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对苞叶姜(Pyrgophyllum yunnanense)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苞叶姜花药2室,药壁发育属基本型,绒毡层为分泌型。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左右对称型四分体,胞质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数,倒生,具双珠被、厚珠心,中轴胎座。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型(或T形)四分体,珠孔端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1个发育成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比较苞叶姜、黄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和海南三七(Kaem pferia rotunda)的早期胚胎学特征,表明苞叶姜与黄花大苞姜系统学关系较近,与海南三七系统学关系较远。在分类等级上,胚胎学证据支持苞叶姜独立成属。  相似文献   
22.
太白红杉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 Beissn)的雄球花7月初开始分化。小孢子囊壁一般包括5~6层细胞:表皮、药室内壁、2~3层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属于周原质团型。造孢细胞在7月下旬形成,8月上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8月下旬开始减数分裂,于10月上旬进入双线期,并以双线期渡过休眠。翌年3月下旬解除休眠继续进行减数分裂,4月中旬形成四分体,4月下旬到5月初小孢子从四分体内释放出来,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于5月中旬形成5-细胞型的成熟花粉粒(雄配子体)并开始散粉。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表现出不同步现象,部分小孢子母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退化,在小孢子囊内形成空腔。  相似文献   
23.
采用激光诱变的方法已经成功的培育出无核(少核)沙田柚,我们采用德国产Leica DMLB生物显微镜MPS60照相系统对采摘回的花蕊(经生物技术处理)进行拍照,与未经激光处理的对照组做比较,分析了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对无核果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西域旌节花的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系统学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西域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ex Benth)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并与“近缘”类群(山茶科,猕猴桃科,山柳科,省沽油科,堇菜科,金缕梅科和Crossomataceae等)的胚胎学特征进行了比较,西域旌节花主要胚胎学特征可概括为:四囊型花药,药壁形成方式为基础型,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3层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药室内壁纤维质加厚,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呈四面体形排列,花粉散发时为二细胞,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珠孔由内,外珠被构成,具珠心冠和承珠盘,蓼型胚囊,从目前可资利用的雌雄配子体形成和发育的资料来看,旌节花科与堇菜科最为接近,与金缕梅科的关系值得注意,而与山柳科和猕猴桃科以及山茶科的关系相对疏远,胚胎学证据不支持Nandi等(1998)揭示的旌节花科与Crossosomataceae的姐妹群关系,但他们的分析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得到了胚胎学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25.
采用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阔叶鳞盖蕨(Microlepia platyphylla)的配子体发育和卵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以阐明其卵发生的细胞学机制,探讨其演化地位。阔叶鳞盖蕨孢子褐色,四面体形,具三裂缝,接种5~10d后孢子萌发,经丝状体和片状体阶段发育为心形原叶体,原叶体发育是铁线蕨型,通常为雌雄异株,精子器产生于不规则配子体的表面,颈卵器产生于心形原叶体生长点的下方,性器官是薄囊蕨型。卵发生研究表明,阔叶鳞盖蕨颈卵器产生于生长点下方表面细胞,经两次分裂形成了顶细胞、初生细胞和基细胞。其中初生细胞再经两次不等分裂产生卵细胞、腹沟细胞和颈沟细胞,此3个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紧密相连,随发育,腹沟细胞与卵细胞间形成了分离腔,但在孔区处始终通过胞间连丝相连,成熟卵细胞上形成了卵膜和受精孔,卵核表面产生了核外突,通过比较表明阔叶鳞盖蕨卵发生与蕨(Pteridium aquilinum)卵发生相似。  相似文献   
26.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蹄盖蕨科(Athyriaceae)2属4种植物,即蹄盖蕨属的尖头蹄盖蕨(Athyrium vidalii)、长柄蹄盖蕨(A.longius)和喜马拉雅蹄盖蕨(A.fimbriatum)以及亮毛蕨属的亮毛蕨(Acystopteris japonica)配子体发育过程,记录配子体各发育阶段的特征。4种植物的孢子都为单裂缝,两侧对称,孢子萌发类型为向心型,配子体发育类型为铁线蕨型,性器官都为薄囊蕨型,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脏形,无毛状体;种间差异包括孢子纹饰、孢子萌发时间、配子体形成时间、丝状体长度、片状体和原叶体的形态以及性器官大小。  相似文献   
27.
长花柱型滇丁香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细胞学压片法,对异型花柱植物滇丁香的长花柱型植株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及花粉萌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长花柱型滇丁香具5枚花药,花药4室。(2)花药壁由1层表皮、1层花药内壁、2层中层和1~3层绒毡层组成;花药壁发育方式为基本型,绒毡层类型为腺质绒毡层。(3)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偶有左右对称型;不同药室间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4)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5)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正常,表明长花柱型滇丁香属于发育正常的两性花。(6)授粉4h后,长花柱型滇丁香的花粉在长、短两种花柱柱头上的萌发率分别达(91.8±1.6)%和(93.2±1.1)%,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t=1.585,df=8,p=0.152),表明长花柱型滇丁香的成熟花粉粒在长、短两种花柱柱头上的萌发均正常。  相似文献   
28.
刺五加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SupretMaxin.)Maxim,雄株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正常,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多不正常,雄花具5个花药,花药4室,药壁发育属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绒毡层细胞多具2核。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面体形四分体,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3细胞型,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上胚珠和下胚珠,上胚珠退化,下胚珠倒生具单珠被  相似文献   
29.
短柄五加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仲礼  田国伟 《植物研究》1998,18(2):177-183
短柄五加花药5枚,每个花药四个花粉囊。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正四面体形的四分体。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四层细胞组成,其发育类型为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其细胞为二核。三细胞型花粉。子房5室,每室两个胚珠,上胚珠败育,下胚珠可育。下胚珠倒生,具单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性排列的四个大孢子,雌配子体发育属蓼型。开花当天,花粉散开,雌配子体尚未成熟,处  相似文献   
30.
通过外观形态观察,结合石蜡切片技术,同时检测气象数据,研究了文冠果花性别分化过程外部形态变化、内部解剖结构以及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1)文冠果的雄能花和雌能花在顶、侧花序上的分布差异极显著。(2)2种花在前期的形态结构无差异;雄蕊发育包括花药壁发育和小孢子母细胞时期(20 d)、小孢子发生(11 d),对应的外部形态分别为芽膨大至露出芽体、花序迅速伸长;雌蕊发育包括胚珠发育(30 d)、大孢子发生(11 d),对应外部形态为花序伸长、花蕾增大至萼片开裂。(3)雄能花和雌能花在雌、雄配子体形成期出现差异;雄能花大孢子母细胞四分体时期细胞停止分裂,外观为花蕾绿色,横径2.05~4.54 mm,纵径2.99~5.32 mm,此时≥K(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230.6 ℃;雌能花雄蕊发育异常比雄能花雌蕊发育异常出现时间晚4 d。单核花粉粒在有丝分裂期呈液泡化衰败,花蕾横径12.25~18.3 mm,纵径8.3~10.98 mm,此时≥K有效积温264 ℃。研究认为,根据花芽外部形态变化,结合气象因子数据反映花芽内部结构变化,可以判断性别分化时期。研究发现,文冠果2种花都同时具有雌雄蕊,是后期雌雄蕊发育程度不同导致性别分化,故建议从功能角度分别定义为“雌能花”和“雄能花”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