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林森珠  陈格飞  孟清 《生物工程学报》2016,32(12):1704-1714
为建立高效快捷的蛛丝功能化修饰平台,蛋白质内含子的反式剪接技术被首次应用于重组蛛丝的功能化修饰。在体外通过Ssp Dna B的反式剪接作用,在蛋白质水平上将12 k Da泛素相关修饰蛋白(SUMO)与蛛丝蛋白(W2CT)连接形成功能化蛛丝蛋白SUMOW2CT。修饰后SUMOW2CT与W2CT均能形成纳米至微米级的丝纤维,但SUMOW2CT自动成丝速度明显下降且产量约为W2CT的一半。与W2CT丝纤维(W)相似,SUMOW2CT丝纤维(UW)不具有超收缩能力和对2%SDS不耐受,但机械性能低于W2CT丝纤维。功能化蛋白SUMOW2CT形成的丝纤维中SUMO蛋白仍保持着正确三维结构,可被SUMO蛋白酶酶切。外源功能化蛋白质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丝的形成速度和机械性能,但修饰上的功能化蛋白仍保持着生物活性,表明断裂蛋白质内含子介导的蛛丝修饰平台成功建立,也为蛛丝的功能化修饰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2.
首次报道了采自中国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洞穴的多腺巨伪蝎Megachernes glandulosus Mahnert,2009雌性,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MHBU)。多腺巨伪蝎Megachernes glandulosus Mahnert,2009(图1~3)鉴别特征:该种触肢非常粗短,触肢膝节中央明显具1突起,腿节和膝节着生大量浓密的长羽状刚毛;背甲刚毛正常;基节、第Ⅳ~Ⅸ每半个腹板和触肢螯固定指基部内侧面具大量腺体刚毛,第三步足和第四步足腿节和膝节腹面着生有大量腺体微刚毛。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触角结合蛋白(antennal binding proteins,ABPs)为昆虫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家族的一个亚类,是昆虫识别和响应外界环境中气味信号的载体之一,对昆虫的生存和繁衍有着重要的意义。明确触角结合蛋白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嗅觉识别中的作用,有助于揭示小菜蛾嗅觉识别分子机制。【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小菜蛾的一个触角结合蛋白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基因在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试该触角结合蛋白与39种配基化合物的结合特性。【结果】成功克隆了一个小菜蛾触角结合蛋白基因,命名为Pxyl OBP31(Gen Bank登录号:KT156676)。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开放阅读框全长411 bp,编码136个氨基酸,N端自起始位置开始21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含有气味结合蛋白家族的6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14.74 k D,等电点为4.41。表达谱分析表明,Pxyl OBP31主要在雄蛾中表达,且交配后的雄蛾中表达量明显降低;该基因在小菜蛾触角中有较高表达,在雄蛾触角中的表达量比雌蛾触角中高近2倍。结合特性实验结果显示,Pxyl OBP31与醛、酮、萜品油烯以及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物质的结合能力较强,与3种性信息素及其他烯烃与酯类结合能力弱。【结论】本研究明确了Pxyl OBP31的核苷酸序列以及发育和组织表达谱。根据qRT-PCR和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结果,推测Pxyl OBP31蛋白可能与小菜蛾觅偶、定位寄主植物等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14.
为探讨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哈氏腺的结构特征及其在低氧应激下的抗氧化能力,用组织解剖学方法观察甘肃鼢鼠哈氏腺整体及其显微结构,分光光度计测定哈氏腺低氧应激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甘肃鼢鼠哈氏腺肥大,包围在眼周,位于颧骨下的颞窝,为管泡状腺体,由柱状细胞构成,依胞质中分泌物含量分为厚细胞和薄细胞。常氧下,甘肃鼢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SD大鼠(Rattus norvegicus),但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显著低于SD大鼠;在低氧应激4 h后,甘肃鼢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迅速升高,显著高于SD大鼠,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在低氧2、4和6 h无显著性变化,但均显著低于SD大鼠;在低氧8 h后,甘肃鼢鼠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较低氧2~6 h显著升高。甘肃鼢鼠丙二醛含量在常氧和低氧应激中均显著低于SD大鼠。结果说明,甘肃鼢鼠在低氧应激后,哈氏腺通过提高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清除低氧诱导产生的多余自由基,谷胱甘肽还原酶在抗氧化中不起主要作用。地下鼠甘肃鼢鼠抗氧化模式与地面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5.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及女性生育并伴有恶性侵袭性的妇科良性疾病。以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异位至深部子宫肌层,并伴随相邻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为特征,其临床特点特殊,近期统计研究发现其发病率正逐渐升高,而且趋向年轻化。现有研究报道子宫腺肌发病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期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存在的基底层干细胞可能与子宫内膜随月经周期发生脱落、增殖相关,其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异常性疾病包括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子宫内膜干细胞侵入子宫肌层,在局部环境的诱导下增殖、分化或可形成子宫内膜的异位病灶。子宫内膜干细胞的研究可能为子宫腺肌病发病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希望。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就近年来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及与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6.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基因BtabOBP2和BtabOBP4的cDNA全长。BtabOBP2(Gen Bank登录号:AIS71883)和BtabOBP4(Gen Bank登录号:AIS71884)的cDNA序列全长分别为1107 bp和874 bp,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744 bp和429 bp,分别编码247和142氨基酸,BtabOBP4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属于典型OBP,而BtabOBP2除了具有典型OBP的6个半胱氨酸,增加了3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属于Plus-C OBP。将得到的BtabOBP2和BtabOBP4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转化入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采用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BtabOBP2和BtabOBP4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均有可溶性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证实所表达的融合蛋白确实为目的蛋白。BtabOBP2融合蛋白在SDS-PAGE中的表观分子量比预测的分子量大了6.53 k Da,用重组肠激酶切掉6×His标签后,目的蛋白的表观分子量与预测分子量相近,偏差降低,说明6×His标签是造成融合蛋白表观分子量偏差的原因。本研究明确了烟粉虱气味结合蛋白基因BtabOBP2和BtabOBP4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特征,并成功进行了原核表达和纯化,为进一步研究这两个OBP基因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7.
