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贵生  唐福星 《四川动物》2006,25(2):377-378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一只濒死黄缘盒龟的心、肝、脾、肺、肾、胃和肠道进行了检查,在心、肝、脾、肾均发现一种短杆状细菌感染,受染器官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均肿大变形. 肺部虽未找到细菌,但发现有明显的病变存在,如细支气管的微绒毛脱落,并可见坏死区. 胃和肠道未发现细菌感染,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2.
从淡水食毒藻鱼类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肝脏,通过简并引物克隆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protein2,UCP2)cDNA核心序列,应用5′RACE和3′RACE技术分别扩增该序列的5′末端和3′末端序列,最后通过序列拼接获得鲢鱼肝脏UCP2cDNA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鲢鱼肝脏UCP2cDNA全长1452bp,其中5′-UTR长337bp,3′-UTR长182bp,编码区933bp,编码310个氨基酸,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包含线粒体内膜载体蛋白3个特征结构及解偶联蛋白(UCPs)的特征序列。对鲢鱼不同组织UCP2的表达调控研究发现,鲢鱼组织UCP2基因在肠道、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均大量表达,而在脑组织表达量较低,这与鲢鱼体内微囊藻毒素在这几个组织的分布完全一致,表明UCP2的功能可能与抑制微囊藻毒素引发过量活性氧(ROS)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3.
本文首次报道了溜下盾螨(Hypoaspis lubrica)染色体组型及其G带的研究。结果表明,溜下盾螨组型为n=7,2n=14。具有单二倍体性决定系统。常规染色下未见明显的着丝粒。G带分析显示单倍体组有28~30条带。 对溜下盾螨的组型和分带研究以及革螨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讨论。并首次报道了一种适合于革螨染色体研究的方法——改良气干法。  相似文献   
34.
本文首次报道了厉螨科鼠颚毛厉螨 Tricholaelaps myonyssognathus 染色体组型及其C-带、G-带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为单二倍体性决定系统(n=6,2n=12),雄性体细胞具有6条染色体,雌性体细胞具有12条染色体。所有染色体均为单着丝粒,其着丝粒位置分别为中部(1和2号)、亚中部(3号)、亚端部(4号)及端点(5和6号)。C-带为着丝粒带。G-带的有35条深带。  相似文献   
35.
SARS灭活病毒免疫兔后IgG特异抗体应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灭活的SARS冠状病毒抗原每隔两周多点注射免疫兔,共免疫3次,以观察SARS灭活病毒免疫兔后兔血清中IgG特异性抗体的应答变化。免疫前及第一次免疫后第8、14、21、28、35天耳静脉取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测得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持续升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第35天G1、G2、G3组血清IgG抗体滴度分别为1:51200、1:49600、1:25600;中和试验测得G1组第28天血清样品中和抗体效价为1:2560;蛋白芯片测得M、N、3CI,、S1、S2、S3、S4等病毒蛋白抗原都可特异性结合抗血清中的IgG抗体,但是不同蛋白抗原结合能力有差别。因此可认为SARS灭活病毒经皮下注射免疫兔后,可诱导全身性IgG抗体应答,产生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36.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对安南龟的肝脏和肾脏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研究结果发现,肝脏分为3叶,肝实质内结缔组织少。肝脏由无数肝小叶构成,肝小叶分界不清。肝细胞为多角形的腺上皮细胞,细胞核圆球形,位于中央。胆小管沿着肝细胞索向肝小叶四周放射并连成细长的微细管道。肾脏由肾小体、颈段、近曲小管、中间段、远曲小管和收集管6部分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在肾小体附近可见致密斑样结构,未见髓袢结构。肾小球由盘曲的毛细血管构成。肾小囊是肾小管的起始端,由内、外两层壁层构成,内层与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紧贴,外层为单层扁平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37.
草鱼生长阶段对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长研究法来确定约草鱼的赖氨酸需要量,并对血清、肌肉和肝脏的游离赖氨酸迸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按生长率最大值所确定的幼草鱼赖氨酸需要量为饲料中的1.611%按血清游离赖氨酸浓度最大值所确定的赖氨酸需要量为饲料的1.28%,明显低于生长研究法确定的结果.用肝脏和肌肉游离赖氨酸浓度为指标确定的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饲料的1.46%和1.49%,这与生长研究法确定的赖氨酸需要量较接近.  相似文献   
38.
对虾病毒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艳  李贵生 《生态科学》2005,24(2):162-167
对虾病毒病已严重危害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近几年来对虾病毒病的研究现状和动态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等几个科15种对虾病毒的特征、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宿主范围和主要检测方法;对病毒病的传播途径、防治措施和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9.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 fibroblastgrowth factor,FGF-1)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重要的成员之一。来源于三个胚层的细胞都能够表达FGF-1,其生物学效应非常广泛,在组织和器官发育、血管发生、血细胞生成、肿瘤发生和伤口愈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FGF-1不但可以在细胞外通过胞内信号通路而且也可以进入细胞内部发挥生物学功能。主要综述FGF-1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进展、促细胞增殖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以及将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国内鱼类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建  李贵生 《生态科学》2004,23(3):282-285
病毒性疾病是危害水生动物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大障碍。近年来,中国水生动物病毒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还有许多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进行探索与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鱼类病毒病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淋巴囊肿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鳗鲡病毒病、真鲷病毒病等不同鱼类病毒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检测手段、致病机理、防治措施以及引起该病的病原体的形态结构、理化性质等,旨在为鱼类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