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尖钩宽黾蝽的越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horvathiLund-blad,属半翅目,宽黾蝽科[1],是我省稻田水面常见的捕食稻飞虱、叶蝉的优势天敌之一。为了正确评价和利用此天敌,必须查明此虫能否在我省越冬,以及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前人对尖钩宽黾蝽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2],但对该天敌能否在浙江省稻田越冬则未见报导。为此,我们于1996年12月至1997年4月及1998年2月份调查了尖钩宽黾蝽的赵冬问题。现把调查结果汇总如下。1试验方法1.1尖钩宽黾蝽冬季成活调查1.1.11996年12月…  相似文献   
92.
程雅丽  高沛永 《遗传》1983,5(2):18-20
在辐射防护剂量学中,用染色体畸变分析 方法进行剂量测定时,应观察受照后第一次分 裂的细胞。新近发展的BrdU-Giemsa (FPG 染 色技术已使之成为可能。我们在与本实验室以 往培养时间相同的条件下〔1-31,用FPG法对受 到不同剂量61Co-Y线照射的离体人血进行观 察,以求对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关系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93.
【背景】嗜热Ⅱ型内含子是一类由内含子RNA和内含子编码蛋白(intron encoded protein,IEP)组成且在高温条件下能够在染色体上高频移动的反转录转座子,目前已被开发为高效基因打靶工具Thermotargetron,阐明其活性催化位点,对深入研究其“归巢”机制及开发新型遗传工具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筛选嗜热Ⅱ型内含子Tel3c/4c-RT结构域关键活性位点,并获得失活反转录功能的内含子编码蛋白突变体。【方法】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并筛选可能影响Tel3c/4c-RT反转录功能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然后对筛选到的关键氨基酸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并以Thermotargetron质粒为基础构建失活反转录功能的突变型嗜热Ⅱ型内含子打靶系统;最后以大肠杆菌lacZ基因为例,通过蓝白斑计数分析突变型Thermotargetron系统的打靶效率,体内验证Tel3c/4c-RT结构域关键活性位点突变对嗜热Ⅱ型内含子打靶效率的影响。【结果】共筛选到15个可能影响反转录活性的氨基酸位点,包括D194、I195、S196、G197、C198、F199、Q241、G242、R274、Y275、A2...  相似文献   
94.
葛雅丽  张峰  曹漫漫  罗彤  席贻龙 《生态学报》2023,43(13):5491-5504
近年来,有关生物个体大小变异规律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活史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发现,大小相似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母体所产休眠卵孵化出的不同克隆后代个体大小变化显著,其中,最大个体是最小个体体积的6.25倍。推测种群内产生不同大小的后代个体是轮虫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进化策略,然而目前对上述不同大小轮虫克隆的遗传和生活史特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以mtDNA COI基因和rDNA ITS序列作为分子标记,比较了个体大小差异显著的不同克隆萼花臂尾轮虫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分类地位,并在不同温度(20℃、25℃、30℃)和不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食物密度(1.0×106、3.0×106、5.0×106个/mL)下比较了它们的生活史特征。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内个体大小变异并非由于遗传特征的明显分化所导致,大型和小型个体轮虫克隆在两种分子标记上并不构成姐妹种,且两种形态型间还存在共享单倍型。温度、食物密度、轮虫形态型,以及温度和食物密度各自与轮虫形态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轮虫的生活史特征。小型轮虫在1.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显著延长了胚胎和幼体的发育时间,缩短了生殖期历时;大型轮虫在1.0×106个细胞/mL和3.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显著延长了幼体的发育时间,但是其用于胚胎发育和生殖的时间却不随食物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各温度和食物密度条件下,大型轮虫的生殖期历时、平均寿命和世代时间均显著延长,或有延长趋势;而两者的种群增长能力之间的差异却因温度和食物密度的不同而异。20℃、25℃以及3.0×106个细胞/mL和5.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两种形态型轮虫的生殖能力相似;30℃条件下小型轮虫的生殖能力更强;1.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大型轮虫的生殖能力更强。小型轮虫在各温度和各食物密度下均未产生混交雌体后代,而大型轮虫在20℃低温下有较高的后代混交率。因此,大型和小型个体轮虫克隆具有显著不同的生活史策略,且利用有性生殖直接产生个体体积明显变异的不同克隆后代是萼花臂尾轮虫适应不可预测环境变化的一种"赌注策略"。  相似文献   
95.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蚀斑形成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已有报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能在Vero-E6细胞上形成蚀斑。由于蚀斑试验和蚀斑减少试验用于测定病毒滴度及中和抗体效价较其它方法准确,且特异性高,适用于测定出血热病毒间抗原性差异,感染或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但由于EHFV在细胞内繁殖培养时间较长,蚀斑形成的细胞培养条件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尚未见成功的报道。我们基本  相似文献   
96.
