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s)是指由大脑和脊髓的神经元或其髓鞘的丧失所导致的疾病。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其发病率逐年递增,给中老年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同时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几年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注日益增加,为了寻找致病因子和有效的治疗药物,各种模式生物被人们应用,特别是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已经成为人们研究NDs的经典模式动物。该文主要阐述秀丽隐杆线虫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等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从疾病产生的原因、线虫作为模式动物研究NDs的优势、线虫疾病模型筛选潜在药物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纤溶酶片的释放度进行了测定研究,释放T5O为45分钟,释放时间80分钟,释放量不少于70%。本测定方法快速简便,适宜生产中控制药品质量,进一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03.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属迁飞性水稻害虫,其成虫有短翅和长翅两种翅型。 褐飞虱迁入雌虫均未经过交配,其短翅型由一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翅型分化同时受到遗传和内分泌系统的协调控制,外界条件如密度和寄主等因子通过内分泌系统来影响翅型的分化。褐飞虱翅型分化的敏感龄期雌虫为1~3龄,而雄虫为1-5龄;不同若虫蜜度处理对褐飞虱成虫的前翅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分蘖期水稻饲养的褐飞虱短翅型比例明显高于孕穗期水稻饲养的褐飞虱。不同密度下各生物型间的翅型分化差异不显著。迁入地的浙江各种群属温带型,其雌虫短翅率低且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菲律宾热带种群雌虫在不同密度下均为短翅型,而雄虫的短翅率随密度增加而上升。广西种群接近热带型,其雌虫短翅率高但不随密度而变化。试验各种群的雄虫在中等密度甚至高密度时其短翅率出现最高。  相似文献   
104.
肝星状细胞是肝脏中重要的间质细胞,是肝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表皮形态发生素(epimorphin、EPM、syntaxin2)在肝脏发育、再生及癌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其表达变化的调控机制及对肝星状细胞的作用还未有报道.通过对肝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发现肝纤维化过程中肝星状细胞表达EPM上调.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对EPM表达变化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发现DNA去甲基化促进了EPM的表达.为了研究EPM对肝星状细胞的可能的调节作用,将EPM表达质粒转染肝星状细胞,之后检测了EPM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证明EPM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本研究发现,激活的肝星状细胞高表达EPM可能是由于DNA去甲基化引起的,同时,高表达的EPM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进而促进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05.
病毒融合蛋白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病毒融合蛋白的结构差异很大,但是会采用相似的"发卡"构象实现融合.在一定条件下,病毒融合蛋白的疏水结构域,融合环或融合肽插入靶膜中,通过其自身折叠形成发卡使病毒和宿主的膜靠近.与此同时,融合蛋白构象变化会释放出足够的能量将双方膜打破并完成融合.本文中,我们总结了三种类型病毒融合蛋白的特征,并对其中央发卡三聚体结构域、跨膜结构域以及近膜结构域在融合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应用致敏的人O型血球研究反向间接血凝(RPHA)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RPHI)方法用以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原抗体,并试验成功用pH9.0硼酸盐水制备灭活鼠脑病毒液作为抗原。为抗原制备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以上RPHA法用于检测组织培养内病毒与用荧光法检测细胞内病毒抗原法结果一致,用RPHI检测病人血清抗体效价,特异性高,敏感性与IFA相同。该致敏血球和抗原是冻干制品,稳定性好、使用方便,是一种代替荧光检测病毒抗原和抗体的良好制品。  相似文献   
107.
农作物是陆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粮食中某些元素的丰欠,往往影响人及动物的健康,甚至引起一定类型的疾病(地方病或公害病)。粮食的元素背景值,是评价农产品质量优劣、判断其是否受到污染以及评价污染程度的重要依据;也是评定区域环境质量、预测环境发展趋势、制定环境标准的基础资料;对某些地方性疾病病因和防病措施的研究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植物体内的各种元素,尤其是大多数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中或多或少都含有各种元素,但其含量是否适合某种作物的需要,其一决定于土壤中该元素含量的多寡,其二则决定于土壤的类型、性质和利用方式,决定于土壤中该元素可转换为植物利用状态的比率。加之众所周知的植物选择吸收作用的制约,所以,农作物元素含量既与土壤有关,受控于土壤类型和性质,又不是土壤元素含量的机械重复。与农业利用方式、耕作措施(包括耕耘、施肥等)、作物品种、以至其它环境要素(如水、大气等)的质量都有密切关系。因而,不同地区各种作物的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粮食元素背景值也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本文是指相对于我国东北中部地区自然环境和当今农业生产力水平情况下,粮食中某些矿质元素的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8.
