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商品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浙江省主要产竹区4县(市)商品竹林27个样地,对土壤主要有机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残留的有机农药种类为有机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有机磷(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P)和拟除虫菊农药(pyrethroid,PY),未检测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有机氯农药残留种类为HCH、DDT、百菌清、五氯硝基苯、三氯杀螨醇,其中,HCH、DDT检出率分别为100%和70.37%.有机磷农药残留种类为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甲胺磷和乐果,其中,甲基对硫磷检出率96.30%.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种类为氯氰菊酯、顺-氰戊菊酯,检出率分别为18.52%和62.90%;顺-氰戊菊酯残留量达1 227.14μg·kg-1,其他种类农药残留量低于150 μg·kg-1;这说明,试验取样区商品竹林土壤普遍存在有机农药污染:有机氯、有机磷残留量较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较高.竹林经营类型、经营水平、土地利用方式对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残留有一定的影响,集约经营竹林显著高于粗放经营竹林,笋用竹林较毛竹笋材两用林高,山地竹林较原农业耕作地改种为竹林的低.  相似文献   
2.
浙江天童披针叶茴香群落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于2×2列联表的种间联结分析和,检验,对浙江天童保存较好的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群落的种间联结性进行研究,以揭示披针叶茴香在群落中的地位及种间联结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群落内所有树种间总体呈显著正联结[W(49.607)〉x0.05,32^2(46.194)];群落内所有物种间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数比例高于显著负联结的种对数比例,但无显著联结种对数的比例最大。这表明群落处于稳定共存的状态。(2)披针叶茴香与石楠、尖萼毛柃、苦槠、四川山矾等7种呈显著正关联,仅与枫香呈显著负联结,与多数种间联结性不显著;披针叶茴香与多数种的联结系数(AC)值大于0.5(74.3%),其中正联结种对数明显多于负联结种对数,表明披针叶茴香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与多数种群互利共存。此研究结果对制定该物种合适的就地保护措施、种群恢复以及人工规模栽培配置模式、生境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浙江天童披叶茴香群落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于2×2列联表的种间联结分析和x2检验,对浙江天童保存较好的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群落的种间联结性进行研究,以揭示披针叶茴香在群落中的地位及种间联结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群落内所有树种间总体呈显著正联结[W(49.607)>x20.0.5,32,(46.194)];群落内所有物种问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数比例高于显著负联结的种对数比例,但无显著联结种对数的比例最大.这表明群落处于稳定共存的状态.(2)披针叶茴香与石楠、尖萼毛柃、苦槠、四川山矾等7种呈显著正关联,仅与枫香旱显著负联结,与多数种问联结性不显著;披针叶茼香与多数种的联结系数(AC)值人于0.5(74.3%),其中正联结种埘数明显多于负联结种埘数,表明披针叶茴香住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与多数种群互利共存.此研究结果对制定该物种合适的就地保护措施、种群恢复以及人工规模栽培配置模式、生境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芦苇光合生理特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杭州湾滨海滩涂湿地自然生长的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于芦苇生长季(5~11月份)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其光合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芦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在生长季节内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过程,且均在7月份分别达到其最大值27.42、3.02和58.85 μmol*m-2*s-1,而表观量子效率(AQE)的变化无明显规律;芦苇Pmax的动态变化主要受叶绿素含量(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和环境因子(主要包括大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其次是叶片营养元素P、N含量.  相似文献   
5.
动态平衡理论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理论基础,各种有机体是否存在一个固定的化学计量比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研究了杭州湾滨海湿地3种优势物种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糙叶薹草(Carex scabrifoli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叶片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3种植物叶片N含量范围分别是7.41–17.12、7.47–13.15和6.03–18.09mg·g–1,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1.69±2.66)、(10.17±1.53)和(11.56±3.19)mg·g–1;叶片P范围分别是0.34–2.60、0.41–1.10和0.35–2.04mg·g–1,平均值为(0.93±0.62)、(0.74±0.23)和(0.82±0.53)mg·g–1;N:P范围分别是7.19–30.63、11.58–16.81和8.62–21.86,平均值为16.83±8.31、14.53±3.91和16.49±5.51,可见不同植物其生态化学计量值范围存在一定差异,但经方差分析发现3种草本植物间生长季节内N、P元素含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各物种叶片N、P含量均表现出在生长初期显著大于其他生长季节(p0.05),生长旺季(6、7月)随着叶片生物量的持续增加,N、P含量逐渐降低并达到最小值,随后8–9月叶片不再生长而N、P含量逐渐回升,在10月叶片衰老时N、P含量再次下降;叶片N:P则在生长初期较小,在生长旺季先升高后降低,随后叶片成熟不再生长时又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散生型笋用竹笋中有机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主要产竹区竹笋进行多点取样,对主要有机农药残留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残留的有机农药种类主要为3种有机氯农药,即HCH、DDT、五氯硝基苯,HCH、DDT检出率均100%,五氯硝基苯(PNCB)检出率75%,残留量均值均低于国家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50μg·kg^-1)。经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试验笋样可分为2类,即安全类和基本安全类,分别占82.14%和17.86%,虽然试验取样区竹笋普遍检出HCH、DDT残留,但污染并不严重。竹林经营类型、经营水平、土地利用方式对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残留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竹林经营类型、经营水平和土地利用方式竹林竹笋有机农药残留规律与竹林地土壤有机农药残留规律类似。  相似文献   
7.
