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p100是核颗粒ND10的组成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存在.Sp100参与多种细胞生理病理过程,如转录调控、细胞内抗病毒免疫等.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我们发现了Sp100的互作蛋白HIV-1整合酶,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证实了Sp100与 HIV-1整合酶的互作,细胞内荧光共定位实验也证实了二者在细胞内部分共定位.此外,突变体实验表明,Sp100的C端300~480氨基酸和HIV-1的催化结构域是两个蛋白质的互作区域.利用siRNA降低细胞内Sp100的表达量,可以增加HIV-1整合酶介导的病毒的整合,反之,细胞内过表达Sp100则会降低HIV-1整合酶介导的病毒的整合.这是首次发现Sp100可以和HIV-1整合酶发生相互作用,并进而抑制病毒的整合.我们发现了Sp100作为HIV-1整合酶互作蛋白的新功能,并扩展了细胞防御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容量对胸段经椎间孔硬膜外注射(TFEI)药液扩散范围和镇痛效果的影响以及胸段TFEI用于诊断性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胸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4组,实施单次TFEI并分别注入不同容量含造影剂局麻药(A组:0.2 mL;B组:0.5 mL;C组:1.0 mL;D组:2 mL),CT扫描并观察造影剂在硬膜外向头侧、尾侧及总扩散节段,造影剂在椎间孔、同侧椎旁间隙、同侧及对侧硬膜外间隙扩散情况,判断是否为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评估注射前、注射后30分钟及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头侧和尾侧扩散节段以及总扩散节段数,D组最多,A组最少(P<0.05);C组、D组造影剂扩散≥3个节段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C组、D组病例造影剂扩散至同侧椎旁间隙和对侧硬膜外间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仅A组37.1%的病例实现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其余各组均无选择性阻滞病例。注射后30分钟,C、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组(P<0.05);注射后24小时,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胸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TFEI药液扩散范围随注射容量的增加而扩大,且在硬膜外倾向于头侧扩散,2 mL容量单次TFEI可阻滞3个以上的神经节段,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胸段TFEI行诊断性阻滞的可行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保我国水体清洁,生活污水除了集中处理之外,分散式的净化槽系统也是不可缺少的。对生活污水分散处理的特点、难点及发展状况进行了论述,探讨了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指出厌氧和好氧生物膜联合处理的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在磷元素受限的贫瘠沙质土壤中能够快速生长和种群扩张,形成单一优势群落。本文解析了少花蒺藜草在磷胁迫条件下对磷素的高效利用机制,以期为揭示其入侵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少花蒺藜草、冰草、狗尾草和空白对照4个处理,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土壤解磷微生物的角度分析各处理间土壤中解磷细菌的组成差异。[结果]少花蒺藜草入侵显著提高了土壤磷酸酶的活性和土壤解磷菌的群落多样性。PCA与UPGMA聚类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与狗尾草根际磷细菌物种组成相似性最大。LEfSe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根际显著富集且与其他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的解磷菌类群为α-变形菌、链霉菌,其在少花蒺藜草对磷的吸收中可能起较为重要的作用。变形菌门、浮霉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少花蒺藜草根际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门与少花蒺藜草根际土速效磷含量有紧密联系。[结论]少花蒺藜草通过改变入侵地根际土壤的解磷菌群落结构间接影响根际土壤的磷素环境,从而利于自身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通窍活血汤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老年痴呆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叶酸(F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脑病科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的79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每次60 mg,每天2次;观察组联合口服中药通窍活血汤治疗,每天服用1剂,早晚分2次温服,每次200 mL。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以及血清Hcy、CRP、FA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31%(36/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P0.05)。