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21.
【目的】研究两种饲粮对环江香猪结肠内容物菌群结构及其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选用33.5±8.1 kg的环江香猪10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头猪,单栏饲养,分别饲喂高营养水平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3.11%,消化能为14.73 MJ/kg)和低营养水平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9.77%,消化能为12.24 MJ/kg)。饲喂75 d后屠宰,每组选3头猪采集结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总DNA,PCR扩增获得16S r RNA基因V4标签片段,用于Mi Seq高通量测序,基于QIIME平台比较结肠内容物菌群结构多样性;每组取5头猪的结肠内容物,利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分析其中短链脂肪酸、氨氮、生物胺、吲哚和粪臭素的含量。【结果】硬壁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和软壁菌门细菌为环江香猪结肠内容物中的优势菌门;饲粮组成不影响环江香猪结肠内容物菌群结构的多样性,高营养水平饲粮组结肠内容物中广古细菌含量显著低于、瘤胃球菌属和假丁酸弧菌属细菌含量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饲粮组;高营养水平饲粮组环江香猪结肠内容物中乙酸和丙酸含量显著低于、氨氮和尸胺含量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饲粮组。【结论】硬壁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和软壁菌门细菌为环江香猪结肠内容物中的优势菌门,短期饲喂高营养水平饲粮可改变环江香猪结肠中的部分微生物含量及其代谢特性。  相似文献   
22.
摘要:目的 探讨纳米山药多糖双歧杆菌合生元结肠靶微生态调节剂对菌群失调模型大鼠的免疫因子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i.g盐酸林可霉素造成菌群失调伴有免疫缺陷肠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靶向制剂组、阳性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肠匀浆样本SOD、MDA、NO和MPO含量,微量溶血酶标仪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溶血素水平,ELISA法测定IL-1β、IL-6、TNF-α、sIgA及GM-CSF含量。结果 与自然恢复组相比,纳米山药多糖组显著提高大鼠溶血素水平(0.406±0.0122 vs 00.267±0.0138)、sIgA(51.64±4.21 vs 35.26±3.05)和SOD(13.400±0.255 vs 6.250±0.144)含量(t=14.14,t=8.351,t=31.68,P<0.05),明显降低大鼠结肠样本中MDA(1.255±0.082 vs 22.070±0.080)、NO(1.520±0.112 vs 3.260±0.134)和MPO(0.520±0.065 vs 1.110±0.218)的含量(t=59.61,t=26.02,t=6.351,P<0.05),L-1β(65.23±3.09 vs 119.67±9.97)、IL-6(156.67±3.91 vs 225.46±3.60)、TNF-α(30.56±5.60 vs 1.110±0.218)和GM-CSF(125.615±4.164 vs 205.99±3.45)在大鼠血清中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的的下降(t=12.77,t=31.68,t=8.29,t=28.88,P<0.05),且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纳米山药多糖双歧杆菌合生元结肠靶微生态调节剂能减轻肠道炎症,提高溶血素水平、sIgA和GM-CSF含量,降低IL-1β、IL-6、TNF-α含量,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是理想的中药微生态调节剂。  相似文献   
23.
Bleich M  Shan QX 《生理学报》2007,59(4):443-453
K^+通道在上皮细胞内以极化的方式表达,形成一个庞大的膜蛋白家族。出于对主要依赖Na^+-K^+-ATPase而维持的细胞内跨膜K^+梯度的考虑,K^+通道在跨上皮细胞转运中的主要作用为:膜电位生成和K^+循环。本文以肾近端小管和胃壁上皮细胞转运为例简要阐述了K^+通道的作用。在这两个组织中,K^+通道活性限速跨上皮细胞转运,调节细胞体积。近年来,药理学工具和转基因动物的实验证实了对K^+通道的原先认知,并将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K^+通道的分子结构挑战高亲和力药物分子的设计,及其多组织同时表达的两个典型特征阻碍了高活性、组织特异性小分子治疗的进展。然而,抑制K^+通道能阻断胃酸分泌等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促进K^+通道药物用于胃病治疗和作为肾脏转运抑制剂用于肾脏相关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24.
