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本研究在测定不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的生长速率与产孢量的基础上, 采用孢悬液浸渍法进行了对油茶新害虫--黑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成虫的生物测定, 旨在筛选出感染该成虫的高致病力菌株, 为防治该虫提供新的生物资源。结果表明: 不同菌株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间存在显著差异, MaYTTR-04, BbFZ-17, MaZPTR-01和BbTK-01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接种后, 叶甲成虫累积死亡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 接种白僵菌7 d后, 成虫校正死亡率全部达到100%; 接种MaZPTR-01和MaYTTR-04两个绿僵菌菌株14 d后, 成虫死亡率分别为80.3%和78.8%。而且接种白僵菌后, 叶甲成虫的僵虫率显著较绿僵菌高, 尤其以BbTK-01和BbFZ-17两个菌株较好, 分别达到85.7%和75.8%。BbXJ-01, BbFZ-17和BbTK-01 3个白僵菌菌株的LT50最小, 分别为3.0, 3.3和3.4 d; MaYTTR-04和MaZPTR-01两个绿僵菌的LT50分别为6.0和6.2 d。结果说明, 白僵菌对叶甲成虫的致病力较强, 尤其是BbTK-01和BbFZ-17两个菌株, 不仅致死率高, 且致死速度快, 僵虫率高, 同时这2个菌株生长速度快、 产孢量大, 具有优良的生产特性, 在黑足角胸叶甲的生物防治中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2.
CcpA是革兰氏阳性菌中由ccpA基因编码的介导碳分解代谢物阻遏的全局调控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cpA不仅参与CCR效应,还直接或间接参与病原细菌毒力基因的表达调控。为探讨CcpA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毒力的影响,应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CcpA缺失菌株。以BLAB/c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检测野生株EGDe和缺失株EGDeΔccpA侵染小鼠后的半数致死剂量 LD50和肝脾细菌载菌量,观察小鼠肝脏和脾脏的病理形态变化。结果显示:缺失CcpA后,Lm的LD50降低了10倍,虽然肝脾细菌载菌量没有显著变化,但EGDe△ccpA对小鼠肝和脾的损害更为严重,表明CcpA缺失增强了细菌的毒力,CcpA 对Lm 毒力基因的表达可能具有间接或者直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3.
使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 ,研究RP6 2 719对内向整流钾电流 (IK1)、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和延迟外向整流钾电流 (IK)的作用 ,并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 ,在指令电压为 - 10 0mV时 ,RP6 2 719可显著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IK1,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5 0± 1 0 μmol/L。RP6 2 71910 μmol/L在 40mV时对犬心室肌细胞Ito抑制率为 84 0± 4 4% ,IC50 为 1 2± 0 5 1μmol/L。在 40mV时 ,5 0 μmol/LRP6 2 719还可使豚鼠心室肌细胞IKstep减少 5 0 0± 8 3% ,IKtail减少 5 6 0± 4 9% ,IC50 分别为 4 2± 0 8μmol/L和 3 3± 0 75 μmol/L。提示RP6 2 719抗心律失常的离子机制与其对IK1、Ito及IK 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4.
《昆虫知识》从1955年创刊,今年正值50周年。到2004年底,《昆虫知识》已出版41卷242期。  相似文献   
125.
羊草是欧亚草原东部地区草地的优势植物,也是优良牧草.虽然针对羊草这一同时具有较高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物种,广大的研究者在不同地区、侧重不同问题进行了浩繁的研究,但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报道的大成之作尚嫌少见.这既不利于克服羊草研究中的盲目性和重复性,也不利于提炼主要科学问题并进行精深研究.由众多科学家加盟,东北师范大学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在松嫩平原进行羊草草地研究,经过40余年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这些研究成果为主,祝廷成教授主编了《羊草生物生态学》一书,这不仅弥补了羊草研究成果系统报道的不足,也为草地生态学和…  相似文献   
126.
目的体外增值、制备动物感染来源的RT-SHIV病毒中国恒河猴适应株,比较PBMCs和CEMx174两种细胞制备出病毒的差异,同时用TZM-bl、CEMx174、PBMC三种细胞滴定测定病毒TCID50。方法用RT-SHIV病毒静脉感染中国恒河猴,定期采血测定血浆病毒载量,当病毒载量达高峰时采血分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s),与正常恒河猴PBMCs或CEMx174细胞共培养,定期测定培养液中的P24抗原水平,当病毒复制达高峰期时收集培养上清,分装并冻存;测定病毒RNA载量、P24抗原浓度,滴定病毒的TCID50。结果本研究共制备了78 mL PBMCs来源的RT-SHIV病毒和85 mL CEMx174细胞来源的RT-SHIV病毒。RT基因序列和原始序列的相似度为99%,仅在第254和265位的氨基酸发现突变。RT-SHIV(PBMC)和RT-SHIV(CEMx174)病毒载量分别为1.641×108 copies/mL和8.375×108 copies/mL,P24抗原水平分别为20.745 ng/mL和4.28 ng/mL,TZM-bl、CEMx174、PBMC细胞测定病毒的TCID50分别为3.16×105 TCID50/mL和1×104 TCID50/mL,5×102 TCID50/mL和5×105 TCID50/mL,5×102 TCID50/mL和5×103 TCID50/mL。结论 PBMCs细胞来源制备的病毒较CEMx174制备的病毒具有更高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127.