两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I、MMSE评分、血清F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Hcy、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通窍活血汤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老年痴呆患者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精神状态以及血清Hcy、CRP、FA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究新型物理治疗技术中频交变电流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体外存活率的影响;设置不同实验参数(频率、电流、时间),观察影响效果;针对实验结果,分析中频交变电流抑制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培养板,贴壁后(24 h)施加不同参数的中频电流刺激,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例,观察中频交变电流对细胞生存环境温度和pH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死亡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变化。结果:中频交变电流能降低肿瘤细胞的体外存活率,诱导其凋亡,但不影响正常细胞(L929)存活率;MCF-7细胞体外实验最适参数是100 kHz,50 mA,每天30 min;电刺激后MCF-7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细胞线粒体肿胀,有多泡体及溶酶体形成。结论:中频交变电流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不影响正常细胞(L929);抑制效果和电刺激的频率、电流和时间有关;抑制机制可能是中频交变电流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细胞膜表面蛋白功能,但不影响细胞生存环境。中频交变电流抑制肿瘤体外增殖为实体瘤等增生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黄金梨’果肉硬化症的果实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金梨’硬化症病果和正常果为试材,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法,比较了硬化症病果果肩部(SE)、果顶部(CE)以及正常果果肩部(CKSE)和果顶部(CKCE)的表皮及果肉的解剖结构差异。结果表明,CKSE和CKCE的角质层薄,随表皮细胞的生长出现不同程度的起伏,单宁细胞层平均为3-4层;SE和CE的角质层和单宁细胞层细胞相对较厚。‘黄金梨’的表皮层和单宁细胞层细胞的横径长度均大于纵径,但CE和SE的纵/横比值均高于CKSE和CKCE,说明病果的细胞形状发生了变化,逐渐接近于圆形或椭圆形,尤其是硬化症症状严重的果顶部。果肉硬度大小依次是CE〉SE〉CKCE〉CKSE:CKCE、CKSE和SE果肉中石细胞团直径较CE大;CKSE和CKCE的团围薄壁细胞的长度比SE和CE的长。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梨属(Pyrus)主要植物种以及近缘属植物榅桲(Cydonia oblonga)为试材,对叶片叶绿素含量,色差值L、a、b等色泽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出色度角(H)、色泽比(h)、色彩饱和度(C)等综合色度指标参数,采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叶片色泽指标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果树作物中,梨属植物秋季叶片色泽丰富,与近缘属植物叶色差异明显,依据叶色指标参数能够将梨属植物划分为不同类别,叶色聚类划分结果与自然分类结果基本吻合,亲缘关系近的种群聚合在一起;另外,对梨的种间杂种和一些难以分类的种类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以上结果说明,梨属植物叶片色泽能够做为一项重要的分类参考指标,研究的结果可为今后梨属植物优异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分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梨树植物的开花调控机制,本研究以砂梨(Pyrus pyrifolia Nakai)叶片为材料,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进行了开花调控相关基因CONSTANS的克隆,命名为PyCO,GenBank登录号为KF24657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包含一个102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40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量为37.81 kD,等电点为5.95。PyCO蛋白具有典型的植物CO家族的结构特征,含有2个高度保守的B-box及CCT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苹果的同源性接近93%,与碧桃、可可树、草莓等其他高等植物的CO类蛋白同源性也在70%以上。原核表达获得了具有较高表达水平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58.5 kD,为进一步探索梨树开花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噬菌体整合酶ΦBT1因其具有可介导转基因位点特异性整合的能力而成为了基因治疗中一种有效的工具,它丰富了转基因载体的选择,并使得多位点特异性整合成为可能.为了能够更加安全有效地利用ΦBT1整合酶作为基因治疗载体,有必要了解ΦBT1整合酶与宿主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情况.酵母配对实验与免疫共沉淀实验揭示了ΦBT1整合酶中4个氨基酸433RFAL436对整合酶与PML-NBs蛋白Daxx的结合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进一步构建并利用ΦBT1整合酶哺乳动物细胞报告系统,证实过表达Daxx会抑制ΦBT1整合酶在293T细胞中的重组效率.以上结果表明,细胞内的蛋白质可以与ΦBT1整合酶发生相互作用并抑制其重组活性,对于改善ΦBT1整合酶介导的转基因操作以及选择ΦBT1整合酶靶细胞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