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6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1.
NaCl胁迫对四种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4种多年生根茎型耐旱植物——羊草、高冰草、苇状羊茅和俄罗斯新麦草种子的萌发和根芽生长对不同浓度(0、50、100、150、200、300、400和500 mmol·L-1 )NaCl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4种牧草种子的发芽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羊草种子耐盐性最差,300 mmol·L-1 NaCl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仅为1.5%,浓度超过300 mmol·L-1时,没有种子萌发;高冰草、苇状羊茅和俄罗斯新麦草耐盐性较强,在500 mmol·L-1 NaCl时发芽率分别为17.3%、20.0%和18.1%。4种牧草的根长和芽长均与NaCl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但表现不同: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俄罗斯新麦草的根长下降速率最快,高冰草最慢;羊草芽长下降速率最快,高冰草最慢;羊草的根/冠比值呈上升趋势,而其他3种牧草则呈下降趋势。说明NaCl胁迫对羊草抑制表现为胚根<胚芽,而后三者则为胚根>胚芽。从种子发芽率和胚生长状况看,在种子萌发期内,羊草种子萌发和苗期的耐盐能力最差,而高冰草、苇状羊茅和俄罗斯新麦草的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均有较强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412.
基于能值理论的吉林省农业生态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林省为研究区进行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7年,吉林省的总能值投入呈上升的趋势,源于经济系统的反馈能值占总投入能值的比例基本保持在85%以上,其中可更新的能值投入占总投入的80%以上(农业劳动力的能值投入占总投入的60%);总产出能值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1990年的5.5×1022 sej增至2007年的13.61×1022 sej,增长了147%,其中产出能值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1990--2007年总体上吉林省净能值产出率较高,环境负载率比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较高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0年的2.64上升到2007年的4.98),但吉林省农业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反馈能值中工业辅助能值投入不足,总的来说吉林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13.
对大田条件下玉米品种'掖单13'(Zea mays 'Yedan 13')和'丹玉13'(Z. mays 'Danyu 13')初生根(包括初生胚根和次生胚根)和不同层次次生根的直径及其中的N、P、K、Ca和Mg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掖单13'和'丹玉13'初生根直径总体上小于次生根;从第1层至第7层次生根,基本上为发生时间越晚,根直径越大;而2个品种第7层至第9层次生根基部直径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差异.'掖单13'和'丹玉13'初生根和不同层次次生根中N、P、K、Ca和Mg含量差异显著(P<0.05);'掖单13'初生根中的N、P、K、Ca和Mg含量分别为27.36、 3.75、 14.34、 10.19和5.94 g·kg~(-1), 不同层次次生根中的N、 P、 K、 Ca和Mg含量分别为4.31~8.99、 0.91~1.29、4.07~15.27、2.35~5.42和1.52~4.06 g·kg~(-1);'丹玉13' 初生根中的N、P、K、Ca和Mg含量分别为28.65、4.65、14.54、10.33和6.04 g·kg~(-1),不同层次次生根中的N、P、K、Ca和Mg含量分别为7.41~12.70、0.84~1.27、1.81~24.69、2.46~3.73和1.12~2.73 g·kg~(-1);2个品种初生根中N、P、Ca和Mg含量均最高,K含量也显著高于第1层至第7层次生根;总体上看,不同层次次生根中的N、Ca和Mg含量随发生时间的先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和K含量随发生时间的先后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2个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次生根根直径的增大与其对地上部分的固持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14.
人TBK1小干扰RNA质粒的构建及稳定干扰TBK1细胞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人TANK结合激酶1(TBK1)的小干扰RNA真核表达质粒,并筛选出稳定干扰TBK1的细胞株。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序列和载体的黏性末端,设计合成2条针对TBK1的DNA序列,退火后连接到载体pSUPER.retro.neo+gfp上,经测序分析正确后得到质粒psiTBK1。用脂质体转染质粒psiTBK1到MCF-7细胞中,经G418加压筛选稳定表达TBK1小干扰RNA的细胞株,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中TBK1的表达情况,将干扰效果好的细胞株命名为MCF-7/siTBK1,再用萤光素酶试验检测MCF-7/siTBK1细胞对外源TBK1诱导干扰素-β(IFN-β)转录的情况。结果:免疫印迹结果证实建立的稳定细胞株MCF-7/siTBK1能够有效干扰TBK1的表达,并在外源TBK1存在的情况下抑制IFN-β的转录活性。结论:构建了表达TBK1小干扰RNA的质粒psiTBK1,筛选出稳定干扰TBK1表达的细胞株MCF-7/siTBK1,为深入研究TBK1在先天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415.
