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隋御  李元杰  金彩霞  徐方 《遗传》2010,32(5):467-472
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REV3基因在人类结肠癌细胞(SW480)中的表达, 以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REV3表达量的降低情况, 选择低表达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细胞作为实验组细胞。运用细胞生长曲线、MTT、微核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等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进行细胞生长周期、增殖变化情况和遗传信息表达等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 REV3低表达的结肠癌实验组细胞在细胞增殖以及细胞的微核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等遗传信息表达均明显低于结肠癌对照组细胞, 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肠癌的两对照组间(阴性和空白)的结果虽然有一定的差异,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 REV3低表达时, 可能对结肠癌细胞(SW480)的生长与增殖产生影响, 并对微核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等遗传不稳定现象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采用PCR-DGGE法探讨纳米山药多糖靶向制剂对肠道微生态失调模型大鼠的调节作用。方法以i.g盐酸林可霉素造成大鼠结肠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靶向制剂组和自然恢复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灌胃10d后处死所有大鼠,采集盲肠内容物,提取总DNA,PCR-DGGE方法检测样本菌群DNA。将所有数据收集得到DGGE凝胶,采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相似性和多样性分析,观察纳米山药多糖靶向制剂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大鼠的治疗效果。结果样本提取总DNA浓度值(ng/μL)分别为:靶向制剂组(0.180±0.005)和常规治疗组(0.175±0.006)高于自然恢复组(0.072±0.001)(P0.05),与正常水平(0.182±0.006)相近;DGGE的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为:靶向组(23.95±2.36)和常规治疗组(24.00±1.68)的条带丰富度大于自然恢复组(19.57±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接近正常对照组(25.87±2.10)。结论纳米山药多糖靶向制剂组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大鼠具有显著的调整作用,是理想的中药微生态调节剂。  相似文献   
43.
结肠清洗后肠道微生态平衡的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结肠清洗对人肠道菌群的影响和结肠清洗后肠道微生态平衡再建的过程。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为结肠清洗后食用普通膳食,另一组为结肠清洗后,先食用航天食品,后食用普通膳食,在选定的时相点收集粪便,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对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类杆菌、乳杆菌及双歧杆菌定量测定。结果结肠清洗后,肠道所有的微生物数量均显著减少,7d后肠道菌群恢复正常。结论结肠清洗引起肠道微生态平衡紊乱,航天食品不利于肠道微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44.
测定和比较研究了离体的正常的和腺癌的人结肠粘膜/粘膜下层以及正常的和腺癌的人结肠肌层/浆膜组织对630 nm,680 nm,720 nm,780 nm,810 nm,850 nm和890 nm波长的钛宝石激光的散射和吸收系数。采用双积分球测量系统测量组织样品对七个不同波长的激光的准直透射、漫反射和漫透射,从实验所测结果以及分别采用反向倍增法和反演蒙特卡罗技术这两个光学模型计算出组织的散射和吸收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用反向倍增法还是用反演蒙特卡罗法,每一种类型的正常的和腺癌的人结肠组织对同一波长的激光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正常的和腺癌的结肠组织的散射和吸收系数有大的差异,这些结果提示每种类型的正常和腺癌的结肠组织的组份和结构之间有大的差异。四种类型的结肠组织对七个不同波长的激光的散射系数较其吸收系数至少要大三个数量级,而四种类型的结肠组织对七个不同波长的激光的散射系数有相同的数量级。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采用MTT法检测红花多糖对HT29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观察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形态,采用Annexin V和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试图研究红花多糖对HT29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各浓度组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率更显著,IC50=201.908 mg/L。实验组的浓度分别为160 mg/L、320 mg/L和640 mg/L。HT29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HT29细胞G2/M期和S期。在实验组的浓度为160 mg/L、320 mg/L和640 mg/L时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60 mg/L、320 mg/L和640 mg/L组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浓度的增加,表达量增加。说明红花多糖能显著上调Caspase-3蛋白。本研究初步得出结论:红花多糖能显著抑制HT29结肠癌细胞,其诱导HT29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G2/M期,S期,及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6.
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极高。从结肠息肉发展到结肠癌一般需要10~15年,且大多遵循息肉-腺瘤-癌症的发展过程,结肠腺瘤性息肉(colorectal adenomatous polyps,CAP)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改变与肠道腺瘤性息肉样变及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相关性。根据肠道菌群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富集程度,可以进一步分析其与结肠病变之间的关系。本文就肠道菌群的构成,CAP患者粪便和腺瘤组织中肠道菌群富集的改变,以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对CAP患者的影响等内容进行综述,为结肠腺瘤性息肉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CEA、MC_5(PAP法)和组织化学AB(PH2.5)/PAS、HID/AB(PH2.5)染色方法,对43例结肠腺瘤、52例结肠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3例结肠腺瘤伴癌变,15例结肠腺癌和10例正常结肠组织进行了相关抗原及大肠粘蛋白的研究探讨。结果发现五类组织之间其着色含量都呈现一定的差异,尤其是随着腺瘤的异型程度增大,这种差异更为明显。本实验结果提示,上述染色法对结肠腺瘤癌变的逐渐演变过程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
A fecal specimen from a Chinese patient (85-year-old man) suffering from colonic cancer was examined for the presence of methane-producing bacteria. As a result, a Methanobrevibacter organism was isolated. Our isolate did not grow in the presence of bile salts, a result different from Methanobrevibacter from healthy Americans' feces by Miller et al.  相似文献   
49.
转TK基因的人结肠癌细胞对多种原药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琼  戈凯 《生物化学杂志》1997,13(3):270-275
构建了含有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LTKSN,经PA317细胞包装后,感染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用G418筛选到稳定表达HSV-TK基因的细胞克隆LoVo/LTKSN,LoVo/LTKSN与野生型LoVo细胞相比,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细胞形态亦无改变,细胞毒试验证明LoVo/LTKSN对GCV的敏感性很高,半杀伤浓度IC50为0.5μmol/L,比野生型细胞提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观察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 spp.)和两株产丁酸菌(Eubacterium rectale、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在结直肠癌患者及结直肠腺瘤患者粪便样品中的丰度差异,研究梭杆菌属和产丁酸菌数量变化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n=19)、结直肠腺瘤患者(n=12)及健康人(n=19)3组粪便样品,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3组样品中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 spp.)、直肠真杆菌(Eubacterium rectale)、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以及总菌的16S rRNA基因的拷贝数,然后利用秩和检验两两比较3组样品中目标菌群的数量和丰度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的梭杆菌属丰度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组(P=0.013)和健康组(P=0.000),结直肠腺瘤组的梭杆菌属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2);结直肠腺瘤组普拉梭菌的丰度显著低于健康组(P=0.033);结直肠腺瘤组的总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也显著低于健康组(P=0.002);直肠真杆菌的水平在3组样品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与健康人的粪便样品相比,结直肠腺瘤病人的粪便中产丁酸菌普拉梭菌数量下降,而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病人的粪便样品中梭杆菌属数量增加;梭杆菌属和产丁酸菌数量上的变化提示它们可能与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