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41.
根据GenBank公布的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 SA14 14 2株的核酸序列和人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ha)序列, 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 用 PCR方法扩增编码 JEV囊膜蛋白主要抗原域基因, 其中含ha基因主要核苷酸序列。将PCR产物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ET 32a( ),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 pET EHA。阳性质粒转化BL21(DE3)宿主菌, 经 IPTG诱导获得表达, 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利用纯化的表达产物与流感病毒血凝素单抗及乳胶建立了诊断日本脑炎病毒抗体水平的乳胶凝集试验。结果表明乳胶凝集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价格低廉、可现场检测等优点, 是一种适合基层兽医单位用于日本脑炎病毒抗体水平检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2.
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于天山中部天格尔山脉乌鲁木齐河源区研究了北山羊的社群结构。将其集群类型划分为雄性群、雌幼群、混合群和独羊4类。共统计北山羊497群,总计6 427只。北山羊最大集群为100只,最小群为1只,全年平均群大小为(12.93±0.65)只。其中春季(14.83±1.35)只,夏季(14.16±1.65)只,秋季(15.17±1.69)只,冬季(9.32±0.74)只。冬季北山羊平均集群大小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季节。混合群的平均群大小最大,其余依次为雌幼群和雄性群。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表明各社群类型群大小差异极显著。北山羊多以2-7只的小群活动,占到总遇见频次比例的41.05%,8-20只群占32.80%,20只以上大群出现最少,占17.71%。在4种集群类型中,雌幼群出现频率最高,占51.91%,其次依次为混合群、雄性群和独羊。卡方检验结果表明4个季节间4种社群类型的出现频次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北山羊在发情期混群,非繁殖期同性集群。受环境因素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其集群大小、集群类型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3.
构建TPO模拟肽与人IgG1Fc融合蛋白的酵母表达体系。利用PCR技术,从重组质粒pET28a-TMPFc中,扩增TPO模拟肽与人IgG1Fc 的DNA片段,连入pPICZαA酵母表达载体,电激法转化毕赤酵母。用MDH和MMH筛选具有正确表型的重组转化子,PCR、蛋白质印迹鉴定融合基因。MTT法鉴定TMPFc对Ba/F3mpl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构建的重组毕赤酵母实现了TMPFc的分泌表达,表达量占外分泌蛋白质的65%。表达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约64kD,对Ba/F3mpl生长具有促进作用。TMPFc酵母表达体系表达出可观的二价模拟肽,为二价TMP活性的定量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4.
近20年辽宁省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雪军  黄国胜  孙玉军  付晓  韩爱惠 《生态学报》2008,28(10):4757-4764
利用辽宁省第3次(1984—1988年)至第6次(1999~2003年)4期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按优势树种(组)建立与材积兼容的生物量模型,测算辽宁省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同时,通过植物分子式的方法确定不同树种的含碳量参数,进而对辽宁省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84~2000年,辽宁省森林碳储量从1984年的51.82Tg C增加到2000年的70.30Tg C,年均增长1.16Tg C,森林的碳汇作用显著,尤其是在1990~1995年间的碳汇作用最强。在研究时段内,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0.61Mg C/hm^2,并呈现出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但低于全国平均值,这与目前辽宁省的林龄结构幼、中龄林所占比重很大有关。随着林龄结构的改善,森林成熟度不断增加,碳储量和碳密度会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45.
ω-芋螺毒素MVIIC的N及C端修饰对折叠及活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 ω-芋螺毒素 MVIIC的三种 N及 C端修饰肽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CD及生物体内活性实验 ,研究了其 N及 C端修饰对折叠及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MVIIC N端用 Phe及 Ser修饰后降低其线性肽形成正确折叠的比例及结构的稳定性 ,对小鼠的脑室给药活性也相应降低 ;C端酰胺转为电负性羧基端后活性降低 ,CD谱存在显著差异 .  相似文献   
146.
河蚌培养组织的几种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测定了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外套膜培养组织及其培养液中的氨基酸,牛磺酸及钙含量。在珍蛛中含量较高的丙的氨酸和甘氨酸分别增加541%和91%。三种蚌在培养中牛磺酸含量增加5.78%到3倍,培养组织的钙含量增加1倍左右。同时测定了培养组织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培养组织与河蚌外套膜具有相近的比活及相对酶活。结果表明,河蚌外套膜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也具有分泌珍珠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7.