雄性根田鼠的同胞竞争及其对同性个体的气味识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两两互作实验并以尿标记来确定共居至成年的2雄性根田鼠同胞在行为竞争上的差异,之后在行为选择箱中分别观察它们对来自熟悉和陌生同性个体的新鲜尿气味的行为反应,以确定气味识别差异。结果表明:①雄性根田鼠两两互作时,尿标记的多少可以作为判断其社会等级的标准;②从属鼠对熟悉气味存在明显偏好,其对熟悉气味的访问时间、接近频次和自我修饰频次都显著高于陌生气味;③优势鼠则优先访问陌生气味,其对陌生气味的访问时间、嗅舔频次、嗅舔时间、自我修饰及反标记均显著高于熟悉气味;④对于陌生气味,优势鼠和从属鼠之间存在明显不同的行为反应模式。本实验结果提示,雄性根田鼠对同性尿气味识别的差异以及对陌生气味的行为反应,可能暗含着其领域防卫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8.
昆虫信息素结合蛋白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彬彬  姜勇  雷朝亮 《昆虫知识》2005,42(3):240-243
在昆虫感受信息素的嗅觉反应中,信息素结合蛋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作为脂溶性信息素的溶剂和载体,在亲水性淋巴液中起着运载信息素和使之失活的双重作用。由于它在昆虫识别信息素物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1 0年来,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文章从信息素结合蛋白的生化特点、表达情况、代谢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9.
有很多观点解释了动物自我理毛的作用。例如,动物通过自我理毛可以清除在与附近的同种异性接触期间传播来的寄生虫,当嗅出同种异性的气味时也可能自我理毛,因为自我理毛是一种动物在逃避还是战斗之间所面临的进退两难选择时表现出来的改向行为。动物可以通过自我理毛缓解紧张,因而是一种缓解冲动的方式。在其它情况下,动物自我理毛可能表示对同种个体的反应,它们在不同场合下普遍存在自我理毛行为,表明这种行为有多种功能。因此,在这篇综述中,作者尽量避免自我理毛具有其它功能的争议,我们无意把自我理毛看成一种仅仅是对焦虑和紧张的反应、降低体温的机制,或者是一种护理体表的行为,我们也感到这种观点没有新意,这种有局限性的观点不支持自我理毛行为具有多种功能。我们在本文中更多关注的是自我理毛的特定背景,即当一个个体遇到同种个体的气味而出现的自我理毛行为[动物学报5l(5):772-779,2005]。  相似文献   
120.
To find out the infection efficiency of recombinant adeno-as sociated virus 2-mediated exogenou s genes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D Cs),the process of transfection wa s investigated by FITC-labeled rAA V2,and observed under confocal mic roscope.Newly separated dendritic cells were tranfected by rAAV2-luc and rAAV2-GFP at different MOI,and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were detec ted by luminometer for rAAV2-luc a nd flow cytometry for rAAV2-GFP.Th e results were elucidated in four different assay systems:(1)60min w as needed for rAAV2 to bind on den dritic cells,and got into cells in the following 10min;(2)the express ion of luc could be detected at th e MOI as low as 1×10~5v.g/cell,and the expression plateau was reached by the MOI of 10~6~10~7v.g/cell,furt her increase of MOI had no functio n on expression level;(3)transgene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after 48h, and maintained a higher expression level from 96h to 240h after infec tion;(4)7days postinfection of rAA V2-GFP,5%~18% dendritic cells were GFP positive. These data suggest th at rAAV2 vector can efficiently in fect 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 lls and mediate exogenous gene exp ression,a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 f rAAV2 as vector may be useful fo r gene transfer to dendritic cells in ex vivo immuno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