Wu XY  Pan H  Mei L 《生理学报》2008,60(3):419-424
近年来有观点认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神经源性炎症.我们实验室曾报道,以脊髓蛛网膜下腔(intrathecal, ith)注射半抗原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 DNCB)的方法,在致敏大鼠建立了结肠炎模型.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此结肠炎过程中神经免疫介导物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是否参与其发病机制.选用7~9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用免疫荧光双染法分别测定ith注射DNCB后肠壁经组织和脊髓组织MIF蛋白的表达.观察MIF抗体预处理对ith注射DNCB后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e index, DAI)评分和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ith注射DNCB大鼠的结肠神经组织和脊髓组织MIF蛋白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ith注射乙醇(对照)组;MIF抗体(1:10,1:5)预处理能够显著减轻由ith注射DNCB引起的DAI高评分和结肠病理变化.上述结果提示,肠和脊髓神经组织MIF活性升高或/和释放增多是ith注射DNCB后结肠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神经免疫机制参与了ith注射DNCB引起的大鼠结肠炎过程.  相似文献   
25.
Chi SM  Li CX  Liu YL  Zhu YL  Gu JW 《生理学报》2003,55(2):165-170
我们曾发现ACh可明显地抑制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代谢,为深入探讨ACh抑制垂体腺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观察了ACh作用后垂体腺瘤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Ca^2 ]i及cAMP/cGMP的变化。结果发现:(1)与空白处理组相比,使用PKC的激动剂PMA处理培养的人垂体腺瘤细胞时可使胞浆、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浓度均升高,但ACh(10μmol/L)作用15min后,胞浆、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均下降,且此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2)ACh(10μmol/L)作用于单个人垂体腺瘤细胞后,立即使垂体腺瘤细胞[Ca^2 ]i相对水平降低,但此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3)ACh作用于人垂体腺瘤细胞15min后,胞内cAMP水平均明显升高,而cGMP没有改变。该结果为探讨ACh抑制垂体腺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提示,ACh对垂体瘤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是细胞内多信息系统相互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
摘要 目的:探讨高危结直肠腺瘤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诊疗的1408例结直肠腺瘤患者的资料,根据病理特征分为高危结直肠腺瘤组(759例)和非高危结直肠腺瘤组(64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危结直肠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预测模型的应用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部位为直肠、高血压、高脂血症、年龄≥53岁、吸烟是高危结直肠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因素建立预测高危结直肠腺瘤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经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该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和预测效能,可以用于高危腺瘤的风险预测。结论:病灶部位为直肠、高血压、高脂血症、年龄≥53岁、吸烟是高危结直肠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可尽早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干预以减缓高危腺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本文应用还原型辅酶Ⅱ(NADPH-O)-黄递酶组织化学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染色法,对10例先天性巨结肠病扩张段和狭窄段结肠及4例“正常对照”结肠进行观察,结果发现:(1)狭窄段结肠壁丛内均缺失含一氧化氮合酶(NOS)和VIP神经元胞体。(2)狭窄段结肠肌层内NOS和VIP阳性纤维比“正常”结肠明显减少,酶活性或免疫反应性弱。结果表明,二种神经在病变肠段痉挛狭窄的神经病理机制诸因素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丽珠肠乐治疗脾曲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丽珠肠乐治疗脾曲综合征30例,有效率79.2%。  相似文献   
29.
周小萍  蒋志根 《生理学报》1992,44(4):347-354
在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IMG)及其支配的结肠段联合标本上,对IMG细胞内电位与肠段纵肌或环肌舒缩活动进行了同步记录。实验结果表明:(1)肠段预置张力为零时,约50%IMG细胞有自发的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活动,切断结肠神经或以筒箭毒(50μmol/L)灌流IMG后消失;(2)筒箭毒或低钙高镁溶液阻断神经节传递时,环肌节律性收缩幅度增大,节律变慢,但对纵肌节律性收缩无明显影响,(3)串刺激节前神经,在IMG细胞引起一串快EPSP或动作电位并常跟随迟慢的EPSP,同时,纵肌在0.1-0.2s潜伏期后出现迅速的、时程基本与动作电位串一致的舒张波,后者在筒箭毒灌流IMG后消失,而环肌运动可见舒张、舒张波延长或收缩波增大。结果提示:IMG不仅中继经典的胆碱能传出功能,还参与以胆碱能传递为中介的肠-肠反射,该反射活动的传出效应主要在于抑制环肌收缩。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应用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结肠壁内含P物质(SP)神经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狭窄段与结肠扩张段相比较,狭窄段含SP神经元缺失,神经终末减少,含无颗粒囊泡的神经终末增多,而含小颗粒囊泡的神经终末相对较少。本研究在超微结构水平为先天性巨结肠病结肠壁内肽能神经成份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可能关系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