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豆育种的结荚习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豆结荚习性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性状。不少大豆科学工作者总结了这方面的群众经验,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研究了它的地理分布,讨论了结荚习性在品种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指出了一定的自然条件下产生了相适应的生态型。但是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这种生态型的分布是否应该发生改变,应该在怎样的条件下发生改变,向着什么方向改变,……这都引起了一些科技工作者的注意。因为明确这些问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对育种目标的确定,以及在其指导下的育种过程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根据自己所见到的,并学习与参考一些有关资料对以上几个问题提出一些认识,请同志们讨论指导。  相似文献   
32.
为探索小麦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技术途径,指导小麦晚播生产实践,2012年10月—2014年6月,以弱春性小麦偃展4110和半冬性小麦矮抗58为材料进行连续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常规适播(10月中旬、240万株·hm-2)和极端晚播(11月中旬、600万株·hm-2)两种栽培模式,研究了极端晚播对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小麦氮素吸收利用、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适播处理相比,两个生长季极端晚播处理均使拔节和开花期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从而促进拔节后小麦植株氮素吸收积累,成熟期穗部氮素的分配比例也得到提高,最终显著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偃展4110的蛋白质产量、氮素吸收效率,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其中,极端晚播处理使偃展4110的籽粒产量显著提高,而矮抗58的籽粒产量却显著降低.因此,极端晚播栽培模式可维持小麦拔节后的土壤氮供应,有利于提高小麦氮素吸收效率,从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是灌区小麦高产优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3.
研究施氮量和每穴栽插苗数对双季杂交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及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影响,可为双季杂交早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5个施氮水平(0、120、150、180和210 kg·hm~(-2),以N_0、N_1、N_2、N_3和N_4表示)和3种每穴栽插苗数(2、3和4根苗每穴,以M_1、M_2和M_3表示),在成熟期对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及产量构成进行测定,并分析氮肥吸收利用等指标。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每穴栽插苗数对双季早稻产量具有显著影响;产量各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而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收获指数降低,氮肥吸收利用率和产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增加每穴栽插苗数,氮肥农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适量增苗能增加总生物量和产量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与其他处理相比,施氮量为180 kg·hm~(-2)和每穴栽插3~4根苗的组合产量均较高,同时可获得较高的氮肥吸收利用率。适宜的施氮量和每穴栽插苗数组合可显著增加有效穗数、产量和氮积累量,建议双季杂交早稻栽培中采用施氮量为180 kg·hm~(-2)、每穴栽插苗数为3~4根苗的组合。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制备了壳聚糖Zn2+固定化亲和层析填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了交联壳聚糖;再以环氧氯丙烷为活化剂,乙二胺为螯合配基,制备了固定化亲和层析填料;表征了其有效粒径以及均匀系数、含水量、失重率、氨基含量、骨架密度、堆积密度以及孔度值。从时间、加入ZnCl2的浓度、温度、pH方面对Zn2+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选,并确定了Zn2+的固定化量。含组氨酸标签的乙醛脱氢酶粗酶液,经硫酸铵盐析后,考察了壳聚糖Zn2+固定化亲和层析填料的亲和性能。结果:制备的填料有效粒径为105μm;均匀系数为1.46;含水量为58.03%;失重率为85.43%;氨基含量为9.20mmol/g;骨架密度为1.217 8g/ml;堆积密度为0.843 2g/ml;孔度值为36.40%。固定化Zn2+的最佳条件是:时间3 h、加入ZnCl2溶液浓度0.1mol/L、温度28℃、pH 5.5;且此条件下,亲和层析填料中Zn2+固定化量为3.35mmol/g。壳聚糖Zn2+固定化亲和层析填料对乙醛脱氢酶的亲和性能为4.14IU/g(干重)。结论:制备了壳聚糖Zn2+固定化亲和层析填料,可用于带有组氨酸标签重组蛋白的快速分离与纯化。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脊柱骨科自2005年l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应用APLD( 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应用MED(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治疗复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应用传统后路椎板开窗技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疗效及并发症.