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我们于2006年7月对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高寒湿地的7只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进行了追踪研究。Monte-Carlo模拟表明:在研究期内高原林蛙的运动是随机的,还没有开始迁移。高原林蛙的平均运动距离为7.1m,雌雄运动距离没有差异。95%和50%Kernel家域分别为796.2m2±704.0m2和119.9m2±94.6m2,MCP家域为157.9m2±119.5m2。雌雄高原林蛙生境选择存在差异,雄性倾向于在洞穴较多的生境中运动和隐蔽,而雌性倾向于在草丛中运动和藏匿;早晨高原林蛙选择地面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的微生境活动,雌雄活动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植被高度没有显著差异。追踪个体的微生境利用表明:高原林蛙和哺乳类洞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湿地之一。2010年从3月至12月,对若尔盖湿地水鸟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记录到48种26050只水鸟,隶属于6目12科,其中雁鸭类水鸟最多,共统计到21408只,占水鸟总数的82.2%。3月和10月是若尔盖湿地水鸟的高峰期,11月是低谷期,主要是由于水鸟的迁离和越冬水鸟尚未到达的缘故。尕海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物种数和水鸟数量占了整个若尔盖湿地较大的比例。卫星跟踪的结果表明,青海湖斑头雁在若尔盖湿地与云南和贵州的越冬水鸟汇合,因此加强若尔盖湿地禽流感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2004年8—9月在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法对高原林蛙(Ranakukunoris)、倭蛙(Nanorana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minshanicus)的生境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先设置16个50m×50m的样地,再在每个样地内分25个10m×10m的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的12个生境因子(牧场性质、草本高度、草本盖度、牛粪数量、鼠兔洞口数量、鼢鼠土堆数量、地表温度、地表湿度、土壤温度、离小型水体距离、离大型水体距离、离道路距离)。结果表明:这3种两栖类均偏好离溪流、水塘等小型水体距离较近(≤100m)、离河流、湖泊等大型水体距离较远(>1000m)、适度放牧(牛粪数量1~20)以及无鼠兔(Ochotonasp·)洞口的生境。通过比较,发现高原林蛙和倭蛙显著选择夏牧场、草本高度5·1~10·0cm、离小型水体0~50m的生境,显著不选择鼢鼠土堆太多(>10)的生境;岷山蟾蜍对牧场性质、离道路距离无显著选择性,显著选择草本高度>20·0cm、离小型水体51~100m的生境,不选择无鼢鼠土堆的生境;高原林蛙显著选择离道路>50m的生境;倭蛙显著选择离道路0~50m的生境。3种两栖类在生境选择上产生了一定的分离,表明各自有着特殊的生境需求。判别分析表明,牧场性质、草本高度、地表湿度、土壤温度、鼢鼠土堆数量、离大或小型水体距离、离道路距离是区别3种两栖类生境选择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
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研究中,利用GPS项圈研究活动节律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对GPS项圈行为数据的分类阈值一直缺乏研究,导致了大熊猫个体活动节律分析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本文以半野化过渡训练区内2只佩戴GPS项圈(Lotek_7000 MU)的大熊猫("倩倩"与"和盛")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控视频观测获得休息与活动行为时间段,对比同期利用GPS项圈行为数据计算得到的运动指数,采用正判率最大化策略,确定大熊猫休息和活动两类行为运动指数的行为分类阈值。结果表明,大熊猫休息状态和活动状态运动指数的行为分类阈值为32,而之前研究中采用0作为阈值。以32为阈值对行为分类,其中,休息行为正判率为98.23%,运动行为正判率94.48%;而以0为阈值,休息行为正判率为100%,运动行为正判率77.34%。利用阈值32和0对两只大熊猫19 d的休息行为和活动行为进行分类识别。以0为阈值时,大熊猫日平均活动率("倩倩"为59%;"和盛"为70%),高于以32为阈值得到的日平均活动率("倩倩"为54%;"和盛"为50%),这表明以0为行为分类阈值时,会高估大熊猫活动率。  相似文献   
15.
