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5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在荔枝和龙眼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ABA水平先是上升,至大约78~80DPA时出现高峰,之后两者ABA含量均不断下降。果实成熟时采收的种子,ABA含量比高峰时分别下降近6倍。另外,随着种子的发育,种子及其胚轴对外源ABA的敏感性(SABA)亦持续下降。10-4mol/LABA可以完全抑制90DPA前的荔枝和龙眼种子的萌发,但对成熟种子10-2mol/LABA亦不能抑制其萌发。龙眼种子离体胚轴的SABA高于荔枝。ABA含量与敏感性的这种变化可能是两种顽拗性种子成熟时萌动,进而不耐脱水贮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鼎湖山植被演替过程中椎栗和荷木种群的动态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是以各优势种群的动态为其表现特征的。本项研究系统地研究了鼎湖山森林植被演替过程各优势种群的动态。本文研究演替顶极建群种椎栗和荷木等阳生性种群的动态,结果表明其生态位宽度在演替过程中由入侵针叶林起逐渐开始增大,至阳生性为优势常绿阔叶树阶段时为最大,此后渐渐下降,但不会下降为零。在其演变过程中,这些阳生性的种群格局由集群分布演变为趋于随机分布;其与早期先锋种马尾松树种的生态位宽度重叠值和种间联结值由高向低转变,而与中生性树种却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和种间联结值,但这两方面的值在后期有减弱的趋向。这些结果一方面说明该种群的先锋特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由于成熟群落的循环更新使群落结构出现不均匀与镶嵌,使这些阳生性先锋种群 在演替的后期仍以一定数量存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维生素A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生长及视觉器官的影响,获得如下结果:1.体长 4cm、体重1g小虾对饲料中VA的最适添加量为 18,000 IU/100g饲料,体长8cm,体重7g大虾对饲料 中VA的最适添加量为12,000 IU/100g饲料,在VA最适添加量下,对虾增长、增重最快,饲料系数最 低。2.中国对虾的视网膜电图在暗适应条件下有b、c、d三波,在白、蓝、黄三种光照刺激下,只有A3组 (12,000IU/100g饲料)其视网膜电位达最高值,即b波振幅达2.45mV,d波振幅达3.7mV,表明VA 在最适添加量下,视觉反应灵敏,视觉功能正常; 3.VA最适添加量的 A3组对虾眼组织完整、无畸变, 而VA含量过高或不足各组,其小眼、视网膜、髓体、X-器官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畸变、不完整、干瘪等现 象,表明VA投喂量不当时,会引起视觉器官的发育障碍或病变。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报道从睡眠剥夺(SD)48—72h的灵长类原宗(primitivestock)Tupaiabelangerichinensis(TBC)提取内源性“睡眠因子”(sleepfactor)S2C和S4B。收集的尿液经超滤,清液冻干经SephadexG15分离得到FractionⅠ-Ⅴ。活性测定发现Fraction-Ⅲ(S2C)呈现显著δ-增强促眠效应。经SephadexG25和SephadexLH20进一步净化的S4B也呈现显著δ-增强促眠效应。  相似文献   
15.
荔枝果实以10ppm的6-BA、NAA、GA_3 NAA或PVP(1%) NAA处理2min,1℃贮藏8天后再于室温放2天。EPR分析表明果皮的有机自由基(g因子2.0030)比对照低9%—22%,花色素苷含量高5%—46%。离体果皮小圆片经同法浸泡1h或16h,有机自由基反而比对照高。O_2~-的捕获剂Tiron和抗氧化剂PG CA处理果皮小圆片1h,有机自由基降低8%—11%,处理16h则自由基高于对照。邻苯二酚(pH 8.4)和H_2O_2加速果色变褐,有机自由基增高10%—370%。果皮离体后自由基的EPR波谱特征也发生变化,除了一个g因子2.0026—2.0027的主峰外,尚出现另一个小峰。结果表明荔枝果皮褐变的部分原因是有机自由基增高之故。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北五味子一新变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发表了黑龙江省产北五味子一新变种:白果五味子  相似文献   
17.
