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去乙酰化酶1(SIRT1) 水平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SIRT1预测HFpE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90例HFpEF患者为HFpEF组,92例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HFpEF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统计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HFpEF组血清SIR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FpEF患者血清SIRT1水平与IL-6、TNF-α、CRP、MDA、AOPP呈负相关(r=-0.496、-0.502、-0.419、-0.533、-0.542,P<0.05)。190例患者2例失访,余188例HFpEF患者中41例预后不良,147例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Ⅳ级比例、IL-6、TNF-α、CRP、MDA、AOP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E/A)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SIRT1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IL-6、高MDA、高NT-proBNP是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SIRT1是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HFpEF患者血清SIRT1水平降低,与HFpEF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预后不良的发生有关,可作为HFpEF患者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在正廿面体病毒衣壳中,当蛋白结构亚单位以“三聚体”的形式聚集在单位三角形(?)时,其亚单位的种类数应等于该病毒的三角形剖分数值。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东部土地利用格局变化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以沈阳市东部1976~1989年的历史航空像片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 术为手段,分析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针叶林、水田平均嵌块体大小增 加,旱地、落叶林、灌丛平均嵌块体大小减少;分数维值略有增加.预示嵌块体形状逐步复 杂化;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增加.优势度和蔓延度指数由原来的1.6327和89.2022分 别减少到1.3226和88.2744,说明景观嵌块体的空间分布趋于均匀,嵌块体的聚集分布状 况将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分散化.此外.本文对沈阳东部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 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射血分数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普罗布考及家庭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LVSD、LVEDD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各指标比较,实验组的LVEF水平更高,LVSD、LVEDD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及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的各指标比较,实验组的TG、TC及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射血分数,改善血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琼娥 《生物学通报》2005,40(12):58-58
笔者在与学生一起做《生物》选修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的“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时,发现:将2支分别装有2mL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1mL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在沸水中放置5min后.将二者混合、摇匀,仍在沸水中维持5min,取出试管,向试管中滴入碘液,结果溶液无色,且反复滴加碘液,溶液的颜色反复由蓝色变为无色。学生质疑:是因为淀粉酶经高温处理仍然具有活性,还是在高温下碘与淀粉形成的复合物不稳定呢?  相似文献   
16.
杨红辉 《生物学通报》2006,41(12):54-54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介绍的染色剂有2种,一种是质量浓度为1%或2%的龙胆紫溶液(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的),另一种是醋酸洋红。很多教师及学生对于以上染色剂的配制有很大的疑问:碱性染料为什么用酸配制?配制好后的溶液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如果是酸性的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比较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 EF)、射血分数中间值(HFmr EF)及射血分数降低的老年心力衰竭(HFr EF)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287例,根据心动超声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值将其分为3组:HFpEF组175例、HFmr EF组50例和HFr EF组62例。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心动超声检查结果、血清学指标的差异。结果:(1)与HFr EF组患者比较,HFpEF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BMI)、原发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比例、房颤发生率及心功能分级构成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与HFr EF组相比较,HFpEF组患者的E/A比值,左房内径、肺动脉内径、LVEDD较小,而室间隔厚度较厚(P0.05);(3)与HFr EF组患者相比,HFpEF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高;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HFpEF心力衰竭患者以女性居多,体重指数较大,以向心性肥胖为主,血压水平较高,心功能II级者比例高,有明显的舒张功能不全,易发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发生率高,主要病因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研究阿尔兹海默病(AD)转基因模型小鼠(APP/PS1)活体脑部影像学特征。方法本研究利用7.0 T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1、3、5、7、9和11月龄AD转基因小鼠模型及对照组活体脑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定量分析了脑组织顶叶皮层及海马区的横向弛豫时间(T2)、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随AD小鼠年龄变化情况。结果从9月龄开始AD转基因小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可见散点状低信号区,并且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AD转基因小鼠顶叶皮层和海马区的T2磁豫时间在1~9月龄过程中有减小趋势,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顶叶皮层及海马区ADC值的计算结果表明,7~11月龄AD转基因小鼠的ADC值明显下降(P≤0.05);同样APP/PS1小鼠的FA值从5月龄就开始降低(P≤0.05),并且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到11月龄。结论高场强MRI能够显示AD病变出现早期小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FA值的明显改变,揭示FA值对早期痴呆症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葡萄饮料厂生产的废料葡萄皮提取粗蛋白,并对影响粗蛋白提取率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研究。这些因素包括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并设计正交实验选取最佳提取条件,即:以NaOH溶液为提取剂,NaOH浓度为0.8mo1.L^-1~,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为80min。提取得到的粗蛋白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71.38%。  相似文献   
20.
Predicting protein-coding genes still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Although a variety of computational programs that use commonly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have emerged,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s remains a low level when implementing in large genomic sequences. Moreover, computational gene finding in newly se- quenced genomes is especially a difficult task due to the absence of a training set of abundant validated genes. Here we present a new gene-finding program, SCGPr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by combining multiple sources of evidence. SCGPred can perform both supervised method in previously well-studied genomes and unsupervised one in novel genomes. By testing with datasets composed of large DNA sequences from human and a novel genome of Ustilago maydi, SCGPred gain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comparison to the popular ab initio gene predictors.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SCGPre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rediction in novel genomes by combining several foreign gene finders with similarity alignments, which is superior to other unsupervised methods. Therefore, SCGPred can serve as an alternative gene-finding tool for newly sequenced eukaryotic genomes. The program is freely available at http://bio.scu.edu.cn/SCGP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