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石洁  王长军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0090-0098
病原菌对宿主致病是病原菌与宿主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可造成宿主在细胞、组织及器官不同水平的损伤。病原菌对宿主的致病性及毒力,一方面在于病原菌,另一方面在于宿主因素以及宿主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病原菌-宿主在细胞水平的相互作用是病原菌感染致病的重要环节。结合本课题组对猪链球菌的研究,从黏附与定殖、侵袭、逃避与扩散等方面概述病原菌逃避宿主细胞防御的机制。  相似文献   
72.
【目的】进一步研究橡胶树胶孢炭疽菌致病分子机理。【方法】通过含ILV1基因(具氯嘧磺隆抗性)的pSULF.gfp双元载体农杆菌AGL-1介导进行橡胶树胶孢炭疽菌遗传转化,利用氯嘧磺隆抗性标记筛选转化子,对转化子PCR验证及荧光显微观察;采用离体古铜期橡胶树叶无伤接种法进行致病性缺陷转化子筛选,并对转化子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获得含3 721个转化子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转化效率为150 400个转化子/106孢子,从3 721个转化子中筛选得到致病性缺陷转化子25个;随机选取20个转化子进行遗传稳定性测定,在不含氯嘧磺隆PDA平板上继代培养10次后仍保持氯嘧磺隆抗性,且表型稳定,表明插入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结论】可以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橡胶孢炭疽菌转化,构建橡胶树胶孢炭疽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筛选致病缺陷突变菌,为进一步研究该菌致病相关基因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3.
目的调查研究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市儿童医院成人与儿童病区下呼吸道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差异与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的所有成人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痰,咽拭)进行微生物检验并统计分析。结果成人感染以非发酵细菌为主,并且出现MDR/PDR现象;儿童细菌性感染以肠杆菌细菌为主;G+菌感染还是以金黄色葡萄为主,也有MRSA菌株出现,未超过15%,远远低于成人水平。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占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的首位,头孢三、四代对成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在50%左右;阿米卡星有很好的敏感性,耐药率为5.2%;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已达20.59%;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0%左右。成人鲍曼不动杆菌只有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好的敏感性,耐药率在10%左右;并且已经出现全耐药菌株。儿童检出病原菌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未发现耐药菌株,对头孢三、四代仍有较好的敏感性,还没出现高耐菌株。头孢三、四代对成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已高达75%左右;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将达20%。儿童中MRSA检出率为13.32%,成人已高达72.1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那唑胺耐药菌株。结论儿童与成人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应杜绝滥用抗生素,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深圳市人民医院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55株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进行常规鉴定,用k-B法或ATB-FUNGUS 3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病原菌构成比前5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7.9%)、假丝酵母(18.0%)、肠球菌(13.1%)、肺炎克雷伯菌(6.6%)、铜绿假单胞菌(6.3%)。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4.3%~26.8%。结论深圳市人民医院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假丝酵母和肠球菌等为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应加强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了解各病区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医生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方法 对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鄞州第二医院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临床送检的8409例血液标本经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用美国德灵公司Walkaway 40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85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22株,革兰阳性球菌396株,真菌35株.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首位,其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检出菌数量居前三位的病区是重症监护病房、消化内科及肾内科.各病区的病原菌分布不尽相同.丁胺卡那、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未发现耐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该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各主要病区病原菌分布不尽相同,临床医生应跟据药敏结果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6.
B.animalis V9对腹泻动物的保护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益生菌B.animalis V9对腹泻动物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腹泻致病菌的拮抗效果。方法采用自制的腹泻SPF鼠,喂服B.animalis V9,观察并检测腹泻致病菌,并在体外试验益生菌B.animalisV9对腹泻致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SPF鼠致泻动物模型喂食B.animalisV9,剂量为1.0×10^8CFU/(只·d),3d后腹泻治愈率为90%,死亡率为9%,对照组自然恢复率为16%,死亡率为41%,其余仍有不同程度的腹泻现象。B.animalis V9在体外对志贺痢疾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共同培养60h后均未检测到上述4种致病菌。结论B.animalisV9可以有效的对腹泻小鼠进行治疗,其机制在于B.animalisV9对致泻菌株具有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7.
2001—2002年,分别对两起养殖的石鲽(Stone flounder,Kareius bicoloratusL.)病害进行了检验,均表现为败血症感染特征。经以20尾病(死)石鲽(每起病例各10尾)做病变组织中细菌检查、细菌分离与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等的病原学检验,表明两起被检病例均为同种的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感染;另在其中1起病例所检10尾石鲽的2尾中,同时检出了呈继发感染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通过对所分离后做纯培养的60株杀鲑气单胞菌6、株不动杆菌分别进行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Phenotypic information)及代表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其中的杀鲑气单胞菌为一个新亚种,不动杆菌为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的一个新形态型;又择代表菌株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进行了表观性状、DNA中C Cmol%的测定等的复核鉴定,并将其中的杀鲑气单胞菌新亚种定名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subsp.flounderacidasubsp.no...  相似文献   
78.
PCR技术应用于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检测,方法简单、省时。但是,真菌的DNA提取较为困难。本文推荐一种既简单又经济快速的提取皮肤真菌DNA的方法,并能成功用于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质量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用WHONET5.4软件对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血培养标本中分离阳性率分别为9.4%、10.3%和11.6%;革兰阳性球菌3年分离率在逐年增加:分别为40.9%、48.7%和53.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5.4%、50.7%和41.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布氏杆菌的分离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葡萄球菌中MRSA3年的检出率是57.9%、61.5%和76.2%;MRSE的检出率是76.9%、78.6%和78.70%;大肠埃希菌ESBL的检出率分别是47.2%、61.3%和52.8%,肺炎克雷伯菌ESBL的检出率是46.2%、45.5%和41.2%;耐药性分析显示糖肽类或口恶唑脘酮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最高,碳氢霉烯类及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美罗培南敏感性较好。结论2006~2008年血培养标本中革兰阳性球菌的分离率和葡萄球菌中MRSA的检出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应加强监测,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0.
吴静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12):1122-1124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微生物分离率及其耐药性,为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近一年来临床标本的细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采用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从2 989份标本中分离出644株病原菌,其中G-杆菌占67.7%,G+球菌占23.29%,真菌58株占9.01%。药敏结果显示大多细菌呈现泛耐药性。结论临床感染以G-杆菌为主,G-杆菌又以NFGNB常见,而G+球菌中肠球菌占主要地位。且这些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