女贞和白蜡树的树皮结构及次生韧皮部发育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贞(LigustrumbucidumAit)和白蜡树(FraxinuschinensisRoxb)是白蜡虫的两种主要寄主树。树皮由外向内为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的纤维束和次生韧皮部.它们的筛管分子具复筛板或单筛板,具P-蛋白质和筛管淀粉。伴胞为与筛管分等长的一列或单个细胞。筛管寿命在女贞中最长为一年,在白蜡树中则不超过8个月.形成层活动时间在女贞中是3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在白蜡树中是3月中下旬到11月下旬.两种树木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在3月中旬已开始分化,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化停止的时间在女贞中分别是11月中旬和12月下旬;在白蜡树中分别是9月下旬和11月下旬.两种树木在冬季都有部分分化的筛管分子,白蜡树中的部分分化的筛管分子于秋季形成,翌年3月中旬成熟,同年9—10月瓦解。女贞枝条冬季平均保留170.2μm的具功能韧皮部区;而白蜡树在径向仅保留数列细胞宽的具功能韧皮都区越冬.  相似文献   
18.
菜心(BrassicacampestrisL.ssp.chinensisvar.utilis)叶子高速捣碎后,滤液经酸碱处理,硫酸铵分步沉淀,凝胶柱层析等步骤分离纯化溶菌酶,酶比活力达3414.6U/mg,纯化倍数为197.4。菜心溶菌酶在较宽的温度或pH值范围均有活性,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5.8,底物Km值为87μg/mL。该酶对热和酸碱的稳定性较高,巯基和酪氨酸残基不是该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探讨了进化地位不同的三种动物的短时空间记忆功能及其与前额叶背侧部进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延缓反应作业中,经1000次训练后,7只恒河猴对空间位置的记忆时间平均为7.7±3.2min,懒猴为3.8±0.44min,而树鼩即使在延缓时间几乎为零秒的延缓反应中,其正确反应率也未达到90%标准。一种延缓时间仅测试一个单元,即不经训练的实验表明,恒河猴在延缓期为“0”—5min的各测试单元中,正确反应率稳定在80%以上;懒猴在延缓时间为“0”—4min的各测试单元中,平均正确反应率与恒河猴无明显差异,而当延缓时间增加到5min时,在延缓反应作业中取得的成绩显著下降;树鼩在延缓时间为1—5min的作业中取得的正确反应率在70%以下。3种动物在视觉辨别学习作业中却无明显差异。形态学研究表明,灵长类大脑前额叶的面积和结构的复杂性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增大,如恒河猴大脑前额叶的表面积占大脑半球表面积的11.5%(Brodmann,1929),其内颗粒层发达,背侧部明显凸起,主沟区发达;懒猴的前额叶表面积占其大脑半球表面积的8.3%,背侧部凸起不显著,主沟未形成,额极内颗粒层分化明显,背侧部的内颗粒层较内侧部的发达程度差(Sanides,1967);树鼩的前额叶表面积占7.5%,额极的内颗粒层分化不明显,为非颗粒化区,此区之后为颗粒区  相似文献   
20.
基于此前辽宁省爬行动物调查资料和分类学研究,结合近年来野外调查进展,对辽宁省爬行动物名录和区系进行修订,并报道辽宁省蛇类新记录二种——乌梢蛇(Ptyasdhumnades)和黑头剑蛇(Sibynophischinensis)。根据从辽宁省凌源市野外获得的影像资料进一步确认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在辽宁省的分布。另依据采集自葫芦岛市的1号王锦蛇(E. carinata)标本对该种在辽宁省的分布予以补充描述。截至2023年5月,辽宁省记录爬行动物2目11科21属37种,其中,龟鳖目3科4属5种,有鳞目蜥蜴亚目3科5属10种,蛇亚目5科12属22种。爬行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此外,有15个物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三卷爬行动物》评估为受威胁物种。根据辽宁省爬行动物最新分布信息,将辽宁省划分为6个动物地理省,分别为辽东山地丘陵省、辽东半岛山地丘陵省、辽河平原省、努鲁儿虎山北麓丘陵台地及西辽河沙地省、辽西山地丘陵省和冀辽山地省,其中,冀辽山地省为本研究中新增动物地理省。扩大原辽东半岛丘陵省涵盖范围,并将其名称修订为“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