营养和能量有效的积累对候鸟能否顺利完成迁徙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8月至10月在内蒙古图牧吉湿地,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对灰雁的活动特征、生境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阐明灰雁在秋季如何有效积累能量以满足迁徙前的生理需求。我们采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分析了灰雁的生境特征,运用核密度分析法(KDE)计算了日间和夜间活动区面积,以及对不同月份的平均活动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至10月间,灰雁活动位点的EVI值逐月递减,并且逐渐向南移动,趋向于水域集中,增加了对湖泊的利用,同时减少了对草地的利用;灰雁的活动区面积逐月递增,日间活动区面积大于夜间;灰雁在日间、夜间及平均活动距离均呈递增的趋势,每天凌晨及黄昏都出现较长时间的活动。由于8至10月间气温逐渐降低,从草地中可以获取的潜在食物资源减少,灰雁通过逐渐向水域较为丰富的区域移动,活动区面积逐渐增大,增加活动距离提高食物的获取量等确保获取足够的食物和能量满足迁徙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广西黄冕林场次生常绿阔叶林生物量及净第一性生产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测定了广西黄冕林场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阔叶林总生物量为99.96t·hm^-2,其中地上部分占69.41%,地下部分(根系)占30.59%.林分叶面积指数为6.50.全林净第一性生产力为24.65t·hm^-2·年^-1,其中地上部分占44.54%。根系占55.46%.  相似文献   
17.
笼养褐马鸡冬季的社群等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BBS方法(Batchelder-Bershad-Simpson Scaling Method)对笼养褐马鸡的社群等级进行了排序,发现其等级制度为近单线式。成鸟的等级明显高于亚成体,成年雄鸟的等级明显高于成年雌鸟,成年个体的等级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与面部红斑大小及耳簇羽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全体14只鸟的体重与体长及耳簇羽长呈显著正相关,与面部红斑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体重可以认为是直接与个体的争斗实力相关的参数,而面部红斑大小,耳簇羽长则可能是个体争斗实力的外在信号,在体重相近的雌性个体中,面部红斑和耳簇羽对社群等级有很大的影响。褐马鸡的争斗炫耀可能是以面部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8.
栖息地选择理论和模型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理想自由分布模型和空间直观的栖息地选择模型。随着对理论模型假设的放宽,近年来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模型。通过对栖息地选择过程的分析,提出了栖息地选择的几个关键环节:栖息地偏好、信息获取、行为决策及选择行为。在建立栖息地选择模型的各个关键环节上均存在大量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对栖息地偏好的研究主要为相关分析,栖息地信息获取的过程仍然是一黑箱;对动物在栖息地选择过程中的行为决策以及对其生理状态的影响尚不了解,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生态学、生态学及认知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结果支持,也有待新的理论及方法加以充实,甚至还需要其他学科的介入。  相似文献   
19.
动物种群空间分布因物种、种群、生境等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Neyman分布、Poisson-二项分布)等类型,根据上述各分布函数用Matlab语言分别编程,以达到各分布函数理论值计算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2005年调查若尔盖湿地的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和岷山蟾蜍(Bufo minshanicus)的日活动节律,发现阳光充足时两栖类的活动性明显高于多云天气;高原林蛙成体、亚成体、岷山蟾蜍亚成体活动的最低气温为0℃、2℃、8℃;高原林蛙亚成体日活动高峰为中午12:30左右,岷山蟾蜍亚成体日活动高峰为下午15:30左右;高原林蛙亚成体在草地、林地、河边均有一定数量个体活动,岷山蟾蜍亚成体主要集中在河边活动。在若尔盖地区,两栖类可能主要是采用晒太阳(basking)的行为来适应高海拔环境;高原林蛙成体对温度的耐受性比亚成体高,亚成体比岷山蟾蜍亚成体高;高原林蛙与岷山蟾蜍的亚成体在活动时间与活动生境上存在差异,可能是减少种间竞争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