目的: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牛磺胆酸钠(TC)建立急性胰腺炎(AP)模型,观察相应的死亡率,进而计算其半数致死量。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TC(0%(wt/vl)、1%、2%、3%、4%、5%、9%)观察AP造模72小时后各组的死亡率。同时分析TC浓度与组织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和外周血细胞变化的相关性。结果:TC的半数致死量为3.409%。并且,TC的浓度与组织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和外周血细胞变化密切相关。结论:TC所致AP造模的最佳剂量为3.409%。  相似文献   
128.
以A.niger来源的果胶酶为材料,经过CM-SephadexC-50及SephadexG-100两步骤分离纯化得到电泳均一的endo-PG1及endo-PG2,其亚基分子量分别为35kD及37kD,含糖量为11.22%及8.3%,最大紫外吸收峰分别在274nm及269nm处,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Gly含量较高,Met含量较低,不含Cys,并且酸性氨基酸含量高于碱性氨基酸,圆二色谱结果表明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β折叠,其中endo-PG1含α螺旋45.1%,β折叠24.9%;endo-PG2含α螺旋39.6%,β折叠36.5%。  相似文献   
129.
【目的】通过代谢工程改造真养罗氏菌(Ralstonia eutropha)W50-EAB木糖代谢的相关限速靶点,进一步提高R.eutropha W50-EAB的D-木糖利用效率,为获得高效利用纤维素水解液的菌株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R.eutropha转酮酶基因tkt A,cbb T2和转醛酶基因tal,将扩增的tkt A,cbb T2和tal基因分别构建到表达载体p BBR1MCS-3上,获得重组质粒p WL1-TKT,p WL1-CBBT2,p WL1-TAL。通过电转的方式将质粒分别转化W50-EAB获得重组菌W50-KAB,W50-CAB和W50-TAB。利用基因敲除的方法,获得醛还原酶基因h16_A3186敲除株W50’-EAB。通过电转的方式将重组质粒p WL1-TAL导入敲除株W50’-EAB获得重组菌株W50’-TAB。通过摇瓶发酵研究重组菌株W50-KAB,W50-CAB,W50-TAB,W50’-EAB以及W50’-TAB的发酵特性。【结果】酶活分析结果表明,转酮酶和转醛酶基因实现表达。摇瓶发酵结果表明,转酮酶基因过表达菌株W50-KAB和W50-CAB相比于对照菌株W50-EAB/p3,表现出降低的木糖利用能力;而转醛酶基因过表达重组菌株W50-TAB以及敲除菌株W50’-EAB对木糖的利用得到一定的提高。在0.1 mol/L木糖的发酵培养基中,W50-EAB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035 h-1,PHB干重比为16.2±1.01%;而W50-TAB的最大比生长速率提高到0.039 h-1,PHB干重比达到20.5±0.76%;醛还原酶基因敲除菌株W50’-EAB最大比生长速率提高到0.040 h-1,PHB含量提高到19.8±1.05%。结果显示转醛酶基因的过表达与醛还原酶基因的敲除对木糖利用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将这两种优势组合获得菌株W50’-TAB,摇瓶发酵分析结果为最大比生长速率达到0.042 h-1,PHB积累达到27.9±0.47%,相比于对照菌株提高了72.2%。另外,在含有葡萄糖(0.01 mol/L)和木糖(0.09 mol/L)的混合糖培养下,重组菌株W50-TAB,W50’-EAB和W50’-TAB相比于在纯木糖培养下都表现出更高的生物量和胞内PHB积累量。【结论】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转醛酶基因的过表达加速了木糖代谢流,从而可以高效利用木糖积累一定量的PHB。醛还原酶对木糖代谢有阻碍作用,敲除该酶基因后木糖代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两者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重组菌株的木糖利用效率和PHB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130.
30种植物杀鼠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了30种植物的杀鼠活性,用灌胃法测定了4种植物的毒性,并对2种植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苦参、曼陀罗、牛皮消、牛心朴、铁棒锤、皂荚、黄花烟草、接骨木、乌头、大戟、宽裂乌头、野八角、短柄乌头、贯众、瑞香狼毒在饵料中添加量为20%时,试鼠死亡率均在50%以上.曼陀罗、皂荚、乌头、大戟对试鼠的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7.04、2.21(皂荚乙醇提取液)和3.52(皂荚丙酮提取液)、10.67和19.56 g·kg-1.同时从苦参、曼陀罗中分离出了8种单体化合物,其中7种具有较好的杀鼠活性,5种杀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