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21.
神经生长因子在不同周龄小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在小鼠不同周龄睾丸组织中的定量和定位表达。方法分别剖取不同周龄雄性小鼠的睾丸组织,部分提取总RNA,real-time PCR相对定量分析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量;另外部分组织固定、包埋,进行SABC法免疫组化分析,以观察神经生长因子蛋白在各周睾丸组织中的定位。结果Real-timePCR定量分析表明:小鼠生后1周龄睾丸组织有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生后3周龄表达量达峰值,5周之后随鼠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成年小鼠睾丸组织的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维持在一定水平。免疫组化定位分析显示:睾丸组织的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于小鼠出生后的各个时期内,1周龄睾丸组织免疫阳性反应主要位于支持细胞,精原细胞也有着色;3周龄睾丸组织的间质细胞、各级生精细胞、支持细胞、管周肌样细胞表达均呈现阳性;5周后的睾丸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呈低水平表达,主要表达于间质细胞和生精细胞内。结论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量随着小鼠睾丸的生长发育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神经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在小鼠睾丸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其主要表达部位不同。  相似文献   
122.
N- 乙酰转移酶NAT10 在软组织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N-乙酰转移酶NAT10蛋白在软组织肉瘤中的表达及与类型、分级的关系。方法:通过原核表达NAT10蛋白免疫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并经免疫印迹鉴定;以组织芯片一免疫组化检测166例软组织肉瘤和28例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中NAT10蛋白的表达。结果:制备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印迹鉴定与NAT10具有特异结合性。免疫组化显示166例软组织肉瘤中NAT10蛋白阳性95例,阳性率为57%(95/166),28例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中4例阳性14%(4/28)。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NAT10表达的主要分布为:滑膜肉瘤76%(13/17)、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75%(15/20)、原始神经外胚叶瘤(PNET)70%(16/23)、横纹肌肉瘤70%(7/10)、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50%(11,/22)、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50%(7/14)、平滑肌肉瘤43%(6/14)、脂肪肉瘤42%(8/19)、黏液性纤维肉瘤38%(6/16)。统计比较显示:滑膜肉瘤与黏液性纤维肉瘤和脂肪肉瘤,以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与黏液性纤维肉瘤之间NAT10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它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NAT10蛋白强阳性表达(≥++)多存在于滑膜肉瘤(53%,9/17)、横纹肌肉瘤(40%,4/10)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0%,8/20)。在FNCLGC分级中,19例I级肉瘤中NAT10阳性表达率为42%(8/19),44例Ⅱ级肉瘤为43%(19/44),70例Ⅲ级肉瘤为73%(51/70)。Ⅲ级NAT10阳性率显著高于Ⅱ级组和Ⅰ级组(均为P〈0.05)。结论:研究表明N-乙酰转移酶NAT10表达于多种人软组织肉瘤,尤其在高度恶性肉瘤,因此有可能为软组织肉瘤的分级及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23.
为了研究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GlcNAc-T)Ⅲ,Ⅳ和Ⅴ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采用血清饥饿法对7721人肝癌细胞进行同步化培养,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处于不同生长期的细胞比例,同时测定P34~(cdc2)激酶活性验证细胞周期。GlcNAc-TⅢ的活性在G_0/G_1期细胞的高峰时相较高,与该期的细胞百分比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r=0.760,P<0.05),而GlcNAc-T Ⅴ活性的升高出现在G_2/M期细胞最多的时相,且与该期的细胞百分比间亦存有明显的相关性(r=0.868,P<0.001)。GlcNAc-T Ⅳ的活性改变与细胞周期关系不大。GlcNAc-T Ⅲ和GlcNAc-T Ⅴ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呈现出相反的趋势(r=-0.951,P<0.001),提示GlcNAc-T Ⅲ可能与细胞分裂的静止有关,或者说是抗增殖的,而GlcNAc-T Ⅴ则可能与细胞的增殖有关。用免疫组化法发现GlcNAc-TⅤ的蛋白含量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无明显改变,与酶活性之间无相关性存在,故此酶在细胞周期中活性变化不是由酶蛋白合成改变而引起的。GlcNAc-T Ⅴ其活性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与p34~(cdc2)激酶活性改变相一致(r=0.752,P<0.05),推测该酶的活性变化可能受到p34~(cdc2)激酶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4.
