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 Beissn)的雄球花7月初开始分化。小孢子囊壁一般包括5~6层细胞:表皮、药室内壁、2~3层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属于周原质团型。造孢细胞在7月下旬形成,8月上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8月下旬开始减数分裂,于10月上旬进入双线期,并以双线期渡过休眠。翌年3月下旬解除休眠继续进行减数分裂,4月中旬形成四分体,4月下旬到5月初小孢子从四分体内释放出来,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于5月中旬形成5-细胞型的成熟花粉粒(雄配子体)并开始散粉。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表现出不同步现象,部分小孢子母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退化,在小孢子囊内形成空腔。 相似文献
2.
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孑遗植物,是极度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为了从生殖生物学方面探讨水松的濒危机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水松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水松雄球花于10月中旬开始分化,11月初小孢子囊壁形成,12月初小孢子母细胞形成,12月中旬减数分裂。翌年1月中旬形成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形四分体,1月下旬四分体解体,释放出游离小孢子。2月中旬花粉粒发育成熟,并以二细胞形态进行传粉,散粉期约为2周左右。3月萌发花粉管,3月下旬出现精原细胞、管核和不育核,5月下旬花粉管到达颈卵器顶部,精原细胞分裂成两个精细胞。水松小孢子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败育和变形现象很少,据此我们认为,水松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正常,不是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柠条锦鸡儿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观察,为柠条锦鸡儿生殖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柠条锦鸡儿雄蕊花药4室,花药壁完全分化时,由外到内依次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表皮细胞1层,发育过程中始终存在;药室内壁在花药成熟时形成带状纤维层加厚;幼小花药壁的中层1~2层细胞,在花药发育成熟时退化消失;绒毡层1层细胞,腺质绒毡层,花药成熟时消失。(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四面体型和左右对称型小孢子。(3)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扫描电镜下观察其成熟花粉粒为圆球形,外壁近光滑。(4)花粉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四分体小孢子中出现多核仁现象,核仁数在2~6个范围变化,推测这可能和末期Ⅱ核仁融合的不彻底有关。研究发现,柠条锦鸡儿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发育过程没有发现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4.
5.
在显微水平上研究了小盐芥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以及不同阶段与花蕾外部形态的相关性.本实验报道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雄蕊为四强雄蕊,每个花药具4个花粉囊.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方式属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属3-细胞型,有3个萌发沟.花粉囊壁发育属双子叶型,由4层细胞构成——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植株花蕾肉眼可见时,雄性孢原细胞开始分化.花蕾露白即蕾长1.1~1.7 mm时,形成成熟的雄配子体,即3-细胞花粉粒.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南方红豆杉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小孢子叶球于7月下旬分化,9月中旬形成造孢细胞,11月初形成小孢子母细胞;同一小孢子叶球中的小孢子母细胞表现出发育不同步现象;11中旬,进入减数分裂时期,形成游离小孢子后休眠越冬,于翌年1月下旬逐渐成熟,成熟花粉粒为单核;2月中下旬开始散粉,散粉时间持续15 d 左右。花粉落入胚珠后,经过3次分裂形成管细胞、柄细胞和2个精子;管细胞和柄细胞最终退化解体,未见花粉败育现象。认为南方红豆杉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正常,不是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采用染色体制片技术对Cucumis属双二倍体种(Cucumis hytivus Chen et Kirkbride)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显示: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约31%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具有正常的19Ⅲ,约69%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构型复杂,平均构型0.41Ⅰ 14.69Ⅲ 0.06Ⅲ 0.93Ⅳ 0.62Ⅵ 0.07Ⅷ;在四分体时期,形成约8.78%的四分孢子,其余为各种异常的多分孢子;在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约10%的小孢子可进行有丝分裂,最终发育为正常的两细胞、三孔花粉,其余90%的小孢子最终成为败育花粉。此外,还观察到了减数分裂后期Ⅱ的染色体组分离和新种花粉形态的变异等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显微水平上对丹参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其与不同发育阶段花蕾的外部形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参有2枚雄蕊,每个花药具2个花粉囊.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属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属3细胞型并有6个萌发沟。花粉囊壁发育属双子叶型,由4层细胞构成,即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细胞为腺质,二核。植株花蕾肉眼可见,大小在1~1.5mm时雄蕊孢原细胞开始分化;花蕾长至9~12mm。即从钟型花萼的钟口肉眼可见乳白色花瓣时.形成成熟的雄配子体,雄配子体具有3细胞的花粉粒。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黄顶菊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花药具4个花粉囊,花药肇发育为基本型,由4层细胞构成一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属于变形型,其细胞为双核;(2)从孢原细胞出现到二细胞花粉粒形成,同一花药四个花粉囊的发育不同步;(3)孢原细胞为单孢原起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形成的四分体为四而体型排列;(4)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三个萌发孔,花粉外壁具有明显的刺,偶尔观察到巨大花粉;(5)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花药壁中层毗邻绒毡层的一面产生外绒毡层膜,包被绒毡层和小孢子母细胞. 相似文献
10.