将分离的新生大鼠胰岛细胞,分别置入四氧嘧啶,PGE_2,PGE_2和四氧嘧啶以及高浓度葡萄糖和四氧嘧啶液进行孵育,用RIA 法测细胞内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表明,四氧嘧啶使胰岛细胞内 cAMP含量明显降低 cGMP含量升高cAMP/cGMP 比值比正常鼠低2.79倍,但 PGE_2预处理可以防止由四氧嘧啶引起的cAMP 的降低和 cGMP升高,使胰岛细胞内cAMP/cGMP 比值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高浓度葡萄糖预处理虽不能防止由四氧嘧啶引起的cAMP 降低,但因能使cGMP 和cAMP 值均降低,故cAMP/cGMP 比值仍接近正常水平。单纯 PCE_2可使胰岛细胞内 cAMP含量轻度升高cGMP值略下降,cAMP/cGMP比值比正常值外高1.49倍。上述结果提示PGE_2可能是通过调节胰岛细胞内环核苷酸水平,实现其对胰岛B细胞的细胞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9.
继以前的工作,我们选择SA14-A弱毒变异株中的12-1-7号蚀斑病毒继续进行减毒和蚀斑纯化,获得了二株高度减毒而且毒力不易回升的弱毒株,其中一株5—3株的免疫原性较好,经人体免疫观察证明是安全有效的。5—3株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如下: 1.在地鼠肾细胞内繁殖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作用,病毒滴度一般可达10-6—10-7(TCID50/0.2毫升)。在琼脂覆盖下的鸡胚单层细胞内形成小于0.1厘米大小的点状蚀斑,蚀斑内细胞未完全破坏死亡。 2.对3周龄小白鼠和2—3公斤恒河猴脑内接种不引起发病和死亡,脑内病理改变较原强毒株显著减轻而且局限。 3.对1-3日龄乳小白鼠,无论脑内或皮下注射均有致病力,但致病力显著减弱,引起乳鼠死亡的毒力(LD50),脑内在3.0对数以下,皮下在2.0对数以下。 4.对3周龄小白鼠皮下注射,病毒只能在周围脏器内轻度繁殖随即消亡,而不能侵入脑内繁殖,脑组织内分离不到病毒,亦不引起病理改变。 5.在组织培养细胞内连续传10代,或在小白鼠脑内传3—5代,其残余毒力无明显回升。 6.对小白鼠皮下一次免疫后表现有较强的保护力。对豚鼠皮下免疫一次后表现有明显的中和抗体产生,阳转率为70—80%。1967年以来对5—3株进行了人群逐步扩大接种观察,结果未发现活疫苗引起的发热 反应和其他异常反应,人体抗体的阳转率为85—91%,人群流行病学效果保护率一般为80—90%,证明活疫苗是安全和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但是5—3株尚存在着病毒滴度下降快,疫苗不稳定,需冷藏保存等缺点,因而往往影响疫苗大面积人体使用效果,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目的】克隆和分析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Nlserpin4,并探明其时空表达谱和病原真菌诱导表达模式。【方法】基于褐飞虱转录组和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利用PCR技术克隆得到褐飞虱Nlserpin4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核苷酸和蛋白质序列特征;通过qRT-PCR技术检测其在褐飞虱不同发育时期(卵、1-5龄若虫和初羽化雌雄成虫)和5龄若虫不同组织(脂肪体、肠道、血淋巴和剩余虫体)中的时空表达谱,以及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注射感染褐飞虱5龄若虫不同时间后的诱导表达模式。【结果】克隆获得褐飞虱Nlserpin4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 MN822802),其开放阅读框长1 227 bp,编码408个氨基酸,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45.91 kD和6.23。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Nlserpin4蛋白无糖基化位点,N端包含一段由2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C端具有serpin蛋白家族典型的RCL区,且含有能被靶标蛋白酶识别的活性裂解位点。系统发育分析表明,Nlserpin4与半翅目其他昆虫的serpin亲缘关系较近,其中与蔗黄伪毛蚜Sipha flava serpin4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表明,Nlserpin4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其在成虫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其他龄期的,且在雄成虫中表达量最高;Nlserpin4基因在褐飞虱5龄若虫脂肪体、肠道、血淋巴和剩余虫体中均有表达,且在剩余虫体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病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诱导48 h内Nlserpin4表达量均显著下调,但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Nlserpin4表达量呈回升趋势。【结论】褐飞虱Nlserpin4基因在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以及病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诱导不同时间下差异表达。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Nlserpin4在褐飞虱生长发育和免疫调节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