爪哇三七组织培养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爪哇三七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方法。爪哇三七的叶片,叶柄或茎段外植体分别接种于6种分化培养基上,均难以直接分化。在附加1mgL~(12),4-D和0.1mgL~(-1)KT的B_5培养基上的叶片形成无色疏松的愈伤组织转接于MS附加1mgL~(-1)BAP和0.1mg L~(-1)NAA培养基上,5天后开始形成绿色球胚状结构,继而形成不定芽或丛生芽。这些不定芽或丛生芽在锈根培养基中迅速长成根系发达的完整植株。此外,本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及不同组合的激素对爪哇三七外植体的脱分化、再分化的影响。并讨论了此项工作对柑桔裂皮病类病毒(简称CEV)的复制及致病机理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98.
东北地区中部主要农业土壤中若干金属元素的背景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土壤是自然土壤开垦种植后,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双重影响下长期形成的。所以农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既与自然土壤有关联,而又与自然土壤有一些差异。采集东北地区中部近70个土壤剖面200个样品,用原子吸收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和萤光光度法等分别测定了镉、铜、铁、汞、锰、镍、铅、锯、锌、硒等元素的含量。通动表土与心土对比法,4 d法和(?)+2s法剔除异常值,采取直方图法、概率纸法、Vistelius置信带法、Kolmogorov,Smirnov法和偏度、峰度法进行检验,综合判定元素概率分布类型。分别以表层土壤的(?)±S和M/D-M·D表示耕种暗棕壤、耕种黑土,耕种暗色草甸土和水稻土的元素背景值。 随着农业土壤腐殖质层的变薄和耕作层有机质含量的下降,许多元素的含量随之降低,尤以汞、锰、硒、锶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
陇东旱作果园生草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陇东旱塬13年生秦冠苹果园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草模式下0~10 cm土壤细菌群落及特异菌属组成特征,明晰生草覆盖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为陇东旱作果园建立最优生草管理方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生草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中相对丰度前3位的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8%~52%)、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4%~19%)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0%~17%);与对照相比,鸭茅、白三叶和紫花苜蓿处理土壤细菌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增加19%~38%,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相对丰度分别增加31%~65%,土壤溶杆菌属(Lysobacter)相对丰度分别增加37%~93%,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相对丰度分别增加45%~52%;不同生草模式下土壤均发现特异菌属,梭菌属(Clostridium)出现在鸭茅模式中,该菌属促进土壤氮素积累;侏囊菌属(Nannocystis)存在于白三叶模式中,该菌属分布在有机质丰富环境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主要出现在种植白三叶和紫花苜蓿的土壤中,该菌属与植物固氮有较强关联性;果园生草后土壤细菌多样性有增加趋势,可以促进土壤有益特异菌属产生,从而起到调节土壤微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2016年1—12月1 136例门诊及住院拟诊呼吸道感染的4月龄~12岁患者,了解昆明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9种常见病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的血清中9种病原体。通过SPSS统计软件比较分析阳性检测率在不同年龄、季节、性别患儿阳性病例数及阳性率的差异。结果1 136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IgM抗体检测阳性534例,阳性率为47%。9种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MP阳性率最高(40.8%),COX最低(0.0%)。单一病原体感染487例,阳性率为42.9%,混合病原体感染47例,阳性率为4.1%。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学龄期组),学龄期组IgM阳性率最高(54.1%),幼儿组最低(3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29、P0.05)。春、夏、秋、冬IgM阳性率分别是44.9%、53.5%、43.8%和45.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657、P=0.084,P0.05)。患者男女性别IgM阳性率分别是37.8%和5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62、P0.05)。结论昆明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MP为主,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感染率较高,无季节差异,女性患儿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