术后均随访8个月~3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三组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LD及MED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疼痛全部缓解,无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采用微创技术和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但微创技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日短,恢复快,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针对TGF-βⅡ型受体的RNA干扰质粒对α-SMA表达的抑制作用,探讨RNA干扰TGF-βRII的方法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单侧结扎输尿管方法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小鼠动物模型。分别经输尿管逆行注射a:RNA干扰质粒;b:错配对照质粒;c:空载体;d:生理盐水;e:正常对照。通过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第3、5、10天后肾组织内TGF-βRⅡ、α-SMA,观察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结果:针对TGF-βRII的RNA干扰质粒,明显抑制肾组织内TGF-βRⅡ、α-SMA表达;几组对照未见相应作用。结论:针对TGF-βRⅡ的RNA干扰质粒,能够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延缓肾功能减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EBV膜蛋白gp350/220的表达对共刺激分子ICOS的影响以及与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繁殖饲养BLLF-1转基因昆明鼠以及正常昆明鼠,观察它们淋巴瘤发病率的差异。取发病的BLLF-1转基因昆明鼠脾脏淋巴细胞,用FITC标记的抗gp350/220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p350/220是否在该转基因昆明鼠淋巴细胞内表达及其表达部位。对发病转基因昆明鼠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正常昆明鼠的进行对比分析。用RT-PCR方法检测转基因小鼠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变化。结果:BLLF-1转基因昆明鼠淋巴组织病理性改变与正常昆明鼠有显著差异,免疫荧光检测到该转基因小鼠淋巴细胞表达gp350/220于胞浆和胞膜上,病理学观察发现,发病小鼠淋巴结组织有反应性增生,脾脏淋巴瘤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证明为T细胞淋巴瘤,转基因小鼠脾脏、肺脏及肿瘤中ICOS表达显著升高。结论:BLLF-1基因的表达,与该转基因小鼠发生T细胞淋巴瘤有关,并引起共刺激分子ICOS表达的变化,该转基因小鼠的建立,为我们进一步研究BLLF-1基因在T细胞淋巴瘤发病中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8.
X、Y精子分离纯度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家明  朱化彬  王栋  张林波  郝海生  杜卫华 《遗传》2008,30(9):1115-1120
对检测分析分离精液中X、Y精子纯度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并将各种方法的原理、技术操作过程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如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提高方法的灵敏度、精确性, 降低检测时间, 单精子巢式PCR方法将可能成为一种低成本、常规化的检测手段, 在精子分离方法优化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并推动其他单精子遗传检测技术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39.
陆稻和水稻苗期根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陆稻是指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va)中适于旱地栽培的稻作,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稻作总面积的1/6。过去,国内外重视水稻而忽视陆稻,因此对陆稻的研究偏少。我国在60年代前后曾对陆稻的根系生长特性、水分对陆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等作过一些观察,但从生理生化角度对陆稻的抗旱特性进行较系统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工作以朝鲜、日本、美国和我国的陆稻品种为材料,对陆稻和水稻苗期根系的形态特征和苗期根系中的MDH、POD、COD三种同工酶作了较仔细的比较,试图探讨陆稻抗旱的可能机理,为农业生产上扩大种植陆稻、选育抗旱陆稻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俞嘉瑞  袁海生 《菌物学报》2023,42(1):86-100
外生菌根真菌作为树木的共生伙伴,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天然更新、植物抗逆性形成、协助植物吸收限制性营养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真菌和植物跨界共生具有复杂的分子互作过程,在共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分子互作机制,其调控反馈网络还有许多未知。基因组与转录组研究技术和方法的进步,为一些新的信号分子、效应蛋白以及相关通路的发现提供了可能。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营养转移调控对共生的影响也逐渐受到关注,营养相关的转运蛋白对共生的建立和维持提供了物质基础。真菌的宿主选择机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由于外生菌根真菌的多谱系起源和演化史中存在多次宿主转换事件,真菌演化出多样的应对机制用来区分相容性宿主、不相容性宿主和非宿主。通过对不同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组学研究,宿主选择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对未来在该领域的探索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