七叶树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七叶树花药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雄蕊花药四室,花药壁完全分化时,从外到内依次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表皮细胞1层,发育过程中始终存在;药室内壁在花药成熟时形成带状纤维层加厚;幼小花药壁的中层3~4层细胞,在花药发育成熟时退化消失;绒毡层1层细胞,发育类型为分泌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绒毡层开始退化解体,花药成熟完全消失,仅剩1层绒毡层膜.每一花药中有多列雄性孢原细胞,发生于幼小花药表皮下方;(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多呈正四面体排列;减数分裂过程中,小孢子母细胞外方被胼胝质壁所包被,小孢子形成后胼胝质壁逐渐消失.成熟花粉二细胞型,外形呈圆三角状,具三孔沟. 相似文献
11.
太白红杉(Iarix chinensis Beissn)雌球花于7月中下旬开始分化,9月上旬至9月中旬形成大孢子母细咆,10月中旬,大孢子母细胞进入休眠期。翌年4月底至5月初解除休眠,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于5月10日左右形成直列四分体,随后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1个大孢子进一步发育,成熟卵细胞于7月初受精;花粉管将内含物释放入卵细胞后在尾部形成浓密物质沉淀;受精后,合子被染色较深的新细胞质所包围,并发现存在多精入卵的现象。合子经过两次连续有丝分裂,产生4个游离核后伴随新细胞质一起移至合点端,接着同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8个核,并分成上下两层后形成细胞壁,但上层细胞顶部不形成细胞壁。原胚发育属于松型。在幼胚阶段,我们发现部分胚珠发育异常,其雌配子体有的变为半透明状,有的则干瘪萎缩。太白红杉具简单多胚和莲座胚。9月中旬,成熟胚形成,成熟胚具5~6枚子叶。太白红杉从雌球花花芽分化到胚胎成熟历时14个月。 相似文献
12.
13.
1. The ovule is anatropous, bitegument and crassinucellate. 2. Embryo sac belongs to Polygonum type. Mature embryo sac has 7 cells. 3. In the course of rnegasporogenesis callose appears. 4 Microspore mother cell meiosis is simultaneous type; Tetrad is tetrahedral. 5. Pollen grains are 2-celled. 6. Tapetum consists of 1-3 layers. Cells of inner layer are large, and of outer layer smaller. 相似文献
14.
花生雌雄两性细胞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结果表明 ,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和程序与前人结论相一致 ,但发现 :1 )尽管雌雄蕊同时形成 ,但在雌雄配子形成不同步的情况下 ,花粉和胚囊中的大量淀粉却能同时充实 ,并且同时成熟等待受精。 2 )大孢子母细胞形成比小孢子母细胞迟 0 .7~ 0 .8片展叶 ;雌配子体形成比雄配子体迟 0 .5~ 0 .6片展叶。 3)雌雄两性细胞发育特点不同 ,雄性是小孢子形成快而花粉粒发育慢 ,雌性是大孢子形成慢而胚囊发育快 ,为此在所用时间上 ,花粉粒发育约是小孢子形成的 1 .6倍 ,是胚囊发育的 2 .3倍 ,而大孢子形成约是胚囊发育的 2 .2倍 ,约是小孢子形成的 1 .4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仙的核型分析和小孢子发生中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水仙(Narcissustazettavar.chinensis)只开花不结实,以鳞茎营养繁殖。对中国水仙的染色体倍性有不同的报道。对中国水仙的核型分析,支持它是三倍体的观点,但其核型也显示出了异源三倍体的倾向。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多表现为:中期出现单个染色体游离在纺锤体外面、在后期出现的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在末期出现的单个染色体游离在细胞核外形成微核的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引起小孢子的败育,也支持中国水仙为三倍体植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17.
18.
花叶开唇兰(兰科)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花叶开唇兰的胚珠倒生,双珠被,薄珠心.雌配子体发育属蓼型,成熟胚囊7细胞.大小孢子发生过程中壁上都有胼胝质出现.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形,左右对称形,交叉形,T形,它们聚集成花粉小块.花粉散出时为2细胞型.药室壁4层,绒毡层底分泌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