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考察小鼠孤雌胚胎H3K27乙酰化模式与体内胚胎的差异,探究表观遗传模式对孤雌胚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SrCl2激活卵母细胞,获得植入前各时期孤雌胚胎,并统计胚胎发育率;小鼠注射孕马血清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hin,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超排后合笼,在不同发育时间采用体内冲胚的方法获得体内各时期胚胎;将获得的各期各类胚胎用H3K27乙酰化抗体与特异性位点结合,与连接有FITC荧光基团的二抗共同孵育,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荧光强度,获得小鼠植入前各时期孤雌胚和体内胚组蛋白H3K27乙酰化模式。结果用SrCl2激活成熟卵母细胞得到的孤雌胚的激活率和囊胚率分别为96.39%和69.54%,处于正常发育水平;孤雌胚H3K27乙酰化荧光强度从原核期相对较高的水平逐渐降低,2-细胞、4-细胞和8-细胞时期荧光强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到桑葚胚时期又突然升高,总体变化趋势和体内组先降低后升高的整体趋势一样,且原核期至8-细胞时期的荧光值孤雌胚高于体内胚,桑囊胚时期则相反;两组的H3K27乙酰化荧光强度值在原核期和桑葚胚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在2-细胞、4-细胞、8-细胞和囊胚期差异显著(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小鼠孤雌胚H3K27乙酰化模式与体内胚的模式存在差异,可能是影响孤雌胚发育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对纠正小鼠孤雌胚乙酰化模式和提高孤雌胚发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设计正交实验对酶解水提法进行优化,以浸提液中总黄酮得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最佳提取方法提取太和产香椿5个品种的总黄酮,比较其含量大小。结果表明酶解水提法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料液比1∶40。酶用量15U/g,酶解时间90min,酶解后水提时间120min。红油椿的总黄酮含量最高,黑油椿次之,其次是红椿、青椿,毛椿的总黄酮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13.
陈利  丁芳  刘勇  吴风瑞  丁彪  王荣  李文雍 《遗传》2015,(1):77-83
孤雌胚胎的发育率比体内体外生成胚胎的发育率要慢,为研究小鼠孤雌胚、体外培养胚H3K9乙酰化(H3K9ac)模式与体内自然胚之间的差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TSA)对孤雌胚H3K9乙酰化模式的影响及表观遗传模式对孤雌胚、体外培养胚发育的影响,文章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小鼠植入前各时期孤雌胚、体外培养胚及体内自然胚基因组组蛋白的H3K9乙酰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植入前各时期孤雌胚H3K9乙酰化模式与体内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平均荧光强度较体内组普遍偏高;经TSA处理后孤雌胚H3K9乙酰化水平有所提高,原核期至8-细胞期差异显著(P0.05)。体外培养胚H3K9乙酰化荧光强度与体内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平均荧光强度较体内组普遍偏低。以上结果表明,小鼠孤雌胚H3K9乙酰化水平高于体内胚,使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本应沉默的基因启动子发生超乙酰化,进而抑制胚胎发育,这可能是造成孤雌胚胎发育能力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TSA处理可以部分弥补体外培养环境对胚胎发育带来的伤害,但TSA提高孤雌胚的发育能力可能并不完全是通过改变H3K9乙酰化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小鼠(Mus musculus)孤雌激活胚胎H3K27三甲基化模式与体内正常胚胎之间的差异,以及曲古抑菌素A(TSA)对孤雌胚H3K27三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探究表观遗传修饰对孤雌胚胎发育的作用。首先,用H3K27me3特异性抗体对MⅡ期卵母细胞染色,利用激光共聚焦对其荧光强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该时期的甲基化荧光强度相对较低。接着,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小鼠孤雌胚胎和体内正常胚胎植入前各时期的H3K27me3模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从2-细胞到囊胚期孤雌组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与体内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且总体平均荧光强度较体内组普遍偏低。