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射血分数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普罗布考及家庭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LVSD、LVEDD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各指标比较,实验组的LVEF水平更高,LVSD、LVEDD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及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的各指标比较,实验组的TG、TC及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射血分数,改善血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2.
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质素是植物体内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一类高分子有机物质,在植物体的机械支持、水分运输及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侵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它的存在严重影响植物材料在造纸工业、纺织业、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木质素代谢过程中存在多基因现象使得木质素的合成途径出现多样性,利用共抑制、反义抑制等转基因技术开发低木质素含量的优良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亚麻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综述了近几年有关亚麻应用和基础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了亚麻组织细胞的再生、体细胞发生、原生质体分离培养、细胞悬浮培养、花药培养,以及亚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目前在亚麻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亚麻组织培养高频不定芽诱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适合南方地区冬季种植的纤用亚麻品种组织培养过程中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外植体材料的基因型和苗龄以及再生不定芽的生根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适合于亚麻白花品种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YB1, 不定芽诱导率可达98.50%。在此培养基上, 白花、黑亚4号、K6531、K7697、HI026、HI045、I039和阿丽亚那下胚轴不定芽的诱导率分别为98.50%、98.50%、56.50%、42.47%、54.40%、0、27.13%和97.30%, 平均出芽数为11.43、9.33、2.17、0.77、 1.10、0、0.90和10.68。苗龄为7-10天的下胚轴最适于诱导不定芽, 随苗龄增加, 不定芽的诱导率呈下降趋势。RB5培养基最适于不定芽的生根,生根率达100%, 平均生根数为15.3。实验还确定了亚麻对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抗性浓度阈值。  相似文献   
5.
亚麻组织培养高频不定芽诱导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适合南方地区冬季种植的纤用亚麻品种组织培养过程中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外植体材料的基因型和苗龄以及再生不定芽的生根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适合于亚麻白花品种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YB1,不定芽诱导率可达98.50%。在此培养基上,白花、黑亚4号、K6531、K7697、HI026、HI045、I039和阿丽亚那下胚轴不定芽的诱导率分别为98.50%、98.50%、56.50%、42.47%、54.40%、0、27.13%和97.30%,平均出芽数为11.43、9.33、2.17、0.77、1.10、0、0.90和10.68。苗龄为7-10天的下胚轴最适于诱导不定芽,随苗龄增加,不定芽的诱导率呈下降趋势。RB5培养基最适于不定芽的生根,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数为15.3。实验还确定了亚麻对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抗性浓度阈值。  相似文献   
6.
以野生的细叶结缕草的匍匐茎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2,4-D和BA及2,4-D和IAA不同浓度组合对其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5.0mg/L的2,4-D对愈伤组织诱导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匍匐茎诱导愈伤组织宜采用MS 2.0mg/L 2,4-D 4.0mg/L IAA,产生的愈伤组织分化情况也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