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李鹏宇  张蕾  董春娜  李静  宋芳  肖进 《病毒学报》2023,(6):1677-1681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非洲猪瘟病毒抗体检测方法,本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得到了性能优异的非洲猪瘟病毒抗原表位多肽P54t,利用P54t多肽作为检测抗体的特异性抗原,建立了一种特异性、敏感性好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抗体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待测样品中是否含有非洲猪瘟病毒抗体。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最低检测限度可达1:12800,与商品化试剂盒比较,符合率为94.3%。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性好、特异性强,检测结果准确,可用于非洲猪瘟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582.
压力峰值 P、脉宽 T 和发数 N 是决定压力波致伤作用的基本参量,它们之一的增大一般都导致伤情的加重,但中耳损伤和内耳损伤各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当 N 为1、T 在几毫秒之内时,170dB 左右的 P 可以开始对豚鼠的中耳致伤,P 增至185dB 左右时中耳损伤便达到最大。T 和 N 的增大虽也可稍降低中耳的致伤阈或使损伤稍加重,但其主要作用则是加重内耳的伤情。若将听觉器官的损伤从最轻到最重分成5级,则每当 P 增高3—4dB,或 T 或 N 增3—5倍,伤情大体上加重一级。因此若 T 和 N 不变,压力峰值超出安全界线15dB 便可能引起严重的听觉损伤。在数秒到数十分钟的范围内,发射的间隔时间对伤情的影响不大。但当发射的间隔时间缩短到<1s(如100ms)时,对一定发数的总伤情便可稍减轻,此结果可用中耳反射的保护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583.
河南杨属二新变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天榜  宋留高 《植物研究》1998,18(3):287-288
1.圆叶齿叶山杨新变型PopulusserrataT.B.ChanetJ.S.Chenf.rotundataT.B.ChaoetZ.X.Chen,f.nov.Atyporeceditramisramulisquependulis.folisrotun...  相似文献   
584.
王立志  董彬  宋红丽  李宝  安娟 《生态科学》2020,39(3):160-171
为利用冷暖种交替控制水体磷污染、抑制水体富营养化,揭示湖泊演化规律和机理。研究设置单季植物组(黑藻组、菹草组)和交替生长组(黑藻组+菹草组)进行实验。交替生长组在黑藻衰亡期种植菹草,监测各组上覆水和底泥中各形态磷含量的变化,计算黑藻衰亡释放磷及菹草生长吸收磷的总量,同时测定环境因子指标。分析沉水植物交替生长(黑藻+菹草)过程对衰亡期沉水植物(黑藻组)释放磷所带来的二次污染的消减作用,并分析环境因子变化与磷含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黑藻+菹草组显著(P<0.05)降低了上覆水中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和溶解性活性磷(SRP)的浓度;显著(P<0.05)降低了间隙水中DTP和SRP的浓度。底泥TP含量黑藻组呈上升趋势,黑藻+菹草和菹草组呈下降趋势。在采用菹草生物量期望2倍于衰亡植物黑藻生物量的模拟实验条件下,每实验组沉水植物黑藻衰亡分解所释放的磷为1.51 g,沉水植物菹草生长所富集吸收的磷为1.83 g。因此,菹草具备消减黑藻所释放磷的能力,可作为冷暖种交替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备选物种。实验组磷的迁移方向分别为:黑藻组磷迁移最终方向为底泥,黑藻+菹草组和菹草组磷的迁移方向为植物。黑藻+菹草组通过提高环境中DO和ORP,使得水相中磷向沉积物相中迁移,从而使得水相中各形态磷浓度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585.
佛波酯(TPA)是一种有效的皮肤癌促变剂。有不少实验事实指出,它的原始作用部位是质膜,而且对间隙连接的影响也已从各方面得到了证实。本文利用这种药物研究细胞通讯在肌细胞分化中的重要性。割取蝾螈神经胚中期躯干部体节中胚层,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养。实验组在培液(Steinberg+Leibovitz's L-15,9∶1)中加适量TPA,共试用了4种浓度,5、10、20和40ng/ml,以10ng/ml为适当,本文报道用这一浓度得到的结果。处理时间为4天,天天换新鲜配制的TPA溶液,连续三天,以后在正常培液中培养。对照组和实验组一样,在20℃下培养10—16天。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结果,看到TPA的处理使预定体节细胞分化为肌细胞的过程受到了明显的阻抑。对照组在10天左右的培养中,可以观察到从预定体节细胞转变为成肌细胞,再融合为肌管。但是,实验组培养早期有一定量的脱落细胞,它们大多为不规则形,分散在外植块周围;还有一些不规则形的细胞,成片地自外植块铺展出来。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在10天左右的培养过程中都未能表现进一步分化。除了看到一些梭形或长形的细胞夹杂在分散或成片的不规则细胞之间,没有找到过多核的肌管细胞。我们的实验结果结合过去形态的观察,说明细胞间通讯的时间性在肌细胞分化中是十分重要的。TPA处理的时间正相当于正常肌细胞分化中间隙连接大量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期间,很可能,TPA使间隙连接失去作用,处理之后再恢复正常培液,错过了时间,间隙连接的作用以后也不再能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586.
587.
李唯  曹孜义 《遗传》1990,12(1):0
本文观察了玉米单倍性胚性细胞无性系在继代培养十年中的分化再生能力,测定了十年后的染色体倍性,并用t测验和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十年后,细胞系分化再生能力在不同年度间无显著变化,基本保持稳定。单倍体细胞的数量略有下降,但仍占大多数。它们的优势比例以及加倍单倍体细胞系中二倍体细胞所占的优势比例与细胞系的分化再生能力无明显相关。亚单倍体细胞尚未见到,但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多倍体细胞,他们与非整倍体细胞所占的比例与细胞系分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86,呈弱负相关,及他们数量的增加对细胞系的分化能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88.
佛波酯(TPA)是潜在促肿瘤剂,也是蛋白激酶PKC激活剂.TPA能在极低浓度下替代DG激活PKC,从而导致一系列细胞功能变化.应用100nmol/LTPA作用于NIH3T3细胞,观察NIH3T3细胞的粘附变化,发现TPA可促进NIH3T3细胞与基质纤连蛋白的粘附,进一步研究Fn的主要受体α5β1整合蛋白在细胞表面含量,发现TPA作用24h使α5及β1含量分别增加523%和516%.应用3H甘露糖标记N糖链和凝集素柱层析方法分析TPA作用后细胞N糖链总量和组分比,结果均与对照组相仿,说明是通过增加细胞合成整合蛋白α5及β1亚基含量实现的.在TPA作用于细胞的同时,加入PKC抑制剂Sphingosine,发现α5、β1含量和细胞与Fn的粘附均回复至对照组水平,提示TPA增加α5β1整合蛋白合成而增加的细胞与Fn粘附作用,是由PKC介导完成的.此外还发现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也阻断TPA增加α5β1整合蛋白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