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9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武汉东湖磷含量的变动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武汉东湖水体中磷含量(均以PO4计算)的周年逐月季节和年际变动及其分布上的差异(1973-1985年)。按面积加权法计算总磷的平均含量为0.244毫克/升(1983-1985年),总溶解磷和溶解活性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21毫克/升和0.051毫克/升(1981-1984年),总磷和总溶解磷周年中出现两次高峰含量,即春季(3-5月)和夏末秋初(8-9月)。低含量出现在水温最低的冬季(12-2月),周年中溶解活性磷高峰含量出现在冬末春初(1-3月),低含量多数出现在春天夏初(5-7月)。东湖水体中磷含量平面分布有明显的差异,而垂直分布表层和底层差异小,各种形态磷的组成中颗粒磷所占比较最大(1983-1984年平均值),平均占总磷63.4%,溶解非活性磷所占比较最小,平均占总磷12.0%。  相似文献   
12.
酿酒酵母属(S. cereviae)变异株和粟酒裂殖酵母属(S. pombe)变异株进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得到融合株SPSC,该融合株比S. cereviae具有强的自身絮凝能力。以葡萄糖浓度150g/L的底物在30~44℃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摇瓶厌氧发酵,获得最佳温度范围为34~38℃,最高发酵温度为40℃。在有效容积2.35L悬浮床反应器中,在pH值3.0~5.0范围内进行连续发酵,获得最适发酵pH为3.5~4.5。  相似文献   
13.
通过形态计量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胰岛素诱导低血糖大鼠心房肌细胞核周区特殊颗粒(ASG)的体密度、面数密度和数密度及平均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高尔基复合体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别(P>0.05)。实验组的心房利钠肽(ANP)的免疫反应强度比对照组强(P<0.001)。提示胰岛素诱导低血糖对心房利钠肽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表明ANP作为生理和病理调节递质与代谢刺激相拮抗。  相似文献   
14.
菠菜叶绿体经低渗KCL或1mmol/LEDTA溶液处理后,再用毛地黄苷法提取PSI颗粒,前者chl a/b高于后者。而EDTA-PSI颗粒的耗氧活力极强,低温荧光发射具很强的F680。SDS-凝胶电脉谱带也表明EDTA-PSI颗粒具较浓的20-24kd谱带。凡此都说明EDTA-PSI颗粒的LHPC-I含量远超过KCL-PSI颗粒的。而叶绿体经MgCl2、KCl、EDTA溶液处理后,基粒类囊体膜垛叠  相似文献   
15.
得到并分析了茶刺蛾颗粒体病毒(Darna trima Granulosis Virus缩写为DtGV)病毒粒子的SERS谱.DtGV病毒粒子通过COO(COOH)和NH_2(NH_3)基因被吸附到银溶胶表面上.Trp、Tyr和Phe残基侧链靠近银表面、以Trp残基侧链的振动增强效应最显著.上还增强特性与溶液的pH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奥司他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和研究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两组各为90例。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研究组的咳嗽、发热、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降低血清PCT、IL-6、SAA、hs-CRP水平,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FMD患儿90例作为考察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研究组接受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临床症状、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的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指标:IgA、IgM、IgG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IgA、IgM、IgG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IL-1β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HFMD患儿,可有效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壮方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影响机制。方法:选取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将其平均分成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柔肝化纤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6只。四氯化碳复合因素造模,观察记录大鼠肝脏形态,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和胶原纤维变化,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指标数值,分析大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柔肝化纤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组织增生程度均较病理模型组明显减轻。柔肝化纤颗粒低、中、高剂量组血清ALT、AST指标数值与肝组织中HYP、MDA指标水平较病理模型组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P<0.001),而柔肝化纤颗粒高剂量组GSH-Px、SOD的指标含量显著高于病理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柔肝化纤颗粒可有效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细胞损害情况,减轻其肝组织炎症程度,对肝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保肝护肝与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GSH-Px与SOD的水平、降低HYP与MDA的含量、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调节脂质代谢、减少机体胶原蛋白合成等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EGSB反应器处理含氯苯有机废水 ,主要研究了氯苯对颗粒污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氯苯对处理葡萄糖自配水的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中的细菌有较强毒害作用 ,连续投加低浓度氯苯 72d后 ,扫描电镜观察可发现颗粒污泥表面和内部细菌均明显受到损害 ,停止投加氯苯恢复运行 30d和 5 0d后 ,仍可观察到颗粒污泥内部细菌受损害的现象 ,且部分颗粒污泥内部存在着明显的空洞 ;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 ,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粒径有较大程度的增大 ;但长期接触氯苯导致部分颗粒污泥解体 ,使得小粒径污泥增多 ,而大粒径  相似文献   
20.
SZ-51是一种抗人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并显示了很好的导向血栓显像与导向溶栓性能。为了减少该单抗的免疫原性以及能获得高效表达的SZ-51“人源化”单抗,我们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a-Lys17-51VK/Hu.a-Lys30-51VH/Hu。应用Lipofectin方法分别将重、轻链表达载体导入骨髓瘤细胞SP2/0中,并在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中进行耐药克隆筛选,经过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和二次单克隆化,获得了一株高效表达重组SZ-51嵌合抗体的细胞株。培养上清中抗体蛋白的表达量为5mg/L,经Westernblot证实重组嵌合抗体具有与亲本鼠源单抗相同的GMP-140结合特性,而且能与鼠源SZ-51单抗竞争结合活化血小板。本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工程“人源化”SZ-51单抗可以作为导向载体进行导向显像与导向溶栓,并为今后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