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533份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的营养期、株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倒伏性、株型等性状的平均值随无限-亚有限-有限结荚习性递减,生殖期、单株粒重、百粒重、小区产量等性状平均值的变化趋势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无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株高、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02**、0.566**,与有效分枝、倒伏性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0.451*。亚有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生殖期、单株粒重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56*、0.536*,与有效分枝呈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323**。有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单株粒重、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262**,与株型、单株荚数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198**。结合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的生长特点,本研究认为,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株高较高且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合干旱地区种植;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生殖期与产量呈正相关,生殖期内生长旺盛需要较多的养分供应;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营养生长持续时间短,株高较矮,吸收光能有限,实现高产主要依赖各性状器官间的平衡。生产中,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营养生长期间既需要充足的肥水促其生长,又要防止旺长。  相似文献   

2.
大豆基因组解析与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正俊 《植物学报》2017,52(2):148-158
自2010年大豆(Glycine max)基因组论文在Nature杂志上正式发表以来, 以中国为主的多国科学家已对众多不同地理来源的野生大豆、农家品种及栽培品种进行了基因组重测序, 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 揭示了大豆基因组在进化与驯化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利用大豆基因组信息, 科学家已成功克隆了调控大豆生育期、生长(结荚)习性、种子形态性状与组分、结瘤与养分利用效率、生物及非生物胁迫抗(耐)性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 并初步揭示了其相关的作用机理, 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为今后进一步精细解析大豆基因组与相关性状的基因调控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通过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来培育新品种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大豆的农艺性状与大豆灰斑病抗性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豆灰斑病抗性水平不同的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包括结荚习性、株型、叶形、花色、茸毛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灰斑病抗性较好的品种中,分枝型、圆叶、紫花、棕色茸毛的品种所占比率较大,这种现象可供今后灰斑病抗源筛选及抗灰斑病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大豆灰斑病抗性水平不同的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包括结荚习性、株型、叶形、花色、茸毛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灰斑病抗性较好的品种中,分枝型、圆叶、紫花、棕色茸毛的品种所占比率较大,这种现象可供今后灰斑病抗源筛选及抗灰斑病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豆DNA直接导入茄子引起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华  雷勃君 《生物技术》1991,1(2):44-45
本文报道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大豆DNA直接导入茄子,引起茄子部分表型及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变异,并且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结果表明,利用此项技术,在实现作物科间的遗传物质转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的。 自从周光宇先生提出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来直接导入外源DNA并实现了棉花抗病育种以来,这项技术被愈来愈多的科学工作者所采用,使我国农业分子育种首先进入了应用阶段。这一技术的采用也引起一些科学工作者在探索植物除种间以外的,如在属间甚至科间来实现遗传物质转移可能性的极大兴趣。 1989年我们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进行大豆种间的DNA的导入的同时,进行了大豆DNA直接导入茄科的推广品种龙茄一号茄子中,旨在探索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来实现超远缘物种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可行性,进而使高蛋白植物大豆的优良特性在其它作物上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小麦品种资源日趋贫乏,为了丰富栽培品种的基因库,育种家采用杂交的方法,将麦类的近缘属、种中的抗性和优质基因导入栽培小麦品种。但是麦类花粉寿命很短,保存困难,在常温条件下,离开植株之后,存活不到1h。特别是麦类的一些近缘野生植物往往成熟晚,开花习性特殊,它们的花粉很难利用。如果采用超低温冷冻技术延长这类花粉寿命,对植物远缘杂交育种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黑麦是小麦近缘属中一个较好的基因供体,研究冷冻保存黑麦花粉的技术,对麦类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和适应性进行初步评价和研究,结果认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种植农艺性状变异丰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 39%~54 12%之间,结荚高度、有效分枝和单株总荚数的变异系数分别达54 12%、52 50%和51 70%;50%以上的品种有1个或1个以上主要农艺性状与黄淮夏播生态区审定品种近似,部分品种单株荚数超过200个,在育种工作中具有实用价值.各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与原生态区相比有所改变:除长江春大豆外,东北春大豆、北方春大豆、南方春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的生育期变异均变小;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的适应性不同,这验证了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是不同生态类型的观点;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百粒重均有一定的改变,株高随着生长坏境的变化较易改变,生育期次之,百粒重表现较稳定.本研究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该地区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物抗旱相关分子标记及其辅助选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给作物抗旱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本介绍了国内外在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抗旱相关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作物抗旱相关QTL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发展策略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大豆连作对土体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0  
李春格  李晓鸣  王敬国 《生态学报》2006,26(4):1144-1150
试验采用Biolog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大豆在结荚期和收获期根际和土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结荚期和收获期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AWCD均显著高于土体.在结荚期迎茬和连作8a的土体微生物多样性、AWCD均高于正茬和连作4a土体;在收获期正茬和迎茬处理的土体微生物多样性、AWCD高于连作4a和8a.结荚期迎茬、连作4a和8a处理的根际微生物群落AWCD均显著高于收获期,说明在大豆植株生长旺盛的结荚期微生物群落的根际效应比收获期更明显.在这两个生长期降解氨基酸,糖类和羧酸类碳源的微生物可能是连作影响的主要土体微生物类群.  相似文献   