腺病毒(Adenovirus,简称Ad)是一种DNA病毒,基因组长32~36kb,不同血清型的基因组大小有所不同。目前对Ad2和Ad5等主要血清型的基因背景研究得较为深入,病毒的转录分为早期(Early)和晚期(Late),早期包括E1a,E1b,E2a,E2b,E3和E4,早期表达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基因表达和DNA复制;晚期转录包括L1~5,晚期蛋白主要是毒粒成分和病毒包装蛋白。病毒启动子转录频率和RNA的加工受病毒编码蛋白的调节。  相似文献   
416.
植物名称:硷茅(Puccinellia chinamhoensic)。材料类别:两年生4~6叶期植株的茎段和叶片。培养条件:1.以MS为基本培养基。2.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为(1)MS 2,4-D0.1mg/L(单位下同);(2)MS 2,4-D0.5。3.生根培养基为1/2MS IAA0.5。4.蔗糖3%,琼脂粉0.5%,pH5.8,培养温度25±2℃,每日光照10小时,光照度2000lx。生长与分化情况:剪取硷茅幼嫩的茎段和叶片,用2%安替福尼溶液消毒15分钟,再用无菌水漂洗3~4次,切取0.5cm左右的切段,接种在培养基(1)  相似文献   
417.
赵新泰  李载平 《遗传学报》1993,20(3):279-284
本试验测定了已克隆的貂肠炎病毒(MEV)复制型(RF)DNA的核苷酸序列,确定MEV基因组全长约为5064个核苷酸(nucleotides,nt),推测了3'端和5'端结构,在5'端非编码区有3个51 nt的重复。MEV基因组序列与犬细小病毒(CPV)、猫细小病毒(FPV)有很高的同源性,结构基因区的同源性分别达99.1%和99.9%,但在5'端非编码区有较大差异。MEV基因组结构与CPV和FPV基本一致,有两个大的开放阅读框架,分别编码688和722个氨基酸。在map unit(m.u.)3.7和m.u.39处有两个启动子,在m.u.97处有poly A位点。NS2、VP1和VP2的mRNA都发生剪接。  相似文献   
418.
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天冬酰胺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冬酰胺酶对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某些肿瘤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但由于其在人体内所产生的副作用———过敏反应限制了它的应用。目的:运用化学修饰剂聚乙二醇对天冬酰胺酶进行化学修饰,以降低其免疫原性,提高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并使修饰后的天冬酰胺酶的活性保持较高的水平。结果:修饰后的天冬酰胺酶的免疫原性降低为原来的20-30%;用胰酶水解24h没有变化;而其比活力为未修饰酶的23%。该结果已经具备了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19.
人工培养蛹虫草与野生冬虫夏草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人工培养蛹虫草与青海产野生冬虫夏草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冬虫夏草中所含有的各种氨基酸,在人工培养虫草的子实体及菌丝体中都有存在;且后者的精氨酸及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冬虫夏草。由此为鉴定人工培养虫草的质量,进一步为工业规模开发与利用人工培养虫草,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0.
湿地氮素传输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综述了湿地氮素传输过程的研究进展。湿地氮素传输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 ,与土壤、植物的发生、发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并形成了空气 -水 -土 -生命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网络。湿地硝态氮的淋失直接威胁着湿地地下水水质安全 ,N2 O源汇转变受土壤和水体等环境因子的制约 ,氨挥发则与水体 p H值密切相关排放。湿地氮素的化学转化过程是矿质养分供给和 N2 O产生的主要机制 ,受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 ;动力学模型可用于描述氮素的化学转化过程。湿地植物的吸收和累积以及微生物的分解过程是湿地氮素循环的重要环节。最后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