旱柳光合作用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于2007年5—11月对杭州湾滨海湿地自然生长的唯一乔木树种——旱柳(Salix matsudana)的叶片光合作用和环境因子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生长季节各月所选典型天气下的Pn大小顺序表现为8月>9月>7月>6月>5月>10月>11月;其中5、6、10和11月,旱柳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经分析发现叶片温度(Tl)、大气水汽压亏缺(VPD)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Pn变化的主导因子;7—9月Pn日变化出现“午休”现象,环境因子VPDT、和相对湿度(RH)成为主导影响因子;就整个生长季节来看,各因子对Pn变化的影响均显著,TlVPD是最主要的2个影响因子。由此可见,旱柳生长季节光合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各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杭州湾滩涂湿地植被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杭州湾不同年份形成的滩涂湿地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结合样方法进行调查取样,并通过除趋势对应分析排序研究了群落演替的动态和方向,同时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了物种多样性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植被群落演替序列为海三棱藨草群落→芦苇群落→柽柳 芦苇群落→旱柳 白茅群落;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均匀度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杭州湾滨海滩涂盐基阳离子对植物分布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统贵  吴明  虞木奎  萧江华  成向荣 《生态学报》2011,31(20):6022-6028
滨海滩涂由于其高含盐量显著影响了植物群落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目前有关滩涂含盐量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较多,但不同区域盐基离子组成不同,且对植物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以杭州湾南岸不同年代形成的滩涂为研究对象,系统监测了50个样方土壤交换性盐基阳离子的组成、分布和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等,采用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了4种盐基阳离子对物种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滩涂4种主要盐基阳离子含量(g/kg)大小顺序为Ca2+>Na+>Mg2+>K+,其中Ca2+占到总含量的61.97%;经DCCA分析发现4种盐基阳离子对植物群落的分布均有显著影响,但以Ca2+的影响程度最大;随着盐基离子含量的逐渐降低,物种数量逐渐增加,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同时也发现Ca2+对两种多样性指数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披针叶茴香光合特性对水分胁迫和复水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对水分胁迫的响应,选用4个不同产地的披针叶茴香(浙江临安产地(LA)、浙江开化产地(KH)、江西武宁产地(WN)和福建南平产地(NP))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不同水分胁迫下幼苗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强度增加,不同产地幼苗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值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的变化趋势存在产地差异,基本为先升后降;而表观光量子效率(AQY)呈增加的趋势.在水分胁迫复水后,4个产地幼苗LSP、LCP、AQY和Pmax值与正常供水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WN、KH和LA幼苗LSP值大于正常供水;除NP幼苗外,其余产地幼苗LCP值均不同程度快速回升;KH和WN幼苗Pmax值高于正常供水,LA和NP幼苗Pmax低于正常供水;WN、KH和LA幼苗的AQY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供水.表明披针叶茴香不同产地植株光合特性对光强和水分敏感性不同,WN产地植株对水分和光照的需求较广、适应能力较强,其次为NP产地,而浙江产地(KH、LA)植株对于水分的要求较高.水分胁迫下,披针叶茴香幼苗光合响应曲线亦存在差异,在低光范围(≤200 μmol· m-2·s-1)时,其净光合速率(Pn)光响应值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当光强增大时,光照负面影响大于水分影响.表明披针叶茴香生长需要适宜水分,但最需要适宜光照,土壤水分条件较低时需实施弱光栽培措施来缓和逆境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