孤雌胚胎经TSA处理后,处理组和未处理组在前三个时期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处理之后的H3K27三甲基化水平有所提高,囊胚期与未处理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小鼠孤雌胚胎的H3K27三甲基化模式与体内胚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可能是造成孤雌胚胎发育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TSA处理对H3K27me3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体外培养环境有所改善,这可能对提高孤雌胚胎发育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小鼠(Mus musculus)组蛋白H3 K4甲基化酶基因Smyd3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首先通过PCR的方法克隆了5条不同长度的Smyd3启动子5’端缺失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后,双酶切克隆入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Smyd3启动子-pGL3-Basic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EK293细胞48 h后采用双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Smyd3启动子各缺失片段的相对荧光活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Smyd3启动子5’端缺失片段-pGL3-Basic荧光报告基因重组质粒,所构建的启动子重组子转染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表现出荧光活性,并且pGL3-Smyd3-4的荧光活性最强,是其他的2至4倍左右,pGL3-Smyd3-5的荧光活性最弱.本研究初步确定Smyd3基因的启动子核心区域可能位于-533~-42bp之间,在-2026~-533 bp之间可能存在启动子负调控序列.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研究干扰素α应答基因IFRG15(Interferon responsive gene 15)在小鼠整个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从植入前胚胎及2、5、16周龄的雌、雄昆明小白鼠心、肝、脾、肺、肾、肌肉、卵巢或睾丸等组织中提取总RNA,以HPRT1(Hypoxanth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1)为内参基因,利用RT-PCR的方法进行目的片段的扩增及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IFRG15在植入前胚胎8-细胞期,桑葚胚期开始显著高表达于受精卵、2-细胞期、4-细胞期(p〈0.05),在囊胚期表达量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期(p〈0.05);在雌雄小鼠几个组织体外发育过程中均检测到表达,但表达量有所不同,在雄性小鼠各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规律性差异;在5周龄雌性小鼠组织中达到最高(p〈0.05),卵巢组织尤为明显,推测该基因对卵巢的成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实验成功获得IFRG15在小鼠植入前各期胚胎及体外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在小鼠克隆胚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紫外法专一性地测定赤霉酸含量。方法:加入1mol/L氢氧化钠溶液终止赤霉酸在酸性条件下的降解,测定降解产生的赤霉烯酸的紫外吸收值进而确定赤霉酸的含量。结果:吸光度与GA3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78,RSD=0.45%,与原有的Holbrook方法相比,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方法快速、易行且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Ywhaz基因与卵裂球之间的通讯以及细胞通讯系统的建立有关,而ATPase6基因对1-细胞向2-细胞转变是非常关键的并在氧化磷酸化系统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报道小鼠2-细胞期胚胎特异表达的基因的表达分析。对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进行改进,使之在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领域得以应用。通过对感兴趣的差异片段进行回收,亚克隆,序列分析和反向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Ywhaz和ATPase6是2-细胞期胚胎特异表达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红细胞发生的研究主要依据于MEL细胞系和分离到的少量的小鼠成红细胞,MEL细胞由Friend病毒转化而来,对促红细胞生成素不敏感,而成红细胞主要来源于鸡、人、小鼠、大鼠胎肝、小鼠肾脏或骨髓,因量少,所产严重困扰着红细胞发生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本文采用现宰杀的胎羊血液,不仅满足了分子生物学起始材料量的要求,又能直接反映出红细胞发生在体内的真实状况。通过对mRNA差异显著技术的改进,在DNA测序胶上比较胎羊成红细胞和怀孕母羊淋巴细胞扩增的cDNA片段,发现两条差异条带;其中一个片段是新基因,进行蛋白质序列预测发现与UV敏感的锥状视蛋白、视紫红质有一定的同源性,由于其血细胞对福射很敏感,故推测该片段与福射造成的细胞杀伤作用有关;另一个片段为葡萄糖诱导基因/延伸因子2的3′非编码区,该片段最早在葡萄糖诱导后的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被克隆到。通过反向Northern杂交证明,所发现的新基因具有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