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Peng Z  Li LZ  Zhao MJ 《ZooKeys》2012,(184):57-66
Three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Lathrobium Gravenhorst from Jiulongshan Natural Reserve, Zhejiang, East China, Lathrobium jiulongshanensesp. n., Lathrobium shenisp. n. and Lathrobium zhaotiexiongisp. n. 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A key to the Lathrobium species from Zhejiang Province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32.
浙江淳安县大坑坞剖面安吉组底部化石丰富,其中腕足动物组合属于BA3中上部,指示正常浅海底域环境。作者通过分析该层位腕足化石标本的围岩发现一个低分异度的几丁虫组合,包含3属4种,即Ancyrochitina sp.,Belonechitina cf.postrobusta sensu Butcher,Belonechitina sp.,Spinachitina verniersi。该组合具有强烈的奥陶-志留纪过渡色彩,其时代可定为奥陶纪末期至志留纪初期。这是首次在该地区获得奥陶-志留纪过渡地层的几丁虫,有助于开展国际奥陶-志留系界线精细划分对比研究。文中描述了Belonechinacf.postrobusta和Spinachiti-naverniersi。  相似文献   
33.
对位于福建省和浙江省8个地区39个村庄的乡村人居林4种林型(庭院林、道路林、水岸林和游憩林)的树木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省的乡村人居林共有乔木61科130属201种,共有灌木34科52属76种;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乔木种类较为丰富;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灌木种类较为丰富.4种林型中,庭院林树种数最多,道路林树种数最少;组成庭院林的乔木树种和单株数均最多,而组成道路林的乔木树种及单株数均最少;组成庭院林和游憩林的灌木树种和单株(丛)数均较多,组成水岸林的灌木树种及单株(丛)数最少.在福建省和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常绿树种、乡土树种和2003年以前种植的树种株数较多,分别占两省乡村人居林树木总株数的71.05%、85.57%、61.20%和65.95%、76.02%、61.43%;栽植截干和管护截干株数均较少,但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栽植截干和管护截干的株数均多于福建省.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乔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的均值均明显大于浙江省,而两省灌木的地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的均值差异较小.福建省的游憩林及浙江省的水岸林中乔木的胸径最大,而福建省的水岸林及浙江省的庭院林中灌木的地径最大;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胸径10.0 cm以上的乔木所占比例高于浙江省,其中福建省的4种林型中胸径在30.0 cm以上的乔木树种的平均胸径、种类数及株数均高于浙江省.两省乡村人居林中频度最高的10个树种明显不同,仅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共存于两省所有林型中.  相似文献   
34.
浙江天童披针叶茴香群落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于2×2列联表的种间联结分析和,检验,对浙江天童保存较好的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群落的种间联结性进行研究,以揭示披针叶茴香在群落中的地位及种间联结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群落内所有树种间总体呈显著正联结[W(49.607)〉x0.05,32^2(46.194)];群落内所有物种间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数比例高于显著负联结的种对数比例,但无显著联结种对数的比例最大。这表明群落处于稳定共存的状态。(2)披针叶茴香与石楠、尖萼毛柃、苦槠、四川山矾等7种呈显著正关联,仅与枫香呈显著负联结,与多数种间联结性不显著;披针叶茴香与多数种的联结系数(AC)值大于0.5(74.3%),其中正联结种对数明显多于负联结种对数,表明披针叶茴香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与多数种群互利共存。此研究结果对制定该物种合适的就地保护措施、种群恢复以及人工规模栽培配置模式、生境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浙江丽水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水市位于浙江西南部,是浙江木本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木本植物95科338属1128种。通过对科、属、种的统计分析,该地区木本植物区系基本特征为:(1)植物种类丰富;(2)起源古老、单型属和寡种属较多;(3)各类地理成分复杂,与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以温带成分为主;(4)区系过渡性明显。  相似文献   
36.
浙江中部地区野榧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浙江中部地区被称为"野榧"的植物,并非指一种植物,而是三尖杉、南方红豆杉、粗榧和野生榧树等几种植物.同时介绍了它们的叶与果实的主要区别;指出这些重要野生植物资源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37.
浙江庆元槠栲林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样方法对浙江省庆元县槠栲林的群落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该槠栲林主要分为甜槠[Castanopsis eyrei (Champ. ex Benth.) Tutch.]林[含甜槠-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林]、栲(C. fargesii Franch.)林、米槠[C. carlesii (Hemsl.) Hayata]林、罗浮栲(C. fabrii Hance)林、南岭栲(C. fordii Hance)林5个类型,并对各个群落类型的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年龄结构分析表明:甜槠林和米槠林为金字塔形结构; 南岭栲林为纺锤形结构; 罗浮栲林和甜槠-木荷林部分年龄结构缺失; 栲林既有金字塔形,也有年龄结构缺失的类型.从幼苗和幼树数量分析,大多类型更新情况良好,罗浮栲林和南岭栲林更新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38.
浙江省主要木本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有分布或载培的木本药用植物的种类(约118种),以及主要种类(42种)的分布及药用功效,木本药用植物既具有药用价值,又可以绿化,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建议重视木本药用植物的保护,载培及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39.
中国浙江新昌化石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发现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省新昌县中生代地层中的一种化石木新种———新昌南洋杉型木 (AraucarioxylonxinchangenseDuansp .nov .)。这种化石木保存在早白垩世馆头组中、下部的紫红色泥砂岩中 ,分布在新昌县城西部 ,南北绵延 2 5公里、东西宽约 2公里的狭长地区。由于在化石木产区曾发现过多种植物化石 ,因而确定了该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处于我国的欧洲 中国植物区内 ,属亚热带 热带气候区 ,种种迹象表明此时气候有些干旱。同区发现的松柏目叶化石 ,其气孔构造与南洋杉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这一点似乎与化石木之属可以对应。  相似文献   
40.
Cheilostomatous Bryozoa from Vanuatu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esent account of some Bryozoa from Vanuatu is the first study of reef-flat species from the eastern Coral Sea. Based o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several shallow water localities on the island of Efate, a total of 92 species is described, including a new family, three new genera and 20 new species. Some of the newly recognized species are the result of taxonomic revision stimulated by these new samples, while others are entirely new to science. Of the new taxa described here, 16 are presently known only from Vanuatu. The total number of species recorded does not accurately represent the true taxonomic diversity of the Cheilostomatida of Vanuatu, and further sampling, at other localities and in other habitats, is needed before it can be reasonably estimated. The fauna is predominantly Indo-West Pacific in character with a high proportion of species apparently known only in the Southwest Pacif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