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研究分析同属4.1蛋白家族成员merlin-1和ezrin对RhoGDIα抑制pUS28和Dbs诱导SRF激活的调节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方法和Dual-Luciferase双荧光检测法分析pUS28和Dbs诱导SRF激活,并分析merlin-1(WT)、merlin-1(S519D)、ezrin(WT)和ezrin(T567D)对RhoGDIα抑制pUS28和Dbs诱导SRF激活的调节影响。pUS28和Dbs均可以组成性的诱导SRF因子激活,而RhoGDIα对pUS28和Dbs诱导SRF激活具有显著抑制效应。野生型merlin-1(WT)和磷酸化模拟重组质粒merlin-1(S519D)均可提高RhoGDIα抑制pUS28诱导SRF激活作用,而野生型ezrin(WT)和磷酸化模拟重组质粒ezrin(T567D)均可以降低RhoGDIα的抑制效果。merlin-1(WT)、merlin-1(S519D)对RhoGDIα抑制Dbs诱导的SRF激活没有显著影响或者调节作用。而ezrin(WT)和ezrin(T567D)降低了RhoGDIα在Dbs诱导SRF激活过程中的抑制能力。因...  相似文献   
2.
降雨侵蚀过程中黑土团聚体流失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卢嘉  郑粉莉  安娟  李桂芳 《生态学报》2016,36(8):2264-2273
坡面侵蚀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流失可直接反映土壤团聚体的破碎程度以及雨滴打击和径流搬运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侵蚀过程中黑土坡面土壤团聚体流失特征。试验处理包括黑土区常见的2个侵蚀性降雨(50、100mm/h降雨强度)和2个坡度(5°和7.5°)以及2种地面处理(裸露休闲和秸秆覆盖)。结果表明:裸露休闲处理下径流含沙量是秸秆覆盖处理的27.5—141.3倍,且不同处理下含沙量最大值均出现在降雨初期。覆盖秸秆与无覆盖试验处理下土壤团聚体流失均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秸秆覆盖试验处理下泥沙中0.25 mm微团聚体流失量占团聚体流失总量的34.5%—56.8%,而在裸露休闲处理下其值达到82%以上。秸秆覆盖处理下的各粒级团聚体流失量较裸露休闲试验处理减少了33.3%以上,其中差异最明显的是≥1 mm粒级团聚体与0.25 mm微团聚体,二者分别较裸露休闲处理减少了43.1%—96.4%和99.0%以上。秸秆覆盖处理下的0.25—2 mm粒级团聚体流失比例较裸露休闲处理明显增加。秸秆覆盖试验处理下流失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是裸露休闲处理的1.5—2.9和1.7—2.0倍;而秸秆覆盖处理下的平均重量比表面积(MWSSA)和分形维数(D)较裸露休闲处理分别减少了26.2%—32.9%和5.1%—6.7%。  相似文献   
3.
宋红丽  刘前进  安娟  王立志  郁万妮 《生态学报》2021,41(21):8507-8515
受自然及人为活动的影响,黄河三角洲水沙条件存在较大变化,由此带来的外源营养物质增加对潮滩湿地植被生长及元素吸收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采用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以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先锋物种碱蓬(Suaeda salsa)为研究对象,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水沙条件及氮输入对碱蓬和土壤15N吸收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深度、泥沙沉积及氮输入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外源氮输入对土壤15N固持量(Ndff)和比例(Ndff%)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且最大值(10.44 mg/kg和3.83%)均出现在W4S2N3(30 cm淹水+3 cm泥沙沉积+6 g/m2氮输入)处理;碱蓬叶和茎中全氮含量、15N吸收量(Ndff)及比例(Ndff%)在深淹水和泥沙沉积处理时较大,而根中全氮含量、Ndff及Ndff%在高氮输入较大。且根Ndff和Ndff%最大值(1.10 mg/kg和18.21%)在W1S4N4(2 cm淹水+12 cm泥沙沉积+9 g/m2氮输入)处理时取得,此时碱蓬的生长情况最好,表明适当的淹水和泥沙埋深以及高氮输入(9 g/m2)有利于根系对外源氮的吸收,从而促进植株的生长。由此可见,在黄河三角洲水沙变化大的背景下,淹水、泥沙沉积和外源氮输入的适当把控,可促进碱蓬对外源氮的吸收利用而有助于其生长,从而对维护黄河三角洲潮滩湿地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安娟  郑粉莉  李桂芳  王彬 《生态学报》2011,31(24):7579-7590
目前,土壤水分饱和和壤中流条件下,雨滴打击对养分流失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3个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自由入渗、土壤水分饱和与壤中流)下,土槽上方架设与不架设尼龙纱网模拟降雨对比试验,研究雨滴打击对黑土坡面侵蚀过程及NO3-N、NH4-N与PO4-P随径流和侵蚀泥沙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纱网覆盖消除雨滴打击后坡面侵蚀量和泥沙浓度分别减少59.4%-71.6%和57.3% -73.0%,不同水文条件下减少量的排序为:自由入渗>壤中流>土壤水分饱和.消除雨滴打击后养分随径流流失的减少仅在自由入渗条件下体现较明显,该水文条件下NO3-N、NH4-N与PO4-P流失分别减少33.3%、23.1%和40.7%;3种水文条件下,消除雨滴打击均明显减少养分随泥沙的流失,其中自由人渗条件下减少效果最明显,该水文条件下,NO3-N和NH4-N流失分别减少20.9% -54.9%和25.0% -62.3%,而PO4-P流失减少在74.6%以上.雨滴打击增大了NO3-N的淋失,但对NH4-N与PO4-P的淋失几乎无影响.消除雨滴打击后,自由人渗条件下养分的等效径流迁移深度减少26.7%-42.6%,而土壤水分饱和与壤中流条件下基本无变化.以上研究结果为有效防治坡面土壤侵蚀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尤其是在壤中流出现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王立志  董彬  宋红丽  李宝  安娟 《生态科学》2020,39(3):160-171
为利用冷暖种交替控制水体磷污染、抑制水体富营养化,揭示湖泊演化规律和机理。研究设置单季植物组(黑藻组、菹草组)和交替生长组(黑藻组+菹草组)进行实验。交替生长组在黑藻衰亡期种植菹草,监测各组上覆水和底泥中各形态磷含量的变化,计算黑藻衰亡释放磷及菹草生长吸收磷的总量,同时测定环境因子指标。分析沉水植物交替生长(黑藻+菹草)过程对衰亡期沉水植物(黑藻组)释放磷所带来的二次污染的消减作用,并分析环境因子变化与磷含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黑藻+菹草组显著(P<0.05)降低了上覆水中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和溶解性活性磷(SRP)的浓度;显著(P<0.05)降低了间隙水中DTP和SRP的浓度。底泥TP含量黑藻组呈上升趋势,黑藻+菹草和菹草组呈下降趋势。在采用菹草生物量期望2倍于衰亡植物黑藻生物量的模拟实验条件下,每实验组沉水植物黑藻衰亡分解所释放的磷为1.51 g,沉水植物菹草生长所富集吸收的磷为1.83 g。因此,菹草具备消减黑藻所释放磷的能力,可作为冷暖种交替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备选物种。实验组磷的迁移方向分别为:黑藻组磷迁移最终方向为底泥,黑藻+菹草组和菹草组磷的迁移方向为植物。黑藻+菹草组通过提高环境中DO和ORP,使得水相中磷向沉积物相中迁移,从而使得水相中各形态磷浓度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