10.
<正> 大豆毒蛾Cifuna locuples Walker是大豆的重要食叶害虫。近年来,江淮、黄淮一带发生甚重,不少田块开花结荚期豆叶几被吃光,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1.
大豆中β-伴大豆球蛋白提纯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伴大豆球蛋白(7S)是大豆种子储藏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对大豆蛋白质的营养品质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如何提高该蛋白的纯度一直是影响其表征鉴定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在Liu等报道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两个关键提取环节的条件优化,使β-伴大豆球蛋白的纯度得到了明显提高。一是在11S球蛋白去除之前提高所加还原剂SBS的浓度,分析SBS浓度提高对β-伴大豆球蛋白提取纯度的影响,将SBS的最适浓度确定为0.03 mmol·L-1;二是在β-伴大豆球蛋白析出之前,通过加水析出/离心法去除一次混杂的11S球蛋白。这两个环节的条件优化最终使得β-伴大豆球蛋白的提取纯度达到98%。本研究结果对大豆蛋白质遗传育种研究中β 伴大豆球蛋白的表征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了用无水乙醇浸提的结荚期重迎茬大豆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并对其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重迎茬大豆根土壤中主要含有有机酸类、酯类、醇类、酮类、醛类、苯类、酚类、烃类及萘、呋喃类等有机化合物;其中包含很多普被报道过的化感物质,在本试验的根本土壤用量条件下,其醇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未表现出化感作用,这可能与其致害浓度有关,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化感  相似文献   

13.
大豆早熟性遗传的初步分析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丰锁 《遗传》1981,3(2):12-15
早熟性是大豆生态重要指标之一,了解杂 种后代早熟性的遗传变异规律,对指导育种实 践很有实用价值。我们结合育种工作进行了杂 种后代早熟性遗传变异规律的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豆转基因育种及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转基因作物种植已经成为全球普及最为迅速的生物技术.转基因大豆是目前种植区域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的大豆产量居世界第四位,但转基因大豆育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发展方面潜力巨大.我国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成果,借鉴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发展经验,立足本国实际,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下,建立和健全我国转基因大豆育种及其产业化发展体系,大力发展转基因大豆,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概述了我国转基因大豆的研究现状以及国际转基因大豆的研发趋势,分析了我国转基因大豆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大豆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选用10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进行抗旱性研究.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测定并分析了开花结荚期与品种抗旱性有关的多项生理生态指标.把大豆各性状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各单项抗旱能力大小的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将各单项抗旱系数综合成几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再利用隶属函数求出综合指标的隶属值,可以较准确地评价各大豆品种(系)的抗旱性.通过该方法评选出两个高抗旱大豆品种晋大74号和晋大53号,评定结果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6.
土地盐渍化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培育耐盐大豆品种是改善和提高盐胁迫下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ERF转录因子对植物响应逆境胁迫十分重要,但在大豆中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基于已报道的盐胁迫处理下的RNA-seq数据、549份大豆重测序数据及耐盐指数数据,以及Soybean Expression Atlas数据库中大豆组织表达数据,在大豆中鉴定能够响应盐胁迫的ERF基因。同时,在549份大豆重测序数据中鉴定响应盐胁迫ERF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并分析其驯化与人工选择规律。其中,鉴定出ERF158H1,ERF166H2,ERF170H1单倍型是优异的自然等位变异,能够显著促进大豆对盐的耐性。对优异等位变异的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表明,ERF170H1在大豆驯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微弱的人工选择,而ERF158H1和ERF166H2在驯化的过程中发生了逐渐减少或丢失的现象。因此,本研究鉴定了大豆中响应盐胁迫的ERF基因及其优异等位变异,对丰富和完善大豆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培育耐盐大豆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育种方案。  相似文献   

17.
甘薯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红  陈睦传 《植物学通报》1999,16(6):653-657
新兴的生物技术为甘薯这一古老的农作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细胞大规模培养、体细胞融合、基因转导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可望从根本上改变甘薯传统的生产和育种模式。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甘薯体细胞胚胎发生、原生质体培养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对影响甘薯体胚发生体系及原生质体再生体系建立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 ,讨论了甘薯基因工程研究的应用潜力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崔红  陈睦传 《植物学报》1999,16(6):653-657
新兴的生物技术为甘薯这一古老的农作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细胞大规模培养、体细胞融合、基因转导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望从根本上改变甘薯传统的生产和育种模式。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甘薯体细胞胚胎发生、原生质体培养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影响甘薯体胚发生体系及原生质体再生体系建立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讨论了甘薯基因工程研究的应用潜力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是大豆生产上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害虫, 能给大豆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大豆抗性品种选育是防治其措施中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大豆SCN抗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是开展大豆SCN抗性分子育种的理论基础, 本文针对SCN抗性基因定位和克隆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害虫,能给大豆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大豆抗性品种选育是防治其措施中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大豆SCN抗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是开展大豆SCN抗性分子育种的理论基础,本文针对SCN抗性基因定位和克隆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