顺德"青山工程"森林植被改造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比较样地法对佛山市顺德区“青山工程”森林植被改造前后的群落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市以湿地松、隆缘桉、台湾相思、尾叶桉等人工林分为多,种类较单一,优势种明显,各群落种群重要值多集中于少数几个物种,导致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同时林分的胸径和树高结构大都不合理,影响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群落更新。通过林分改造,优化了群落结构,提高了多样性指数。在改造中不宜将上层乔木全伐,以保留郁闭度0.3为佳。  相似文献   
148.
【目的】分析云南省玉龙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云南省玉龙鼠疫疫源地3个海拔区域,按4个季节进行野外捕鼠,捕获的鼠形动物用梳检法收集体表寄生蚤并在显微镜下分类鉴定。通过实际测量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潜在影响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的因素包括鼠形动物特征变量指标(如种类、年龄、性别、体长、体重)、环境和气象因子(如海拔、季节)等数据。采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在R软件下使用跨栏负二项分布回归分析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从捕获的884只鼠形动物中检获寄生蚤9种484头,以特新蚤指名亚种、方叶栉眼蚤、无值大锥蚤、云南栉眼蚤为主(86.16%)。回归分析显示: 2 700-3 000 m和3 000 m以上海拔鼠形动物染蚤概率较2 400-2 700 m分别增加1.27和3.72倍;湿度高于70%时,鼠形动物染蚤概率较湿度≤70%时减少41%;与齐氏姬鼠的染蚤概率相比,中华姬鼠的染蚤概率降低50%,大绒鼠的染蚤概率增加79%;体长超过104 mm的鼠形动物染蚤概率较体长≤104 mm的鼠形动物染蚤概率增加76%;气温高于15℃时,鼠形动物染蚤数量较温度≤15℃时降低67%;成年鼠形动物的染蚤数量较未成年鼠形动物的染蚤数量增加2.25倍;与春季相比,夏季的染蚤数量增加2.00倍,秋季的染蚤概率减少48%,冬季的染蚤概率和染蚤数量分别增加1.44和1.06倍。【结论】玉龙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寄生蚤以特新蚤指名亚种、方叶栉眼蚤、无值大锥蚤、云南栉眼蚤为优势蚤种。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与海拔、季节、气温、湿度等环境气象因子及鼠形动物种类、体长、年龄等鼠形动物特征变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9.
从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哲罗鲑(Hucho taimen)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五种鱼类卵黄中分离、纯化Ig,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五种鱼类卵中Ig的分子量分别为施氏鲟524kD、小体鲟468kD、西伯利亚鲟475kD、哲罗鲑为490kD,金鳟498kD,其Ig重链的相对分子量相同,约为97kD。轻链的相对分子量各不相同,施氏鲟为27kD,小体鲟28.5kD,西伯利亚鲟30kD,哲罗鲑28.5kD和金鳟16kD。其中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和小体鲟Ig等电点约为5.85,哲罗鲑和金鳟的Ig等电点约为6.55,其蛋白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均为糖蛋白  相似文献   
150.
艾美游仆虫(Euplotes amieti)含有几乎所有已知的纤毛病基因,但绝大多数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细胞定位和功能未知。为明确中心粒蛋白43(CEP43)和卷曲螺旋域蛋白13(CCDC13)在艾美游仆虫中的细胞以及亚细胞定位,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技术对其进行显微与超微结构观察。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EP43主要定位于艾美游仆虫的细胞核、腹面纤毛器(口围带、尾棘毛、额腹横棘毛)的基体及其附属微管,CCDC13主要定位于腹面纤毛器杆部和基体以及银线系统,附属微管及大核未见其定位。CEP43与γ-微管蛋白定位相同,CCDC13与γ-微管蛋白仅在腹面定位相同。2种蛋白在免疫电镜下显示与荧光标记定位相同,而且CCDC13在额腹棘毛基部的胶体金数量远多于CEP43。结合已有研究推测,纤毛形成后多余的CEP43受γ-微管蛋白复合体调控且被募集于细胞核,CCDC13参与形成银线系统,但为增加生长期艾美游仆虫的微管再生能力,附属微管结构不需要CCDC13的参与。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上述蛋白在腹毛类纤毛虫中调节和维持皮层微管类细胞骨架的装配和稳定性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