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中国苦苣苔科的研究(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采  潘开玉 《植物研究》1982,2(2):121-152
云南(Yunnan):屏边(Pingbien),一区,马尾乡,海拔1500米,密林下,草本直立,花淡紫色,1954年10月18日,冯国楣(K.M.Feng)5084(模式holotypus);同地(eodem loco),瑶山区,冲头乡,海拔1450米,密林中,果褐色,1954年4月10日,毛品一(P. Y. Mao)3749;河口(Hekou),海拔1700米,林中,果淡紫色,1933年6月20日,蔡希陶(H. T. Tsai) 52629。  相似文献   
33.
基于多基因序列和形态性状的牡丹组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被认为是中国的国花,具有很高的医学、观赏和经济价值.野生牡丹被认为是栽培牡丹的野生祖先,因此弄清牡丹组的种间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受到信息量的限制,根据单基凼数据或形态数据往往无法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得到明确的结果.本研究用12份样品代表野生牡丹组(Paeonia section Moutan DC.,Paeoniaceae)8个种,利用包括核基因(Adh1A、Adh2和GPAT)和叶绿体基因(trnS-trnG和rps16-trnQ)的DNA序列以及形态性状的多套数据来探讨野牛牡丹的种间关系.合并分析得到具高支持率的牡丹组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芍药属牡丹组8个野生种分为两个亚组,即肉质花盘亚组subseet.Delavayanae和革质花盘亚组subsect.Vaginatae.肉质花盘亚组包括滇牡丹P delavayi和大花黄牡丹P.ludlowii;革质花盘亚组包括其余6个种.革质花盘亚组中,四川牡丹P.decomposita ssp.decomposita和紫斑牡丹P. rockii ssp. rockii关系密切;卵叶牡丹P.qiui和矮牡丹P. jishanenMs关系密切;银屏牡丹P. suffruticosa ssp.yinpingmudan与风丹P. ostii关系 密切,并且后两个分支为姊妹群.  相似文献   
34.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滇鼠刺(Itea yunnanensis Franch.)花的形态发生.花3朵一束,排成总状花序.花器官为轮状结构,向心发生;花萼以2/5螺旋式相继发生,5个花瓣原基几乎同步地在花萼内侧与其互生的位置发生.雄蕊单轮对萼.当雄蕊发生后,花顶中心的分生组织开始凹陷,成为浅锅状;在其周围出现一个环状的分生组织,随之,2心皮原基产生,进而发育为马蹄形.初期的心皮相互分离,随着进一步发育,心皮内卷,彼此靠近、紧贴,逐渐于腹面合生,形成2室的中轴胎座;花柱的腹维管束通过薄壁组织连通;花期柱头融合,因此该种为合生心皮.对鼠刺属(Itea)及相关类群花发育性状和花结构进行了比较,支持把鼠刺属提升为鼠刺科(Iteaceae)的观点.  相似文献   
35.
葡萄科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葡萄科Vitaceae11属37种代表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该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为无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弓形或浅波状;气孔器通常仅分布在下表皮(火筒树属Leea偶尔可在上表皮观察到),除无规则型(地锦属Parthenocissus、俞藤属Yua、葡萄属Vitis、蛇葡萄属Ampelopsis和酸蔹藤属Ampelocissus)最为常见外,不等细胞型(火筒树属)、短平列型(白粉藤属Cissus、乌蔹莓属Cayratia和崖爬藤属Tetrastigma)、  相似文献   
36.
金缕梅科(广义)的叶表皮特征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39  
本文次氯酸钠及铬酸-硝酸离析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19属37种(分属六个亚科)共50个样品的成熟叶表皮细胞及气孔器的特征,发现金缕梅科植物叶上下表皮细胞形状(表面观)为多边形和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有平直、弓形和有波纹;气孔器仅在下表皮存在,其类型有环列型、冠列型,平列型和无规则型(图1)几种。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19属35种(分属六个亚科)的叶下表皮的角质膜和蜡质纹饰、气孔的形状、气孔外拱盖及拱盖内缘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亚科或属级水平上较为稳定,但有的也表现出种间差异,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37.
矮牡丹传粉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对山西省南部矮牡丹3个居群连续两年的野外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共有5种蜂和4种甲虫参 与矮牡丹的传粉。电镜观察和人工控制昆虫传粉试验证明,蜂类,特别是地蜂类是矮牡丹的主要传粉 者,而甲虫类只是一种不稳定的传粉者。矮牡丹花无蜜液,但可散发气味,主要以花粉吸引昆虫。矮牡 丹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也没有自动自花结实现象,但同株异花能产生少量种子,具微弱的自交性。在花 少的居群中自然结实率与人工异交结实率近相等。矮牡丹的结实率低,平均只有近1/4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相似文献   
38.
南川金盏苣苔 图1:1—7 Isometrum nanchuanicum K. Y. Pan et Z. Y. Liu sp. nov. Affine I. fargesii (Franch. ) Burtt, a quo foliis ovatis, 2. 2—6 cm longis, 1. 2—3. 6 cmlatis, basi cordatis, margine serratis, petiolis longioribus, 1. 2—8. 3 cm longis, pedunculis,pedicellis cum calycibus brunneo-puberulis et glanduloso-puberulis, corollis urceolatis fau-cibus constrictis, labiis posticis 2-sectis lobis oblongis circ 2. 2 cm longis differt.  相似文献   
39.
栽培牡丹一直称为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在把作丹皮用的栽培牡丹(凤丹)描述为新种P. ostii后,观赏的栽培牡丹仍然被统称为P. suffruticosa。 但在P. suffruticosa复合体内, P. rockii, P. jishanensis, P. qiui 和P. suffruticosa ssp. yinpingmudan 等野生类型相继被描述并得到承认。于是,有人提出了栽培牡丹多元发生的观点,同时也出现了P. suffruticosa “是牡丹组数  相似文献   
40.
报道了Paeonia anomala L. 的核型, 澄清了新疆阿尔泰地区分布的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分布于该地区的Paeonia anomala L. 的核型组成: 2n = 2x = 10 = 6m+ 2sm+ 2st。该类群核型与该属其它类群一致———2A 型。在综合比较分析该属染色体参数以及核型不均一性数, 包括最长􊄯最短染色体比(L1/Ln ) 和染色体不对称系数( CKOA) 的基础上, 我们发现该属三个组在核型上没有明显分化, 仅在木本类群(Sect . Moutan DC .) 和草本类群(Sect. Onaepia Lindley 和Sect. Paeonia) 之间存在微小差异。此外, 作为二倍体类群, 新疆阿尔泰地区分布的Paeonia anomala L. 很可能是二倍体杂种, 这将为研究被子植物的父母本同倍化杂交式物种起源提供一个很好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