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1篇
  免费   605篇
  国内免费   254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数种昆虫5S rRNA结构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已知结构的昆虫5S rRNA的核苷酸顺序,发现同科、同目的昆虫比不同科、不同目的昆虫有较少的核苷酸差别.根据Kimura和Ohta(1972)提出的经验公式,绘制了数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图.结果表明,从分子进化得到的结论和经典分类基本上是一致的.根据DeWachter等(1982)提出的二级结构模型,归纳分析这些昆虫5S rRNA,发现保守位点与半保守位点(同一位点仅出现二种核苷酸残基)之和几乎占整个5S rRNA分子的100%.  相似文献   
12.
TPA对原代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TPA对32例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分化诱导结果。TPA(1.6×10~-7M)可诱导急性非淋巴细胞(ANLL)白血病细胞迅速出现单核巨噬细胞分化标志:细胞贴壁、胞浆丝状伪足形成,具有类似巨噬细胞的形态改变及相应的细胞化学反应特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桨细胞白血病(PCL)细胞不发生上述变化,表现为细胞聚集成闭现象。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出现桨细胞样形态转化。初发与复发病例的诱导反应相类似。TPA体外诱导分化实验,有助于了解病人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潜能,对于鉴别粒单系和淋巴系两类白血病,尤其对于用常规方法分型困难的低分化白血病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凝胶直读法、末端鉴定法等相配合,测定了樗蚕(Philosamia cynthia)絲腺5SrRNA的核苷酸顺序:AGACAACGUCCAUACCACGUUGAAAACACCGGUUCUCGUCCGAUCACCGAAGUCAAGCAACGUCGGGCGCGGUCAGUACUUGGAUGGGUGACCGCCUGGGAACACCGCGUGCUGUUGGCUU比较了樗蚕、蓖麻蚕、柞蚕、家蚕、果蝇等5SrRNA结构差异,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昆虫的分化。  相似文献   
14.
 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将噬菌体T7基因6.5和6.7从整个噬菌体T7基因组中分离出来,插入到质粒pBR322中去,转化E.Coli HMS174,筛选出这两个基因的成功克隆。运用同样手段,从整个噬菌体T7基因组中分离出含有部分基因6编码序列,而不含基因6.5和6.7编码序列的T7DNA片段,插入到pBR322的衍生质粒中去,转化Ecoli C1757,再用含有基因6和基因7的双突变噬菌体T7去感染这一转化菌,通过同源交叉而得到缺失基因6.5和6.7的噬菌体T7缺失变种。这种噬菌体只能在载有噬菌体T7基因6.5和6.7,或者只载有基因6.7质粒的寄主中增殖。通过噬菌体结构蛋白电泳分析证明,这种噬菌体丢失了野生型菌体T7所具有的两条结构蛋白带。  相似文献   
15.
在pH7.5条件下,用NBS对PEP羧化酶中色氨酸残基进行共价修饰表明,PEP羧化酶中48个色氨酸残基均能被NBS修饰。用邹承鲁图解法求得,其中4个残基为酶表现催化活性所必需的。 PEP羧化酶的变构效应剂G6P、Gly及Mal分别与酶预保温后,再经NBS修饰,前两种处理中,同样浓度的NBS所用修饰的色氨酸残基数和处理后的残存酶活与对照相比有很大的差异,而用Mal处理的,两者与对照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用~3H-TdR掺入法研究花粉提取物对带瘤小鼠胸腺T细胞在有丝分裂原作用下增殖反应的影响。并用酵母多糖混合玫瑰花形成试验,观察其胸腺细胞中T、Tr和T_μ细胞数量变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带瘤小鼠胸腺细胞的增殖反应均低于正常小鼠,经花粉提取物灌胃后,其胸腺细胞的增殖反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T、Tr及T_μ细胞数均比对照组升高。说明花粉提取物具有促进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感染人体的皮肤粘膜并引起乳头状瘤病变的病毒。目前发现的HPV已有63型,不同型的HPV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病变。HPV 16主要与生殖系统的肿瘤尤其是子宫颈癌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18.
在家兔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微量注射吗啡产生的镇痛作用可被伏核内注射β-内啡肽抗体所对抗,在损毁下丘脑弓状核区(ARH)后该对抗效应消失。但损毁ARH并不影响PAG注射吗啡所引起的镇痛作用,也不影响伏核注射纳洛酮对于PAG内注射吗啡引起镇痛的对抗作用,以上结果提示,(1)从PAG到伏核的上行镇痛通路中有ARH及β-内啡肽能纤维参与;(2)除β-内啡肽以外,伏核内尚有其它阿片肽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甾体激素撤退方法造成移植在地鼠颊囊内人子宫内膜出血的动物模型,研究消炎痛和PGF_(2a)对内膜出血的作用。结果表明,注射三种不同剂量消炎痛并不能完全抑制内膜出血,但对内膜出血时间有延缓作用。用两种不同剂量的PGF_(2a)采取缓慢释放给药方法,虽然地鼠在给药后外周血液中PGF_(2a)水平比给药前显著增高,但内膜出血并不出现在撤退甾体激素之前。结果提示,PGF_(2a)对内膜血管破裂无直接作用,而纤溶活性变化可能是触子宫内膜出血更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对浙江省1982~1984年注射了美国产浓缩Ⅶ因子制剂的18例血友病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TSA)检测了血清中淋巴腺病病毒/人T细胞Ⅲ型病毒(LAV/HTLV-Ⅲ)抗体,发现4例阳性,并经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印迹法证实。2例应用了国产浓缩Ⅷ因子者抗体阴性。一例从美国来华旅游死于艾滋病者,LAV/HTLV-Ⅲ抗体阳性。本研究证明,LAV/HTLVⅢ病毒巳通过美国生产的Ⅷ因子制剂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