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建立近交系实验用鱼DNA检测方法,用于遗传质量控制。方法以RR-B、RW-H、BY-F三个近交系剑尾鱼的基因组DNA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非选育剑尾鱼作对照,采用STR(short tandem repeat)引物扩增方法检测不同品系在DNA上的异同。设计10对STR引物,优化PCR电泳条件,使用相同的实验条件进行重复,以得到可靠的扩增条带,筛选出特异性引物。结果有4对引物可扩增出稳定条带,1对引物(AY204223)的PCR扩增条带在非选育群中表现多态性,在RR-B与BY-F系表型一致,与RW-H表型不同。这些STR位点能够区分剑尾鱼三个近交系品系。结论STR检测技术可望用于近交系剑尾鱼的遗传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噻虫嗪与噻虫胺2种新烟碱农药对鸟类的风险。[方法]采用经口灌胃法测定98%噻虫嗪或噻虫胺原药、30%噻虫嗪或20%噻虫胺悬浮剂、42%噻虫嗪或46%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日本鹌鹑的毒性等级。根据供试农药对鸟类的毒性数据,结合田间用药信息,开展了2种农药对鸟类的初级风险评估。[结果]98%噻虫嗪原药、30%噻虫嗪悬浮剂和42%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日本鹌鹑的半致死剂量(7 d-LD50)分别为1500、481和266 mg·kg-1,毒性等级分别为低毒、中毒、中毒,悬浮剂和种子处理悬浮剂的毒性高于原药。98%噻虫胺原药、20%噻虫胺悬浮剂和46%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日本鹌鹑的7 d-LD50分别为369、397和1569 mg·kg-1,毒性等级分别为中毒、中毒和低毒,种子处理悬浮剂的毒性最低。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悬浮剂在水稻田间使用时,对鸟类急性、短期和长期暴露的风险商值均小于1,风险可接受;噻虫嗪和噻虫胺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在玉米田应用时,对鸟类急性、短期和长期暴露的风险商值均大于1,风险不可接受。[结论]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悬浮剂在田间应用时对鸟类相对安全,2种农药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可能对鸟类产生危害。在种子处理场景中,播种后尽可能覆土或覆膜,减少种子直接暴露被鸟类取食;在鸟类保护区域,应避免使用噻虫嗪和噻虫胺的种子处理悬浮剂,以减轻农药施用对鸟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我国饮用水源水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源水库的水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世人瞩目,微生物在饮用水源水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丰度和多样性也是水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综述了我国饮用水源水库微生物的作用、丰度、多样性等研究概况,并对水源水库微生物监测方法、蓝细菌分类和毒素特点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生化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发掘茶树新的种质资源,对贵州省25个县(市)境内53份树龄约100年以上的野生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3份野生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变异幅度大,存在丰富的多样性。53份资源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及酚氨比平均变异系数为27.55%,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为1.88~2.08、均值为2.00。53份资源中的28份资源儿茶素组分的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7.10%、1.82。有13份资源的酚氨比小于8,28份资源的酚氨比在8~15之间,12份资源的酚氨比大于15。聚类分析发现,当欧氏距离为17时,53份资源聚类可分为3大类复合组,无独立组存在。并从中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资源5份、潜在优良种质资源1份及其他特殊资源20份。  相似文献   
15.
魏杰  王晶苑  陈昌华  温学发 《生态学报》2022,42(20):8508-8520
区分土壤呼吸组分并揭示其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对于准确评估土壤碳过程及其环境影响机制至关重要。根据底物来源和作用机制的差异,土壤呼吸主要包括根系呼吸、根际微生物呼吸、凋落物分解、自然条件下和激发效应下土壤有机质(SOM)分解。现有土壤呼吸组分拆分方法可以分为基于植物源CO2测定或土壤有机质源CO2测定的差分拆分方法,以及基于土壤呼吸组分同位素信号差异的拆分方法。土壤呼吸组分拆分研究可以解决不同土壤呼吸组分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植物光合碳输入与地下土壤呼吸组分的交互作用、土壤呼吸组分变化对土壤碳库周转的影响机制等科学问题,但其理论假设、观测技术方法、潜在的误差来源等仍需要继续关注并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16至2018年的5月和9月研究了北京市五大水系53个水体蓝细菌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共发现蓝细菌4目4科22属63种,优势种(IRI)为小型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Kütz.) N?g.)、湖泊鞘丝藻(Lyngbya limentica Lemm.)、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L.) Rafls.)、小席藻(Phormidium tende(Menegh.) Gom.)、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 Ag.)、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通过对北京各种水体的蓝藻优势种进行CCA分析,得出大部分优势种与活性磷、叶绿素a、温度、溶解氧、总碱度、总硬度、pH呈正相关,与TN、TP呈负相关,与蓝藻的特性较符合,其中活性磷是限制蓝细菌生长的重要因素。各水体蓝藻平均密度为1.32×10~6 ind/L,平均生物量为0.003 2 mg/L,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5,2018年较2017年多数水体的密度和生物量下降,多样性指数上升,说明北京市水环境治理有所改善,但仍需继续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7.
赵文  王超  张路  魏杰  杨为东  藤力平 《生态学报》2009,29(2):589-598
在温度为(25±0.5)℃,盐度为31.5±0.5的条件下,研究了碱度和pH对两品系蒙古裸腹溞的存活、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系蒙古裸腹溞在培养液的pH 6~8时,生长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晋南品系的内禀增长率最大为0 5758 ind · d-1,内蒙品系的内禀增长率最大为0.5519 ind · d-1.碱度的实验表明,两品系蒙古裸腹溞在培养液的碱度为2.05到4.58 mmol · L-1时,生长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晋南品系的内禀增长率最大为0.5573 ind · d-1,内蒙品系的内禀增长率最大为0.5376 ind · d-1.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两品系体长的增长差异不大,但各生殖参数晋南品系大多高于内蒙品系.两品系蒙古裸腹溞存活的最适pH为6~8,最适碱度为2.05到4.58mmol · L-1,晋南品系对于碱度和pH的适应能力大于内蒙品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AB、LF、ST(本地短尾,short tail)三个封闭群斑马鱼的基因组DNA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STR(short tandem repeat)引物扩增方法分析不同种群在核酸水平的异同。方法利用5对斑马鱼STR引物和3对剑尾鱼STR引物,优化PCR条件,对不同种群斑马鱼DNA进行扩增。结果Z24、Z9384、Z10508、Z20046这4对引物可扩增出稳定条带。除Z24的3对STR引物在群内和群间均表现出多态性。对扩增不同带型进行统计分析,Z20046群间差异显著(P〈0.01),Z9384有群间差异(P〈0.05),Z10508扩增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鉴于该方法操作简便,通过进一步研究,可为封闭群斑马鱼的遗传质量评价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三种节杆菌产生谷氨酰胺合成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酰胺合成酶是应用广泛的生物酶类,以LNU 0165,LNU 0066和LNU 0254为实验出发菌株,对不同pH、温度条件下产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谷氨酰胺合成酶,并进行比较选择高产菌株,LNU 0165产酶活最高,经16S rRNA的序列和生理生化的鉴定,确定LNU 0165为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其GS酶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7.5左右。  相似文献   
20.
赵文  刘青  殷旭旺  魏杰 《生物学杂志》2012,29(6):111-113,96
探讨了水生生物学形态结构和分类的教学方法。认为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对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取得良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形态结构和分类学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是ppt图片法、教具模型法和动画模拟法。以硅藻细胞壁构造特点、藻类的有性生殖方式和金藻内生孢子形成过程、甲藻细胞壁构造等为例阐述了教具模型法和动画模拟法的教学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