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3篇
  免费   793篇
  国内免费   102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一些抗癌药物对荷瘤小鼠血清中唾液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荷六种小鼠肿瘤S180肉瘤(实体型和腹水型),腹水肝癌,艾氏腹水瘤,白血病P388和Lewis肺癌的小鼠腹水和血清中唾液酸含量,结果显示血清中唾液酸含量与肿瘤生长,肿瘤类型有关。腹水中唾液酸含量高,推测肿瘤能比正常组织产生更多唾液酸。对四种腹水肿瘤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板鉴定,发现HepA腹水中葡萄糖代唾液酸含量明显低于其它三种腹水瘤。还研究了十几种抗癌药物对荷S180和Lewis肺癌小鼠血清中唾  相似文献   
83.
基于谱效关联分析筛选艾叶挥发油抑菌活性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s)。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艾叶挥发油,选择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构建15批艾叶挥发油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热图、聚类分析;检测不同批次艾叶挥发油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及单体成分验证实验筛选艾叶挥发油质量标志物。GC-MS检测鉴定出49种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类、倍半萜类及其氧化物。指纹图谱筛选出17个共有峰,包括桉树脑、樟脑和龙脑等,相似度在0.96~0.99。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不同产区艾叶分为两类。相对含量较高且热图显示差异较大的成分有桉树脑、樟脑、龙脑、松油醇。15批次艾叶挥发油对白色念珠菌抑菌圈在9.00~11.56 mm;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在9.33~12.44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在9.33~12.89 mm。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抑菌活性的潜在质量标志物是桉树脑、樟脑和龙脑。单体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除桉树脑外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筛选出艾叶挥发油抑菌活性的质量标志物为樟脑和龙脑。  相似文献   
84.
作者观察了8Gyγ线全身照射正常和DEN诱发的肝癌大鼠其肝(癌)细胞核RNA合成的辐射生物效应,发现:<1>正常大鼠在受照射后4h出现一次性的RNA合成增高期,而后表现为抑制,出现双相效应;而肝癌大鼠在受照后4年18h均表现为强烈抑制;<2>在抑制了内源性染色质模板后,转外源模板的游离型RNA聚合酶出现与染色质结合型酶相似的辐射效应,提示射线可直接影响RNA聚合酶;<3>在照射后4和18h,RNA  相似文献   
85.
T细胞是抗癌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表面表达的特定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负责识别抗原肽并引发免疫反应。在肿瘤免疫研究中,分析TCR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对于理解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免疫治疗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侧重于单独分析多样性或特异性,尽管这两者都与肿瘤的有效免疫相关,但并非总是呈现正相关。本文探讨了肿瘤免疫中TCR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指出综合分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必要性,给出综合性概念——TCR有效多样性的定义,介绍并讨论了已有的少量相关研究成果。揭示有效多样性的科学意义需要综合分析TCR的多样性、特异性和有效性,结合充分的实验来进行建模和量化表征。有效多样性对于深入了解TCR在肿瘤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未来的癌症早筛、治疗和预后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王健  武晓丽 《生命科学》2023,(8):1105-11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AD的病理变化发生在临床症状之前几十年,早期诊断和干预有助于缓解疾病进展。目前,研究正在从基于症状的临床诊断转向基于病理标志物的生物学诊断。本文综述了AD最常用的早期诊断成像技术,介绍其成像原理、局限性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AD早期诊断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预测多模态成像和诊疗一体化可能是未来AD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7.
88.
摘要 目的:探讨失眠障碍患者脑部CT影像学变化与学习记忆功能变化、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失眠障碍患者50例,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两组受试者均使用飞利浦64排CT进行扫描,检测计算额角指数与海马指数,对比两组受试者的额角指数、海马指数,对比两组受试者的临床记忆评分、睡眠质量评分、WCST评分,分析两组受试者的临床症状,分析观察组患者额角指数、海马指数与临床记忆评分、睡眠指数评分、WCST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额角指数、海马指数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临床记忆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完成测验数、选择错误率、完成第一个应答数、持续错误率、错误应答数明显较对照组高,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比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躯体感觉评分及心理感觉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额角指数、海马指数与临床记忆评分呈正比,与睡眠质量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呈反比,与WCST评分中的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比呈正比,与WCST评分中的完成测验数、选择错误率、完成第一个应答数、持续错误率、错误应答数呈反比(P<0.05)。结论:脑部CT影像学结果发现,失眠障碍存在学习记忆功能变化,与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性、睡眠质量存在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容量对胸段经椎间孔硬膜外注射(TFEI)药液扩散范围和镇痛效果的影响以及胸段TFEI用于诊断性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胸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4组,实施单次TFEI并分别注入不同容量含造影剂局麻药(A组:0.2 mL;B组:0.5 mL;C组:1.0 mL;D组:2 mL),CT扫描并观察造影剂在硬膜外向头侧、尾侧及总扩散节段,造影剂在椎间孔、同侧椎旁间隙、同侧及对侧硬膜外间隙扩散情况,判断是否为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评估注射前、注射后30分钟及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头侧和尾侧扩散节段以及总扩散节段数,D组最多,A组最少(P<0.05);C组、D组造影剂扩散≥3个节段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C组、D组病例造影剂扩散至同侧椎旁间隙和对侧硬膜外间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仅A组37.1%的病例实现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其余各组均无选择性阻滞病例。注射后30分钟,C、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组(P<0.05);注射后24小时,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胸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TFEI药液扩散范围随注射容量的增加而扩大,且在硬膜外倾向于头侧扩散,2 mL容量单次TFEI可阻滞3个以上的神经节段,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胸段TFEI行诊断性阻滞的可行性较差。  相似文献   
9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宫颈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术后复发的预测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8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者50例,两组均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的CA125、CA153、CA199、CEA水平,观察组患者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2月。对比两组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复发情况,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的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结果,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宫颈癌患者不同FIGO分期、间质浸润深度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间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3~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截止2022年12月末次随访,82例患者术后复发18例(21.9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FIGO分期在ⅡA期、间质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CA125≥307.41 U/mL、CA153≥185.89 U/mL、CA199≥153.23 U/mL、CEA≥30.15 ng/mL是影响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A125+CA153+CA199+CEA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的AUC明显较CA125、CA153、CA199、CEA单独指标预测价值高(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CA125、CA153、CA199、CEA高表达,其与间质浸润深度、FIGO 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有关,四者联合可作为宫颈癌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