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罗汉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方法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75%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及理化性质鉴定为:罗汉果醇苯甲酸酯(1)、厚朴酚(2)、双[5-甲酰基糠基]醚(3)、5-羟甲基糠酸(4)、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5)、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6)、山柰酚(7)、琥珀酸(8).除化合物1、6和7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2.
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对白茶主要呈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菲  孙威江  黄艳  王恒  黄雅彬 《菌物学报》2016,35(8):975-983
本文为了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干扰,首次以人工接种的方式研究了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对白茶主要呈味物质的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光光度计等方法,分析表明冠突散囊菌能够显著降低白茶中呈苦涩味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并提高表没食子儿茶素(EGC)、Asp、His、咖啡碱和山奈酚的含量;灭菌压制的过程中EGCG可能异构化成为更稳定的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且二者以相近的含量共存。冠突散囊菌可以降低人工发花白茶饼中呈苦涩味的化合物含量,从而达到减少白茶饼苦涩味的效果;灭菌压制过程也能够降低白茶饼的苦涩味物质的含量。“发花”处理为白茶带来了新的风味,可以丰富白茶产品种类,同时为促进粗老原料白茶的综合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
以粒径单分散聚苯乙烯反相色谱填料为色谱柱固定相,即采用MKF-DK-RP型分析柱(300mm×7.8mm,8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9nm,建立了一种分析紫杉醇与三尖杉宁碱的简易方法。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使紫杉醇与三尖杉宁碱达到有效分离,且紫杉醇的检测浓度在0.0625~2.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本方法简单,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离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嗜热厌氧菌,通过与嗜热产乙醇菌株联合培养的方式,为生产纤维素乙醇提供微生物资源。【方法】利用厌氧分离技术从降解纤维素的马粪富集物中分离到一株嗜热厌氧细菌HCp。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DNS酶活分析方法测定此分离菌株的酶学性质。【结果】分离菌株HCp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杆,细胞单个或成对出现,菌体大小为(0.35-0.50)μm×(2.42-6.40)μm,严格厌氧,形成芽胞,能运动,对新霉素有一定的抗性。此菌能利用滤纸纤维素、纤维素粉、微晶纤维素、脱脂棉和水稻秸秆、明胶等,还可以利用葡萄糖、纤维二糖、木糖、木聚糖、果糖、蔗糖、核糖、半乳糖、麦芽糖、山梨糖、海藻糖、蜜二糖、甘露糖等。该菌株在pH6.5-8.5、温度35-70℃、盐浓度0%-1.0%范围内利用纤维素生长,最适pH为6.85,最适温度为60℃,最适NaCl浓度为0.2%,最佳生长条件下,在10 d内滤纸纤维素降解率可达90.40%。在HCp的纤维小体中,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分别为70℃、70℃、70℃、60℃,并且羧甲基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部分长度的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HCp与Acetivibrio cellulolyticus、A.cellulosolvens相似性为97.5%。【结论】分离菌株HCp是从马粪富集物中分离到的一株嗜热厌氧细菌,该菌具有较强的降解纤维素能力,生长温度范围广,酶的热稳定性好,纤维素底物利用广泛等特性,为纤维素降解产乙醇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25.
乌梢蛇氨基酸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乌梢蛇的氨基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L-88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提取乌梢蛇水解氨基酸。色谱条件:分离柱直径4.6mm×40mm,离子交换树脂型,缓冲液流速0.4ml/min,茚三酮流速0.3ml/min;缓冲液泵压力茚三酮泵压力8~11.5Pa;柱温56℃。结果建立16个共有特征峰的水解氨基酸指纹图谱。结论本研究有助于提高乌梢蛇药材的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6.
种群内生物个体间代谢表型的变异普遍存在于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已成为一个新兴的重要研究领域。尽管这种代谢表型个体变异的现象随处可见,然而这种变异性是否稳定存在至今尚无定论。为了探讨鱼类代谢表型的个体变异及其可重复性,本研究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为动物模型,分别于不同时间尺度下(0 d、5 d、15 d、30 d)测定了实验鱼的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结果表明: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0~5d,0~15 d),实验鱼RMR的个体变异具有可重复性(P0.05),而在较长的时间尺度内(0~30 d),RMR个体变异的重复性消失(P0.05);中华倒刺鲃代谢表型的个体变异仅具有相对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27.
糖外排转运蛋白(sugar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s, SWEET)在植物光合同化产物的运输中主要参与韧皮部糖的装载过程。该研究基于慈竹转录组库筛选出9条完整的BeSWEET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慈竹茎和嫩叶的cDNA为模板对9条BeSWEET序列中的BeSWEET4 2和BeSWEET1a 2进行基因克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 PCR)分析其在叶肉、叶脉、根、茎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外源糖诱导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系统进化分析显示,9条BeSWEET序列被分为4大类群,其中BeSWEET4 2与水稻SWEET4近缘,聚类到Clade Ⅱ,具有2个MtN3保守结构域;BeSWEET1a 2与水稻SWEET1a和SWEET1b近缘,聚类到Clade Ⅰ。(2)序列分析显示,慈竹BeSWEET4 2和BeSWEET1a 2分别编码256个和222个氨基酸,分别具有7个和5个跨膜结构域。(3)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慈竹BeSWEET4 2和BeSWEET1a 2均定位于质膜。(4)qRT PCR结果显示,慈竹BeSWEET4 2和BeSWEET1a 2在叶肉、叶脉、根和茎中均有表达,分别在根和叶脉中最为显著,推测其可能协作参与了糖类从源到库的转运。(5)在外源己糖诱导下慈竹BeSWEET4 2和BeSWEET1a 2均显著上调表达,显示出对己糖的偏好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慈竹BeSWEET蛋白调控糖转运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心肌梗死是由心脏缺血引发心肌细胞不可逆的坏死造成的疾病。目前,用干细胞来治疗心肌梗死越来越具有吸引力。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普遍存在于动物体的一些间质组织(如骨髓、脂肪)中。由于其良好的体外扩增能力、多向分化的潜能且不受伦理学制约等优点,学者们对如何让MSCs高效、定向地分化为心肌细胞,从而补充心脏病人缺血心肌的坏死细胞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发现,使MSCs向心肌方向分化的体外诱导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药物诱导、生物因子诱导、物理诱导、共培养诱导以及分子改造诱导(转移miRNA和转录因子)。该文旨在通过对以上五类方法进行综述,以此了解体外诱导MSCs心肌向分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9.
慈竹是我国四川当地的优势丛生竹种之一,其纤维长度和质量较优异,是造纸、纺织等工业的良好原料。本文利用Illumina Hi SeqTM 2000平台,对10、50、100和150 cm高的慈竹笋进行转录组分析,共得到69.28 M条读长(Reads),经从头拼接、组装和聚类后得到111 137条非重复序列基因Unigene,其中共有63 094条注释到COG、GO、KEGG、Swiss-Prot和Nr数据库中。这些Unigene不仅具有一般的功能,如转录和信号转导等,还涉及到蔗糖转运与代谢、次级代谢产物及细胞壁的生物合成等方面。不同高度慈竹笋的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存在差异表达,发现了可能调控慈竹生长发育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为慈竹品种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
易悦  周卓  黄艳  承磊 《微生物学报》2023,63(5):1796-1814
产甲烷古菌广泛分布在湿地、水稻田、动物瘤胃、油藏、海洋和热液等缺氧环境,在全球碳素循环、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生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产甲烷古菌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产甲烷古菌的资源与分类、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功能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产甲烷古菌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