N-乙酰天门冬氨酰谷氨酸(NAAG)是一种日渐被重视的神经二肽,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感觉和运动通路中可作为神经递质或调质起作用。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 NAAG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在犬垂体后叶的分布。正常犬垂体后叶仅有少量 NAAG 反应纤维。NAAG 反应纤维较细、较直,部分染色较浅,其上膨体小而稀;部分染色深、有较密、较大的膨体。NAAG 反应纤维在垂体后叶分布局限,在靠垂体柄部有很少量经柄而来的纤维,其他区域仅偶见有数根纤维。另外,在正中隆起背部有较多 NAAG 反应纤维及少数 NAAG 反应细胞,其纤维可沿正中隆起入垂体柄入垂体后叶。本实验结果显示:犬垂体后叶有少量 NAAG 反应纤维,这些纤维经正中隆起、垂体柄入垂体后叶。  相似文献   
125.
【背景】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芽孢杆菌DU-106具有良好的健康益处,但都是基于活菌的研究,对灭活菌的研究尚未开展。【目的】探究芽孢杆菌DU-106裂解物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诱导的特应性皮炎BALB/c小鼠为模型,通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等手段研究其治疗效果,并测定NF-κB通路中基因与蛋白表达量,揭示其内在机制。【结果】芽孢杆菌DU-106裂解物有效缓解了特应性皮炎小鼠的病理学特征,减轻了肥大细胞的浸润,降低了免疫球蛋白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的含量(P<0.05)。芽孢杆菌DU-106裂解物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TNF-α、IKKα和NF-κB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磷酸化而实现抗特应性皮炎效果。【结论】芽孢杆菌DU-106裂解物可作为一种后生元,对特应性皮炎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6.
有关内脏痛的问题,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内脏痛本身的复杂性,至今其中枢传导途径还不太清楚。本实验刺激大鼠内脏大神经后,利用Fos的免疫组化技术在下列结构中可以发现Fos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的神经元:隔外侧核、斜角带核、丘脑的菱形核、连接核、下丘脑室旁核、中缝背核、兰斑、中缝大核、网状外侧核、脊髓RexedⅠⅡⅢⅩ层等结构。而在对照组的上述结构中没有表达,只在耳蜗背核有较明显的表达。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围绕脊髓中央管和各脑室的周围灰质系统与内脏伤害性刺激有关。这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关于这部分的工作我们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27.
本文应用Intensifiedkinyoun(IK)改良抗酸染色和结核菌抗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了51例恶性淋巴瘤组织功片内结核菌及其L型感染率。结果发现51例恶性淋巴瘤组织功片中,IK染色阳性25例(49%),免疫组化染色阳性26例(50.9%),并发现结核菌L型感染与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有关(P<0.01)。故认为恶性淋巴瘤中,结核菌L型感染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8.
129.
双歧杆菌对实验性大肠癌PCNA和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青春型双歧杆菌对大肠癌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注射组大肠癌移植瘤PCNA阳性细胞密度以及bcl-2蛋白表达率、表达强度、阳性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肿瘤对照组(P<0.01)。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明显降低大肠癌的增殖活性,同时使其bcl-2基因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30.
EGF在新生大鼠原始卵泡生长启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灵敏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为指标,研究了表皮生长因子(EGF)和FSH对新生大鼠原始卵泡生长启动的作用.结果表明,注射EGF两天,卵巢中有较多的卵泡颗粒细胞(GC)开始增殖由扁平变为立方形,到第4天时GC的增殖状况和层数更加明显;而FSH对卵泡启动在早期无明显作用,直到第7天时才有明显结果.原位杂交显示,抑制素αmRNA从出生后第5天开始表达,FSH受体(FSHR)从第6天开始表达,随后逐渐增强.提示EGF而不是FSH对原始卵泡的生长启动可能起一定的作用,抑制素也可能参与卵泡的早期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