和Pila属P.conica的同源序列,对国内入侵福寿螺的分类地位与分子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mtDNA 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619bp,序列间未见插入和缺失,其中核苷酸多态位点99个,简约信息位点80个;碱基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23.6%、39.1%、16.6%和20.7%,A+T的含量(62.7%)明显高于C+G的含量(37.3%);6个地区的福寿螺共有13种单倍型,广州、钦州和吉安分别有3种单倍型,茂名、厦门和成都分别有2种单倍型,而广州、厦门和钦州3个地区之间共享一种单倍型。进一步的分子遗传距离分析表明,这6个地区福寿螺个体与P.diffusa、P.haustrum、P.paludosa和P.camena的遗传距离为0.114~0.191,而与P.insularum和P.canaliculata的同源性较高,其中单倍型1、2、3、7、8、10、11、12与P.canaliculata的遗传距离为0~0.074,单倍型4、5、6、9、13与P.insularum的遗传距离为0.011~0.063。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7个分支,分别为Pomacea属6个种和Pila属P.conica,其中单倍型1、2、3、7、8、10、11、12与Pomacea canaliculata聚成一支,单倍型4、5、6、9、13与P.insularum聚成一支。序列同源性、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入侵福寿螺有P.canaliculata和P.insularum两个种,而且这两个种在入侵扩散过程中已相互混杂。本研究为今后开展福寿螺的资源调查、控制和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鲫成体透明的原因,探讨该性状的应用特性,为透明鲫作为水生实验动物材料系统开发提供基础。方法对透明鲫进行繁殖,并观察其后代性状,了解透明性状的遗传规律;体视镜观察透明鲫色素细胞的种类与分布,并与鲫比较;组织切片和压片确认微孢子虫对透明鲫的感染,并观察感染症状的变化。结果鲫的透明性状可以遗传,大部分后代表现为通体透明,心、肝、肾、肠、鳔、鳃、脊椎等组织器官肉眼清晰可见。与正常鲫比较,透明鲫的主要色素细胞为黄色素细胞,并未发现虹彩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的数量也大为减少。微孢子虫对鱼体的感染过程可直观观察,病原的扩散和空间分布能实时获得,具普通鱼类无法比拟的应用优势。结论虹彩色素细胞的缺失是鲫透明突变的结构基础。由于透明鲫内部器官可直接观测,无需依靠解剖或复杂仪器系统,在同一动物身上可能获得一系列的动态试验数据,或可作为模型材料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不同领域。  相似文献   
9.
有时候人们会把观赏鱼和热带鱼混为一谈,对于养鱼的人来说这是不应该的,如果连自己养的鱼到底属于哪一类都不清楚,要想养好它是不太可能的,更无法与同行交流。所谓观赏鱼,是指人们为欣赏或装饰而养殖的鱼,所以,只要是能在家庭长时间养殖、有欣赏价值的鱼类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布氏罗非(Tilapia buttikoferi)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状况,采用50个尼罗罗非鱼特异性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对45个布氏罗非鱼个体进行遗传检测.结果有27对引物能获得稳定的特异性条带,占总数的54%,其中16个多态性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出52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2~6之间,平均每个座位为3.24;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26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23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652,表明布氏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种群结构处于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